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专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方法

2017-04-21范建平

科技资讯 2016年34期
关键词:转化学困生

范建平

摘 要:作为中专教学中重要的一门课程,数学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功能。但是在当前的中专数学学习者中,数学学困生已成为主要群体,如何对中专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进行转化,对教师的教学和培养学生自身学习数学和专业能力的作用至关重要。

关键词:中专数学 学困生 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2(a)-0145-02

目前教师普遍认为,学困生是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作为中职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转化学困生成为提升学生素质的一项难题。对于学困生的形成,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又受到教师因素的影响。转化学困生不但需要思考学生自身的层面,还需要考虑教师的层面,找出问题所在才能顺利做好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1 中专数学教学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1 学生自身原因

第一,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在传统教育中,经常把学生分为三种:好、中、差。对于好、中两类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都能够到重点或普通高中学校去读书,而对于那些较差的学生来说,上不了高中只能到中专学校去学习。通过分析中专生的入学成绩,由于他们的基础课成绩较差,尤其是数学成绩,造成他们上不了高中。

第二,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足、意志力薄弱。对于数学学困生来说,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足,求知欲不强,意志力薄弱。当他们面对题目长或计算量较大、步骤较烦琐的题目时,就表现出缺乏耐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而当面对那些抽象概念与难以理解的公式定理,更是缺乏突破困难的信心。除此之外,数学学困生的自控能力较弱,学习毅力与耐力较差,三分钟热情,良好的学习习惯未形成。当自己的数学成绩出现下滑时,就会气馁,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这样要想学好数学更是难上加难。

第三,不恰当的学习方法。如果要想学习好数学,那么就必须具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数学学困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方法缺乏灵活性,只注重对课本上定义、公式、定理的死记硬背,缺乏对知识的理解与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系统的能力,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的能力更无从谈起。所以,他们所学的知识经常处于零散、无序的状态,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提取出相关知识。即使在学习中相关的知识能够被提取,但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应用。比如有的学困生在解题的时候,能够回忆起所需要的公式,但却不能把它应用到解题的过程中。

1.2 落后的教育观念与陈旧的教学方法

在中专学校的很多数学教师认为,中专学生的基础差,自己所储备的知识已经足够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告诉他们公式让他们套公式就可以了,这种只讲“范式”、不讲“变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大部分数学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数学文化品质教育,将数学的教育功能仅仅局限在对学生的智力与思维的训练。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法上仍沿用传统的讲授法,采用填鸭式的教授方法,只注重讲授,忽视学生的参与,学生听起来不但会乏味,还可能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甚至反感情绪,影响数学的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从而造成大量数学学困生的形成。

1.3 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

在中专的数学老师中,由于有些老师相当严厉,学生不敢去靠近,在学习数学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学困生就不会去积极主动地向老师请教,这样会造成学困生的问题越积越多,长时间得不到解决。此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还有一种现象存在,部分老师不能够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对待优等生笑容满面,而对学困生时常表现出不耐烦的态度。如当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就会比较关心,而对于那些学困生遇到的问题不是不过问就是认为问题太简单而不给他们进行详细讲解,数学学困生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不通畅。

2 中专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方法

2.1 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是数学的学科特点。造成数学学困生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其抽象性。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直观性教育,这样学生才会更容易理解数学中的某些概念和性质。与此同时,教师还需增强其语言的艺术性,让自己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中快乐地进行学习。在教学前,教师备课一定要认真,教学内容一定要精心设计。在教学中,除了随时观察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之外,教师更需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通过运用艺术性语言来使课堂气氛得到活跃,引导学生上课集中精力听讲,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参加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处于最佳的思维状态,通过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一定能够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2.2 加强对学困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创造机会来对学困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原因在于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对学困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使他们不仅“学会”还能够“会学”。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较多的学习方法包括很多种,比如思维训练、探究性活动训练、合作性学习训练等。通过对学困生的指导,不但能够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还能够帮助其调控学习过程与增强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2.3 改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 “教师教、学生学”,但实践证明,这一传统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代的教学观。如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讲授,易造成学生产生抽象乏味的心理。而对于数学学困生来说,他们会认为学习数学枯燥无味,只是应付差事,被动地去学习,这样他们学习数学的原动力就会逐渐丧失。因此,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注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力得到充分展示,而不是采用固定的模式去教学生。这不但是数学学科体系与人类认识规律的要求,还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通过“数学过程”让学生来学习方法和训练技能,比掌握知识本身更具有意义。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表现欲,对待新鲜事物都会产生好奇心。基于学生的这种心理,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转化枯燥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教师还需要改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在练习课上出一些容易做的题目来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不但可以学好,还会学得更好。另外,在考试前,加强对学困生的知识薄弱点的辅导,这样他们也有机会获得高分,从而更加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2.4 教师与学困生之间需建立和谐的关系

一位教师只有公正、民主、幽默、知识丰富,才能得到学生的喜欢,才能成为学生的“偶像”。所以,教师的教学观必须是平等、民主、合作、竞争的。教师需要在各方面对学困生关心,多和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并深入他们的学习生活,通过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来鼓励他们,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需要用爱和信任唤起学困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心中有学困生,学困生心中才会有教师。学困生的自尊心比较强,害怕被歧视、被讽刺、被冷落,从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语态就可以了解到老师对其态度,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所以,学困生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其中爱与信任的需要是最迫切的,教师必须通过爱和信任唤起学困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有利于学困生的轉化。

3 结语

总而言之,转化数学学困生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特点。作为中专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耐心和爱心,重视转化方法,对学困生进行的帮助、鼓励需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困生的专业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困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孙磊.浅谈中专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J].都市家教月刊,2012(7):49.

[2] 封晶.浅谈中专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方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141.

[3] 朱倍先.浅淡中职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J].职业,2011(18):128-129.

猜你喜欢

转化学困生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如何转化学困生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的“学困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