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原则

2017-04-21王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7期
关键词:高中教学分层教学

王佳

【摘要】历来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高中生不管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别,所以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就数学这个科目而言,除了爱好和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接受能力外,个体的差异,更会导致学生对所讲知识的领悟和掌握程度产生差距,如果把这些因素排除爱外,则对于高中数学教育有着更多的负面影响,也会使得学生的身心成长收到影响,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充分的做到分层教学,能够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按照当前教学提纲的要求我们应该分成: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教学要求,也相应的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分层教学,这样是为了能够更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差异来进行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同,充分的把学生的差异化利用起来,进而分成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运用相应的教学任务,真正的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从而使得学生的由被动学习逐步的变成主动学习,进一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教学 分层教学 缩小差距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248-01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分层教学在符合教材需要的前提下,使得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有着很好的学习机会,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由于分层教学的时候,学生的教学的主体,从而使得分层教学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结果等各个方面都有着良好的结果,不仅仅使得教学的进度达到了要求,还能够更好的使得教学目的达到了预期,更加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得课堂教学结果更加的优化,提高了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通过分层教学,不仅仅使得學生的学习水平有着一个极大的提高,还能够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闲的更加的融洽,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针对不同的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犯法,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能够更加的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也就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很好的信任和了解。

二、充分了解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老师在进行分层教学的时候,首先要做到的是对学生有着一个基本的了解,进而的要做到尽可能的去了解到每一个学生,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性格等等各个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方法来调查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风格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家长会与学生及班主任交流等途径,更全面的了解学生个性特征。然后将情况进行综合整理,分类归挡,做到心中有数。当教师对学生有了充分的了解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案,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更加努力,能够提高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进而使得教育能够更加公平的开展,在现在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的情况就是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来采用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采用一概而论的教学方式,这样就是的许多学生都没有办法去接受教师所教学的内容。对于那些学习基础好的,还能跟上,而那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则根本不知所云,对于他们来说会很难理解,更谈不上熟练掌握了,一节课下来可能会落下很多知识,基础差的学生落下更多,学生就会变得气馁,不敢问老师,也不好意思问其他学生,时间长了也就无所谓了,渐渐就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讲解《椭圆的标准方程》这节课的内容时,课标要求让学生经历寻找椭圆标准方程的过程;掌握焦点在坐标轴上的两种椭圆标准方程;会求解基本的椭圆方程等。对于第三层的学生,教学内容重点在:体会知识发生过程,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给出基本量,会列出标准方程,给出标准方程,会得出基本量等。而对于第二层的学生来说,则要求参与知识发生过程,掌握椭圆标准方程,会结合椭圆定义与标准方程解题等。对第一层的学生而言,教学重点在主动参与知识发生过程,掌握椭圆标准方程,会灵活运用椭圆的标准方程,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等。这样的分层教学让所有学生都基本掌握了教学知识点,确保能衔接下一节内容的继续,扎实了全部学生的基础,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当第三层学生积累知识到一定量时就有可能会质变,提高教学质量。

三、分层教学的具体几点做法

1.老师要进行分层备课

了解学生情况后要对学生进行适合的小组划分,比如分为一二三组,根据小组的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不同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老师可以在备课时着重注意一下,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2.课堂教学注意层次授课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例如在教学“函数概念”一节内容过程中,要求学生复习相应的旧知后,实验教师设计如下一组问题:(1)什么叫函数?映射?(2)为什么说:“自变量有一定取值范围?”(3)为什么说:“函数有确定的范围与之对应?”(4)取值范围可分别构成集合吗?它们有何特点与关系?(5)你能从映射的角度重新定义函数吗?(6)函数记号如何?新定义与原定义相同吗?让第三层学生回答1.2题,第二层学生回答3.4题,第一层学生回答5.6题。

3.注意分层布置作业

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中,布置如下三个层次的作业供各层次学生选择:第三层:解下列不等式: 第二层: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EMBEDEquation.KSEE3\*MERGEFORMAT(3)EMBEDEquation.KSEE3\*MERGEFORMAT 第一层:已知不等式EMBEDEquation.KSEE3\*MERGEFORMAT 1)如果不等式的解集是EMBEDEquation.KSEE3\*MERGEFORMAT ,求k的值:2)如果不等式的解集是实数集R,求k的值;

四、总结

总之实行“分层次教学”,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但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的操作难度大的工作,对教师各方面的要求更高,工作量更大,实行方法与措施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讨与改进。

参考文献:

[1]刘昌洪.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J].读写算,2012,(16)

[2]赵彦杰.谈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J].教育学文摘杂志,2013,(31)

[3]杨光.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J].新课程(教师版),2010,(3):106-107

[4]徐嵘.浅谈“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12):302-302

[5]曹清华.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科学导报,2014,(2):62-62

猜你喜欢

高中教学分层教学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探讨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