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017-04-21冉国华

魅力中国 2016年41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兴趣培养

冉国华

摘 要:在历史教学中,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就是照本宣科,重复教科书上的内容,这样长时间的话,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毫无新意,渐渐地也就会失去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历史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各种潜能,应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看出,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有了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更好地发挥主动能动性,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若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采用各种不同的灵活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从而使自身真正融入历史课堂教学的气氛中。

一、进行新颖导入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导入,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一定要重视每节课的导入艺术,尽可能一开始就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钻研教材内容和贴近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头,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一节课的良好开始,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效果。如:我在讲“述丝绸之路”时,视频展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阔草原全景,吟诵“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古诗词,指出丝绸之路不只吸引古人,直到今天仍然是许多人心目中的旅游胜地。情景意境交融,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其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良好的开头,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一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经济史的学习比较枯燥、乏味,概念多,理论性强,不比政治史跌宕起伏,也没有战争史的扣人心弦,更没有改革人物那么让人牵肠挂肚。在这类课堂上如何抓住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有兴趣跟着老师走呢?如,《农耕时代手工业》一课,传统讲法就是把手工业发展的原因、表现、史实、影响等罗列出来,没有起伏,平淡如水,这样的教学可能只会让有血肉、有灵气的历史变成僵硬的文字符号而已。我的做法是,先给学生展示两把宝剑,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然后创设问题:大家可以自由讨论,这两柄宝剑一雄一雌,取名干将莫邪,有谁知道它们的凄美的传说?在历史上有何影响?那么在史书中又是如何记载的?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宝剑?它们为何大多出自同一时代?随着思维的延伸,学生不自觉地翻课本,找资料,气氛很热烈,再适时打出:《史记》载:“天下之剑韩为众。一曰棠溪,二曰墨阳,三曰合伯,四曰邓师,五曰宛冯,六曰龙泉,七曰太阿,八曰莫邪,九曰干将。”众多权威历史典籍证明:中国历史九大名剑皆出于西平棠溪,西平棠溪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冶铁铸剑圣地。进一步设问,干将莫邪铸剑,用的是什么铁,莫邪跳入熔炉,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熔化精铁,终铸就宝剑,应用的是什么原理?他们铸剑用什么作燃料,后来又是怎样演变的?随着问题的层层深入,有关中国古代的冶炼知识学生已烂熟于心。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像这样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既能铺砌台阶,化难为易,使学生既因境生疑,又可利用已有的基础知识作为台阶,入境释疑,从而在愉悦的气氛中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最终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中学生的求知欲很强,对历史的兴趣也比较浓厚,他们在课余时间尤其是在寒暑假,喜欢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报刊杂志,观看一些电影剧目等等,这些也都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报刊杂志能比较及时地反映新的社会信息。如对不断出土的历史文物的研究,对一些历史事件的更正,都是最先通过报刊杂志反映出来。它们能弥补历史教材内容的不足和使学生及时获取新的信息。”这就需要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以正确合理有效的指导,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的喜好,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和电影电视、纪录片,或者在有条件有精力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就某一书目和影视作简明要的介绍,使学生心中有数。

四、运用多媒体,活跃课堂气氛

图片、声音、文字、视频等都是多媒体的构成部分,其作为一种技术型的教学形式,已受到了教师与学生的广泛欢迎。多媒体教学能够为学生呈现悦耳动听的音乐,活泼生动的课文图片,精彩的动态视频,课堂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增添了不少活力,这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也会得到有效激发。例如:在讲述甲午战争时,由于事件发生的年代久远,学生从文字中接收到的知识非常枯燥乏味,逐渐产生厌倦心理。此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播放关于甲午战争的影片,让学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感受战争的氛围,了解战争的背景知识。在观看电影后,教师组织学生对影片进行评述,给学生提供一个表达的平台,这种形式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最后教师再对学生的影片观后感进行综合点评,补充学生没有涉及的重点历史知识,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

總之,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热爱历史的灯塔。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好的学习历史,而兴趣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握住历史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积极培养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兴趣之树就会常青,历史教学的春天就会常在。

参考文献:

[1]李进主编.我的教师教育观――当代师范生之愿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

[2]路海东.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70

[3]汪刘生.开辟历史教学的第二课堂[J].天津:历史教学,1985(6):48

[4]胡综禹.谈谈以历史文物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J].包头:阴山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91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兴趣培养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