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培训方法在应用型高校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2017-04-21王海江

教育界·下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王海江

【摘要】当前应用型高校教学活动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课前引导不足,课堂授课方法单一,课后指导不够等。为提高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可以将企业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如网络视频法、案例研究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等引入到大学课堂,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授课效果。

【关键词】企业培训方法;应用型高校;教学活动的应用

自从2002年我国首次提出建设应用型院校理念以来,由于其鲜明的地域性、行业性、适应性特点而受到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重视。应用型人才培養是随着20世纪初“威斯康星理念”——大学为社会服务职能的确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其本质是如何处理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应用型高校与研究型高校、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培养类型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它以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本科人才为己任, 主要为中小型企业或基层单位输送岗位所需的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管理人员。虽然应用型高校办学目标清晰、定位明确、特色鲜明,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应用型高校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目前,应用型高校教学活动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

一方面,教师对教学活动定义的理解存在偏差。某些教师仅从狭义的角度去理解教学活动,把教学活动仅仅理解为课上的45分钟,教学大纲、课件、教案、讲稿的设计只围绕这45分钟展开。其实,完整的教学活动不仅包括课堂的授课环节,还包括课前期引导和课后指导两个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着“引导”和“督导”作用。由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定义理解存在偏差,所以一些教师在把大多数精力放在课堂教学阶段。课前,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上课准备不充分;课中,教师单方面灌输,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沟通不足,互动不够,导致教学活动参与率低;课后,学生缺乏对教学内容的实践、反思、内化,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整个教学活动,教师扮演“填鸭人”和唱“独角戏”角色,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

另一方面,学生对学习主体的认知也存在偏差。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学习目标、兴趣、态度不同,教学效果出现了“分层现象”。一部分学习积极主动的学生在授课前通过复习旧知识和预习新知识,对知识的系统性、结构性和完整性有了较强了解,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带着问题去上课,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另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态度消极,缺乏课前的充分准备,只能通过机械的、被动的方式接受知识。这种被动的“填鸭式”的授课,学生缺乏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同样的授课内容,这部分学生有些听得烦,有些听不懂,众口难调,课堂进度难以把握。

二、借鉴企业培训方法

相对于单一的学校教学,丰富多样的企业培训方法更适合成人的学习,如适合知识类培训的方法有讲授法、专题讲座法;适合技能类培训的方法有工作指导法、工作轮换法、行动学习法;适合参与类培训的有研讨法、案例研究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适合简单罗列,我们发现形式多样的企业培训方法可以为应用型高校教学活动提供一些“灵感”。通过这种灵感借鉴,我们既可以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也可以综合应用这些方法提高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养和实践技能。

我们通常把教学活动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课前准备阶段。第二,课中授课阶段。第三,课后辅导阶段。这三阶段主要特点是:课前准备阶段主要是建立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兴趣或施加适当压力,让学生充分关注授课目标和内容。课中授课阶段主要是围绕授课目标、内容,综合使用各种方法,诠释知识重点和难点。授课指导阶段主要是通过“教师边讲边做,学生边学边干”的模式,在实践中摸索经验,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形成自己的认知。

通过对教学活动不同阶段特点的描述,我们可以综合运用企业培训方法,扬长避短,相互弥补,提升授课效果。

“授课前阶段”学生的学习基本处于自发状态。这一阶段教师主要通过间接指导的形式进行引导,指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为此,我们可以引入“自学法”和“网络学习法”。这种组合学习方法的优点是符合现阶段学习者的个性和教育环境特点的,学习者的目的性、自主性、趣味性强,学生可以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文件资源进行学习,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缺点是:1.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可能导致学习效果有较大差别。2.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也得不到及时解答。3.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感到单调、乏味,学习兴趣减弱。为了弥补“自学法”和“网络学习法”的不足,教师可以把自己拥有的学习资料,如视频、课件上传给学生或者向学生提供资源的渠道,如学习网站、微信公众号、订阅号等,让学生自己获取资源,完成作业。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获取资源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的组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即通过教师构建学习情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即时感受,增加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和体会,注重学生观念和态度的转变,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的教学也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去解决学生的疑惑,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授课阶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过多使用课堂讲授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知识系统性强,传授内容多。缺点是:1.短时间内传授内容较多,学员吸收、消化知识转化率低。2.单向传授不利用双方互动交流,学生容易感到枯燥,学习兴趣减弱,降低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3.单一的培训方法难以满足学员的个性需求,不适合成人学习。

为了弥补课堂教学法的不足,我们可以引入企业培训方法中的研讨法、案例研究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素质拓展训练等方法。“体验式教学”虽然减少了授课的内容,但增加了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的交流和互动,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单项性缺点,体现了“教学组织与管理”艺术,培育了积极的团队精神,触及了人的社会性和内心世界。同时,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培训方法,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减少了学习的枯燥感,提升了学习兴趣,利于创造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此外,模拟的现实工作环境,加强了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授课结束之后,虽然课堂教学已经结束,但是完整的“教学活动”还没有结束。这一阶段是学生最容易遗忘所学知识的时候,不断练习、巩固、内化是不可或缺的。这一时期我们可以借鉴企业培训方法中的“工作指导法”,即“教练法”或“导师制”。这种培训方法的优点是导师通过“扶上马、帮一把、送一程”的方法,减少学生对知识应用的陌生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便于更好、更快地掌握、吸收所学知识。其缺点是对导师、学员及组织要求较高。导师要具有较强的沟通、监督、指导能力,具备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及人生阅历,为学生提供细心、贴心、耐心的教学服务。同时,要求学员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潜力,并且学习意愿强烈,愿意通过这种方式提升自己。此外,人才培养计划要与组织的发展目标紧密相连,且组织要制定完善、配套政策保障“导师制”的落地实施,在“校、师、生”三者互动下实现组织和个人共同成长和发展。

此外,“教练法”在实施过程中,“导师”通常先做示范让学生在旁边观察,然后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必要时,学生可做导师助理,辅助导师进行科研、教學工作,师生双方在共同完成任务中形成“学习共同体”,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三、小结

企业培训法对应用型高校教学活动的变革起着推动作用。对教师而言,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对学生角色进行分配。学生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制订计划、完成任务。这样不仅易于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而且可能为科研提供灵感,从而实现知识的创新。对学习者而言,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学生通过具体情景的学习体验,有利于发掘独立思考、交流沟通、团队合作的潜能以及培养学生概括问题、分析问题、制定实施计划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习者高级认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金涛.培训与开发(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50.

[2]安鸿章.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三版)[M].北京: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186-197.

[3]张高产.将企业培训法引入大学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学术论坛,2009(23):222-223.

[4]江汶聪.企业培训方法在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教育,2002(02):51-53.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
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改革道路探析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基础课多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