APP下载

基于价值链模型的研究生教学改革中的惯性管理

2017-04-22赵娅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36期
关键词:惯性研究生教学改革

摘 要 教学改革是高校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然而由于相关主体惯性思维及惯性行为的存在,研究生教学改革效果并不理想。基于价值链模型构建研究生教学改革中的惯性模型,分析惯性来源,探讨相应的惯性管理对策,以期为相关各方提供一定的对策借鉴。

关键词 教学改革 研究生 惯性 价值链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知识资源的作用更加凸显,拥有知识资本的人才培养自然成为重大战略问题。同时,在国家创新战略驱动的宏观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也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知识人才,该群体在推动国家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也在培养目标、课程建设、论文写作等方面进行着相应改革,以期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但改革没有先例可循,改革何其艰难,惯性思维和惯性行为阻碍着研究生教学改革的推进,探寻惯性来源,找到相应对策成为有效推进教学改革的关键。

1教学改革中的惯性研究

惯性本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静止或运动状态的趋势。组织理论学者借鉴惯性概念研究组织保持原有运作模式的属性。汉南(Hannan)和弗里曼(Freeman)、Hodgkinson、Sull分别从环境选择角度、企业主角度和组织行为角度提出“结构惯性”、“认知惯性”和“行为惯性”的概念。

组织惯性是组织的内在属性,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相关主体也存在着保持原有运作模式的特征,从一定程度上成为阻碍教学改革的来源。王鉴(2001)认为“教学惯性”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阻力,应该突破此种限制,提倡“创造性教学”;姚利民、段文彧(2013)认为,高校教学方法改革阻力包括学校、教师和学生方面,化解阻力自然需要学校的重视与鼓励,教师的努力探索,以及学生的支持与配合,曾智洪、殷小娟也持类似观点(2011);肖正德(20102)从文化视角分析后认为,传统教学文化阻碍者教学改革的推进,成为“文化阻滞力”,因此应该打破传统,构建新型的教学文化形态,有效推进教学改革。

可见,理论研究者给我们分析教学改革阻力的来源提供了较好的分析框架,但以教学改革惯性为主题进行分析的文献还比较稀少,针对研究生群体的研究更加稀少,我们曾基于价值链模型的视角分析过教学改革中的惯性管理,在此基础上我们限定研究范围,专门探讨研究生教学改革,以期为实践中的研究生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之处。

2高校研究生教学改革中的惯性模型

2.1高校研究生教學改革中的惯性模型

借鉴波特的价值链模型构建高校研究生教学改革中的惯性模型,上半部分为三种惯性的来源主体:高校管理者、教师群体和研究生群体,从高校成员角度来看,成员的惯性主要体现在认知和行为方面,因此下半部分分别为认知惯性和行为惯性,每一个主体都会存在认知和行为方面的惯性,主体惯性贯穿于认知和行为惯性的全过程。根据该模型进行教学改革惯性管理,以期实现研究生教育的良好发展,如图1所示。

2.2研究生教学改革中的惯性来源

2.2.1高校管理者

教学改革一般来说是从上到下开展的,管理者负责确定改革愿景,制定改革计划,然后逐层进行实地改革,因此,管理者通常被认为是最具备变革意识的群体,但在实际执行改革过程中,真实情境可能并非如此。有的管理者对高校教学改革缺乏紧迫性,尤其是受过去取得的成功经验的束缚,对研究生教学改革并不热衷,这种认知上的惯性反应到行为表现上,他们不能根据外部动态环境积极倡导研究生教学改革,不能配备相应教学改革资源,从而影响教学改革的进行。

2.2.2教师群体

在研究生培养中,课程学习与论文研究是关键环节。而课程教师与研究生导师是承担课程讲授与指导论文研究任务的直接负责者。教师群体也会表现出认知惯性和行为惯性。首先,教师对研究生教学改革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罗尧成的调查结果表明,超过一半的研究生认为教师讲授前沿性知识比重过少,教师不愿意付出更多努力持续学习,给自身充电,掌握理论前沿动态;其次,教师有可能继续沿袭原有教学模式,甚至本科生教学模式,没有充分分析研究生教学与本科生教学的差异性,一本教案使用多年,对不同班级采取“通用版本”;第三,导师也有可能会按既有模式指导研究生论文选题、论文写作。这些都是教师的惯性表现,形成这种惯性,教师不愿意进行教学改革的原因可能来自于认知方面,也有可能是教师承担着课题研究、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任务,工作量偏大,还有可能是教学改革的环境氛围不够好,等等。因此,需要深入分析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2.2.3研究生群体

在本科生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专业知识,从专业空白到构建完整的专业体系,学生接触最多的课程教学方式就是教师的精心讲授,到了研究生阶段,这种相对被动的学习方式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使得研究生不能转变观念,创新性不足,在教师开展的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主动性欠缺,最终影响了自身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3研究生教学改革中的惯性管理对策

根据研究生教学改革中的惯性模型,我们可以看到教学改革中的惯性来源,即高校管理者、教师群体和研究生群体的认知惯性和行为惯性,因此,需要各方调整认知,改变行为才能有效推进教学改革。

3.1高校管理者支持教学改革

高校承担着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任务,经济的发展、就业市场竞争的激烈、“双一流”的建设等都要求高校不断调整自身的人才培养方案,持续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因此,作为管理者,必须具备对环境的敏感意识,不能单纯依赖原有的成功经验,需要时刻改变。同时,创造环境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包括塑造学习型校园、给予教师教学改革的配套资源、支持研究生课程教师和导师开展教学改革等。

3.2教师开展灵活教学

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授专业知识,更要给学生传授学习方法,这些都首先需要教师个体的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才能实现。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教师不断深造,学习前沿理论知识,掌握理论动态。同时,教师不能采取和本科生相同的教学模式,一是因为二者培养目标的不同,二是因为当前的研究生大都是“90后”,明显的“新生代学生”,他们的自主性更高,教师应该根据他们的特点灵活运用研讨法、模拟法等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改革。

3.3研究生主动接受教学改革

研究生必须首先明确自身的学习目的,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快速进行身份转换,主动投入到教师进行的教学改革中,提升自身的学术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90后”,在学习过程中也要体现出自身的主动性,课下积极准备,认真阅读文献,课上积极参与讨论,敢于质疑,能够发现问题,并培养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学改革是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惯性也是必然存在的,在研究生教学改革过程中,各方唯有不断调整自身的认知与行为模式,才能克服教学改革中的惯性,有效推进教学改革,最终实现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基金項目: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基于价值链模型的高校教学改革惯性研究”(GS[2015]GHB0889);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甘肃省新生代知识型员工正向变革反应的激发对策研究”(2015B-081)。

参考文献

[1] 白景坤.基于组织惰性视角的组织理论演进路径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7,21(12):32-36.

[2] 王鉴.“惯性教学”反思——课堂视角中的素质教育[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3(1):24-27.

[3] 姚利民,段文彧.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3(8):60-64.

[4] 曾智洪,殷小娟.高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6):10-14.

[5] 肖正德.教学改革中的文化阻滞力——我国传统教学文化特质及对当今教学改革的牵制[J].社会科学战线,2010(3):200-204.

[6] 赵娅.价值链模型视角下教学改革中的组织惯性研究[J].科教导刊,2015(12):40-42.

[7] 罗尧成.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基于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分析的建议[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11):61-67.

[8] 李康妹,丁晓红,张永亮.关于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模式差异性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6(1):39-40.

猜你喜欢

惯性研究生教学改革
普遍存在的惯性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