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家长(SP)互动协同培育模式研究

2017-04-21王丽梅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7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工作辅导员互联网

王丽梅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与学生家长(shcool-parents)互动协同培育是构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重要一环。在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应发挥出家长及家庭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当前社会中缺乏家庭教育指导的情况下,高校应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实现“家长再教育”,承担起培育两代“好家长”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家长互动协同培育 全员育人格局 思政教育工作 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057-03

2015年初,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要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1]。在当前高校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下,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辅导员的教育管理为主,辅以班导师、班导生、学分制指导教师、名誉班主任等进行综合教育培养。近年我校聘请退休教授担任学生教导员,为学生带来长辈的关心关怀,指导学生成长;此外,还创新性的开展“导师制”,为每位同学分配专业导师进行学业指导,培养科研创新理念,提早进入科研实验室进行科研学习。可见现代高校的教育管理已非常完善,为进入高校学习的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

然而,作为高校全员育人的重要一环,家长的作用不可忽视。家庭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对一个人日后离开家庭后的言行有着重要影响[2]。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秉性了解更为深刻。同时目前高校辅导员配备严重不足,往往是一位辅导员管理300-500名学生,学生基数大,辅导员常规工作事务非常繁杂,难以有充足的时间精力去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因此通常是顾整体、抓特殊的工作方式,把握整体学生发展方向,针对个别突出的学生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辅导员对学生的了解是从学生在大学中的学业、日常表现、人际关系、评奖评优等逐渐积累的,而对于性格内向、低调不善于表现的学生,或者潜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学生,很难有介入途径。

一、家长参与“高校-家长互动协同”培育模式的难点

在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中,往往比较重视基础教育阶段的家校合作,而常常忽视了大学阶段家校合作。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强调学校教育的有效开展必须依靠“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络”,高校和学生家长都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只有保持互动协同,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3]。然而,实际工作中,家长参与大学生思想教育和成才培养还存在一些困难。

1、思想上的松懈,疏于教育管理

家长与学生一样,普遍认为经过竞争激烈的高考,能考上重点大学已然迈入成功的殿堂,开始思想上放松,认为已经不需要管理了。然而大学阶段是重要的价值体系建立的时期,大学生年龄上虽已成年,思想上却还未成熟,长期埋头苦学,对社会和生活缺乏具体认知。长期处于高压学习状态和家长、班主任老师的严密监管下,个性和心理状态长期被压抑和忽视。而进入大学之后,面对宽松的教育教学环境,任意调换课程和任课老师,充分的自由学习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远离父母视线也远离家庭监管,学生成长过程中养成的依赖、懒惰、拖延、放纵状态就容易表现出来。再加上正值花样年华,学生们希望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并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期望得到表现机会受到关注。因此,大学中,学生自身的各种问题容易爆发并表现出来。然而,这些问题都容易被家长们忽视。

2、教育方法欠缺,思路单一

在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中发现,家长的文化教育水平和生活工作环境差距非常大,除部分文化水平较高的家庭善于總结经验、重视思想教育外,大部分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体系非常单一,仅以学习成绩为主要出发点,成绩好就放任不管,成绩差就打骂批评。与学校联系的家长中主要是询问学生的学业成绩如何,也就是所谓的“飞机型”家长。家长不懂教育方法,缺乏教育经验,甚至采取经济手段来误导学生,表现好奖励手机、电脑或奢饰品,提高生活费;学业差缩减生活费,进行“经济制裁”。

3、对大学环境缺乏深入了解,与学生沟通困难

绝大部分家长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育人环境缺乏深入了解,主要以学校知名度和专业排名以及就业情况为关注点,认为学生就交给学校教育管理了。然而对大学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学生生活状态、学生活动情况等等均不了解,学生与父母的交流缺乏深层次沟通,仅以“给钱-要钱”、“学业忙不忙”、“考试成绩如何”等内容为主要对话模式[4]。而对于学业困难、厌学或不思进取的学生,家长无奈又急切地给学生摆大道理,反复多次讲道理,学生却根本听不进去,还有反感、抵触情绪。家长对大学环境不了解,跟学生缺乏共同语言,学生也不愿意讲述学校里面的事情。

4、盲目的成功学教育或强硬管理,缺乏对学生本身的尊重和理解

部分家长盲目追求知名专业、重点学科,担心高考分数“浪费”,强迫学生填报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或者认为某些专业就业更好,发展机会好,反复督促干涉学生“转专业”,而并不管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梦想追求。还有一些家长在教育自己学生时,总是善意的把自己的人生成功哲学拿来强加到孩子身上,告诉学生如何在社会中生存发展并取得成功,但却忽略了学生自身可能非常排斥这样的人生经验。这样忽视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受,强行为学生做选择和判断,带给学生极大的痛苦,甚至被迫踏入一个非常厌恶的泥潭中难以自拔,进而产生厌学、自卑、堕落、自暴自弃,甚至悲观厌世的情绪。

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家长互动协同”培育模式研究

随着现代互联网水平的提高,网络平台如微信、QQ等通讯APP日益丰富,这给高校的育人管理提供了更便捷的信息传播手段。学校育人除了官方网站平台以外,还有微信公众号、校园BBS、百度贴吧等等。大学生的互联网应用更为广阔,可以进行网上选课、查看课表、查看通知、查看成绩、网络签到或提交作业、网上观看教学视频、开展慕课等等。

根据调查,当代的学生家长使用网络的比例已经大大提高,而在校的“90后”大学生普遍为独生子女,家长渴望了解学生在校发展表现情况[5],这为加强“高校—家长互动协同”培育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然而,大部分高校在此方面的工作开展并不完善,高校与家长对接方面尚未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沟通不够顺畅,联系不够紧密。

为了加强家长在大学生成才发展培养过程的参与度,搭建“高校-家长互动协同”培育平台,我院进行了多项积极有益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新生“家—校”电子联系卡,建立预联系

新生入学前即发布学院和各专业班级QQ群、微信群、学院微信公众号、家长QQ群或微信群,引导新生提前熟悉,家长与学校建立联系。新生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完成预报到,填写《新生入学登记表》,建立家庭信息的原始记录,为后期的联系对接做好基本准备。家长则通过网络与学校老师建立联系,并使用“家—校”电子联系卡对接相应老师。

2、正式入学,线上线下新生家长会,初步了解大学

新生入学报到时,学校将开展新生家长会,但仅有家长代表参加,难以覆盖到大部分家长。同时,学校新生家长会往往倾向于介绍学校的整体情况和教育管理理念,而无法针对具体专业的特点进行详细阐述。因此,我院每年都会单独召开学院新生家长会,可以覆盖一半以上家长参加,详细介绍专业的发展情况、学习阶段及难度、就业方向,并对于大学生在校期间可能存在的一些发展误区也进行了介绍,提醒家长注意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引导。同时将家长会的详细内容实时发布在微信公众号等,方便未到场的家长查阅,形成线下线上家长会。

3、向家长开放电子成绩单和学业预警通知书,掌握动态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采用平信邮寄成绩单的方式通报学生在校学业情况,根据调研,有1/2以上的家长反馈从未接收到学校寄送的成绩单。分析其原因主要为两方面:学生填写家庭地址不实或不详,导致无法送达;地方邮局对平信不重视,不送信上门或丢弃。但最根本的原因是,采用平信邮寄成绩单的方法费时、费力、原始,不够智能化、效果不理想。在实际中,学生有学号和密码可以登录教务处网站查询成绩,如果沟通顺利,家长可以通过学生的账号登录网上进行查看。然而,家长也提出迫切的需要希望有专属的邮箱或单独的账号进行成绩查询,以避免学生封锁现有的查询渠道。

因此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向家长开放电子成绩单,家长可通过孩子的专属唯一编码即可查阅孩子的学业成绩、已选课程、学分情况,方便家长实时跟踪孩子学业动态。针对存在不擅长使用网络的部分家长,我院对每一位学生的家庭邮寄地址都进行了电话核实,与家长电话确认地址的有效性。经电话逐一核实确认后,成绩单邮寄获取率提高到了2/3以上。另外针对课程挂科严重、受到学业预警的学生,我院采用电话通知家长,并快递寄送成绩单和学业预警通知单的方式,确保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业问题,参与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中。

4、利用家长QQ群或微信群,搭建互动平台

利用年级家长QQ群或微信群,主要可以实现三个作用。首先是学校动态信息的统一推送发布,让家长们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内容,各项教育工作更容易得到家长的支持,同时家长对大学的学习生活更为了解,与学生的共同语言更多了。其次是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更为重要,产生“朋辈效应”。家长之间有很多共性关注点,如怎么样和孩子有效沟通?生活费给多少合适?家长的困惑问题抛出来会有不同地域不同工作环境的家长进行解答,家长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参考、共同成长。最后是家长与辅导员的私聊更加便利,对于共性问题可以在群里统一解答,对于个性问题不便于公开的就私下沟通,更方便高效。

5、网络交流、电话交流、见面交流有机结合,构建多种交流方式

以笔者年级为例,所带学生总数370人,加入QQ群的学生家长数为280人,家长参与度已达到75.7%。在日常管理中,大部分家长对学校的最新活动内容和辅导员的近期工作都有所了解,个别的问题通过在线咨询便得到解决。而对于不会使用网络的家長,电话交流占据主要地位。当学生表现出某些问题,如挂科严重、不思进取、翘课厌学、情绪低落、心理异常等,需要深入探讨分析时,则应“约请家长”[6]到校当面交流。通过构建多种交流渠道,统一管理和分类管理有机结合,极大地优化家长与学校交流的效率。

6、开展“家长再教育”,培育“好家长”

在实际工作中,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特点“问题学生”往往来源于“问题家庭”。家长的教育水平取决于家长个人的文化背景、思想意识、生活环境和社会角色等多种因素,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而在当今社会中,家长教育是非常欠缺的,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成为“好家长”?这是不同家庭都在积极探索的命题,没有标准答案。即使是学生考上重点大学,也不代表这位学生的家长很善于教育。因此,高校不仅需要教育学生,还需要承担起教育学生家长的社会责任,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家长成为“好家长”,以利于给大学生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减少“问题学生”的产生。另一方面,也要为在校大学生培育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提供更好的教育成长理念,以便于他们成为下一代的“好家长”。

总之,高校-家长互动协同培育对大学生的成才发展非常重要,也是高校管理中亟需加强的方面。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搭建便捷的网络平台,实施全方位的家校互动,加强对家长的再教育,弥补原生家庭教育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实现家长和学生的共同成长进步。高校-家长互动协同培育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健全管理制度和实施细节,提供政策支持,最忌流于形式和要求,应成为高校辅导员管理育人的帮手,而非增加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EB/OL].新华网,2015-1-19

[2]钱德年,刘昕雨.高校辅导员以“四个把握”构建与家长沟通联动机制[J].高教学刊,2016:(4):211-212

[3]胡足凤.当前高校家校双向合作育人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大学学报,2014:(6):830-833

[4]周生虎.改善高校学生工作方略之“学校—家长共建模式”探索[J].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14:(2):53-55

[5]程国星,王曾惠,鲍金勇.对于家长参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1):232-233

[6]方中政.“约请家长”作为一种学生管理手段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J].高校辅导员,2012:(5):54-56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工作辅导员互联网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互联网+”模式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
网络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机遇及挑战分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探讨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