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2017-04-21吴朝元
吴朝元
摘 要:近几年,各地数学考题中不断出现阅读理解题,这类题型能较好地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解决数学问题的猜想与探索过程,要求学生正确掌握命题,对其本质做描述性的回答或进行判断概括及迁移发展。学生在解这类题时丢分现象比较严重,普遍出现“题没看清”“理解错了”等状况,究其原因是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太弱。在新课程改革理论的指导下,现代教育着眼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对学生的要求不仅是“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的那样:“学生来到学校,不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笔者在数学教学中也积极尝试、大胆改革,下面谈一点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数学阅读;阅读能力
在实施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努力实践的过程中,数学教师总会感慨“学生怎么就读不懂数学?更不用谈自学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问题都可以归结为阅读问题”,那么,“数学阅读是什么”、“数学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初中学生数学理解能力”,成为了我们必须研究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经验和知识,对数学学习也已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喜好情感。教师在这一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首先,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方法有很多,就看教师结合具体情况怎样使用。例如,一次数学自习课,有学生偷看《红楼梦》,理由是数学作业已经做完。经检查,该生的数学作业有多处错误。抓住这一时机,我面向全体学生讲述了1980年华裔数学家陈炳藻用数学统计的方法首次研究文学名著《红楼梦》,并确定该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作者均为曹雪芹的故事,使学生大为惊叹“数学还能用来研究名著”,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此后,自习课上偷看书籍的现象就很少见了。其次,借助数学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数学情境创设可为学生的数学阅读提供认知停靠点和积极的阅读心向。如,阅读前的问题设置要精辟而具体、新颖而有趣,以使学生的阅读有目标、有指向,有的放矢,学生才愿意去做。例如,学习“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一节时,教师就可以先在黑板上一条直线分别与两条直线相交的图形,并标出图形中的8个角,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来给这8个角进行分类并命名。这样,学生的阅读任务非常明确,也就愿意去做。
二、养成预习习惯,掌握阅读方法
预习是学生提前对将要学习内容进行阅读,包括阅读教科书和有关参考资料。在预习过程中,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務,先通读全文,了解本课与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教材中的识记内容,根据自己掌握知识水平的情况,试着完成课后作业,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和水平,找出自己不懂或不足的地方,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样既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便于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有目的、有重点地精讲教材的有关内容,提高课堂效率。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在数学阅读时,遇到困难要寻找相关资料,努力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阅读和自学技巧。
三、通过读写结合培养阅读能力
数学定义、定理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最佳教材。准确的定义、逻辑的演绎、严密的推理,只有通过学生的阅读才能从固定的语言物质材料中解脱出来。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把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几何语言进行相互转化,如几何定理的内容是文字语言,学生不仅要熟记文字内容,也要熟练画出相应的图形,写出对应的几何语言;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范围要理解熟记,这直接影响着公式的正确运用;把一些用言语形式表述的概念转化成用直观的图形表述的形式。如在学习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教师可带领学生反复阅读这些公理。如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学生边读边理解某些关键词,如“夹角”“对应”,将几何问题转换成几何图形,更直观地理解公理。通过反复看图形,看公理,理解“夹角”“对应”含义,将这个公理同化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最后达到真正理解公理的学习目标。
四、通过解应用题、阅读理解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近几年,中考出现了大量阅读理解题、实际应用问题,而且教科书上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中也有大量的生动有趣的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阅读理解和应用题,这些问题和内容,都很适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应用题的教学,在阅读的开始阶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编写好提纲挈领,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进行阅读。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应用题的难易程度,进行阅读示范,带领学生逐字句逐段进行阅读,指出一些关键词和关键数量关系,用日常语言、图表语言、列式理清各关键词和关键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数学阅读的要领。
五、在交流中培养阅读能力
爱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巨大的作用,它的作用高于听、做,学生的交流往往是源于自己对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阅读和理解,不仅如此,合作及交流可以从不同学生的表达中获取思想和方法,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思想、方法、概念的理解,交流中学生可以实现读、写、听、评、讲的结合,提升自己的数学阅读能力。
总之,阅读是思考、是理解、是收获,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克服急躁和功利心理,循循善诱、循序渐进,通过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读写结合等多种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