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型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4-21孙杨
孙杨
摘 要:中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是"十三五"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民办高校在遵循中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应根据民办高校的发展特征和方向搭建新型的、适合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文以技能型的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对区域环境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现代产业品牌效应等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民办高校 技能型 人才培养 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2(a)-0153-02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是多元化、多层次的。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有效手段之一,也为我国推进新型经济发展、提高全民素质及就业提供了技术支持。近期,教育部提出,民办高校正处于“从模型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型”时期,标志着民办高校在办学重心上将发生重大转折,也指出了民办高校在应用型、技术型的教育上较为薄弱,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实践改革方法不够完整,人才市场需求及技能型培养定位不够准确等,意味着民办高校将从扩大招生规模和发展时期,进入向技术型、应用型模式发展转型的时期。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及品牌效应和促进就业需要民办高校在办学定位、迎合市场需求、人才培养、实习实训教学和校企合作等方面深入探讨。
1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中国民办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迅速,实现了对高等人才培养的一个又一个跨越,民办高校填补了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的空白,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为数以百计的学生提供教育培养及就业机会,更为中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就业发展、师资配备、产学研结合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具备一定优势。民办高校的办学方向根据国家政策、人文、经济、教育发展的需求及办学目标而定,依社会需求方向、职业定位、培养规格而定。注重就业,强调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民办高校注重良好的就业反馈,进行市场调查,根据企事业的需求来设置课程结构及人才培养方案,从实际出发,打造人才品牌战略。在教学及管理等方面,整合教学资源、强化师资力量,提高教师在团队资历、梯队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的能力,打造一支符合民办高校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职称结构的师资队伍。培养民办高校教师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总结教学经验和科学研究经验,加强相关理论总结和文献的整理研究,在加强民办高校对外建设和优化师资结构同时,还要加强对教师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培养,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在管理制度和评价体制上创新,设定创新制度和措施,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上升空间。强化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加强创新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建设,建立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计划。以“基础教育”“素质培养”和“创新能力”入手,结合民办高校办学特点,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要求授课计划和大纲的编写要从实际出发,具备科学性和权威型,能够整合专业知识的人才培养要求,拓展知识面和结业面,基础课、设计课、实践课、实习课的制定要符合社会及市场的需求,明确办学思路,强化培养目标建设,分步骤全面落实,质量监控到位。民办高校的核心是学生,建立学生全方位评价体系,以经济发展的关注点为目标,建立学识综合素质的测评体系,注重学生评价体系结构,科学確定权利比例和评价方法,拓宽评价方式,深化评价效果。
2 技能型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14年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会议提出“推动民办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转型,促进人才培养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已成为当务之急“。据统计,我国民办高校近800所,占中国高校总数的31%,但大学生就业形式十分困难,与此同时社会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还较大,造成了两方面的矛盾。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化和产业化的全面升级发展,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还将增大,社会需要民办高校结合办学、教育定位,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创新实现国家的人才战略调整。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实质,是技术教育的有效调整,国家相关部门将引领和推进民办高校向创新型的技术性高校发展,培养经济全面发展下的技能型人才品牌升级和高水平技术人才。据相关教育专家预测,随着生源的不断减少,民办高校要培养适合中国社会发展的高水平人才,就得进行高等教育战略调整,以实现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和就业需求的全面升级,全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应用技能型民办本科高校。
2.1 结合区域定位,塑造民办高校技能型人才品牌战略
区域定位受地理、历史、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影响,民办高校办学应充分发挥区域特点,创新办学,有效利用区域环境特点促进民办高校办学定位及目标的长足发展,打造具有区域指向性的民办高校技能型人才品牌战略。民办高校人才品牌战略要求人才培养定位和方向要时时与发展结合,全面创新,有效发展,它是多年努力和总结的结果,是人才品牌战略培养质量、理念、定位和社会评价的全部体现,更是学校自身办学定位于服务社会,与企业、市场接轨的技能表现。民办高校人才品牌战略对于提升学校综合能力、市场竞争力及知名度至关重要。
2.2 根据产业结构需求,实践技能型人才特色培养
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应根据社会、企事业和市场的需求来培养实践应用技能型人才,较先完成基础理论课和基础专业的学习,全面构筑与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应用实践育人方案,利用企业和公司作为实训基地,加大学校对实训基地的投入,联合办学,并对实践环节进行合理规划管理,将实训、实习、实验、社会实践等各类实践环节纳入教学计划,形成技能型专业实践教学。通过实训、实习、实验、社会实践的学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强化实践学习的能力培养。注重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结合“模块式”“订单式”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满足社会、企事业和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创建现代民办高校独特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制定与企业、公司的“订单式”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互惠互利。
2.3 强化校企合作和对外交流办学
民办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强化校企合作和对外交流办学,借鉴国外人才培养方法,创造中国技能型民办高校特色培养方案,其核心是将企业引进课堂,加强实践知识学习,注重实际技能训练,建设一批具有相当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明确师资队伍的特色全面性,强化“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产学研结合,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大的学习和交流平台。民办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要建立健全对外交流机制,建设特色办学体制,加强国外先进教育人才培养学习,提升专业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对外交流学习,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和对外合作,形成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产业和科研相结合,内外联合互动,产学研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周长源,吕其诚,杨洪杰.构建民办普通高校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168-169.
[2] 王云鹏,孙安.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的内涵与建设方略——我国高等学校办学特色建设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煤炭高等教育,2006,24(5):70-72.
[3] 许嘉璐.中国民办教育:处于发展关键期[J].教育发展研究,2006(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