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牙槽骨严重吸收的患者应用环状植骨结合牙种植技术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2017-04-21李苑李瑞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牙槽骨

李苑 李瑞

[摘要]目的分析环状植骨结合牙种植术治疗牙槽骨严重吸收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3例牙槽骨严重吸收患者采用环状植骨结合牙种植术治疗,记录患者骨环成活率、种植体存留率,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5个月牙槽骨骨量,比较牙龈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23例患者共植入种植体23颗,其中1例患者因骨环感染暴露被取出,骨环成活率95.7%,种植体存留率100%;患者种植牙位骨高度增加量(6.35±2.17)mm,骨吸收量(2.29±1.73)mm,种植体颈部唇舌向牙槽骨宽度(7.11±0.68)mm,种植体植入后唇侧和舌侧骨吸收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牙和邻牙的P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冠修复时及冠修复后5个月近中、远中牙龈乳头分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供骨区切口均一期愈合,2例患者术后颏部有一定程度感觉麻木,1个月后自行消失,1例患者因骨环感染暴露造成植骨失败。结论环状植骨结合牙种植技术治疗牙槽骨严重吸收的患者术后骨吸收少,种植体稳定性高,美学形态改善佳。

[关键词]牙槽骨;严重吸收;骨环;牙种植

正常生理状态下,牙槽骨的吸收和新生处于平衡状态,但在牙周炎或长期缺牙患者中牙槽骨出现吸收,导致其水平及垂直骨量均不足,上下颌牙根失去包围和支持。种植修复是修复牙齿缺失的最佳方法之一,但需要有充足的骨量,否则会造成植入种植体长度不足,导致冠根比例不协调,降低种植成功率及美学效果。本研究通过采用环状植骨同时结合牙种植技术治疗牙槽骨严重吸收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口腔科2014年5月~2016年1月收治的患者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22~51岁,平均(37.6±8.2)岁;纳入标准:(1)患者的牙槽嵴高度及厚度严重不足,牙槽骨低于邻牙釉牙骨质界>3mm,基底骨宽度≥5mm,近远中缺牙间隙≥5mm;(2)患者有主观要求,其他治疗方法无法达到效果;(3)全程在本院接受治疗及术后复查;(4)患者及家属自愿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患者均行环状植骨同期种植手术,共植入23颗种植体,其中上颌前牙16例,下颌前牙7颗。除外合并牙龈炎、凝血功能障碍、糖尿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夜间磨牙症患者。

1.2方法

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常规拍摄数字全景片,必要时加拍CBCT,根据结果确定骨量缺失程度,选择合适种植体。检查口腔卫生状况,卫生不良者给予牙周洁治,术前半小时含漱复方氯己定漱口液3次,30s/次。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行阿替卡因局部麻醉,翻瓣暴露受骨区,根据骨平面最低点到邻牙的釉牙骨质界的距离确定骨环高度。用环形取骨钻测量受骨区直径,去除不规则骨组织,修整洞底使其规整。在颏部做切口并翻瓣,进行定点后用环形取骨钻划痕,预备种植孔,直径扩至所需种植体的直径或稍大一些,深度到对侧骨皮质,切忌穿通舌侧骨皮质,然后用取骨钻取骨,确保取骨位置距离牙根≥3mm。用环勺分离骨环并用取骨器取出带有皮质骨和松质骨的骨环,放入受骨区,预备种植窝,植入种植体至骨平面以下1.5mm,以钛钉固定。使用骨粉+自体血液填充剩余骨间隙,C型覆盖生物膜,滑行拉拢创口,进行严密松紧适度的缝合,以黏膜保护剂覆盖,避免只接受口腔内唾液等不良环境影响;供骨区用明胶海绵充填缝合后常规加压包扎,冷敷24h防止过度水肿。患者术后常规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患者术后5个月根据骨愈合情况行冠修复。

1.3临床评价指标

患者术后通过医师口腔检查、CBCT检查及牙周探针检查,记录以下指标:

1.3.1骨环成活率及种植体存留率

1.3.2牙槽骨骨量测定 患者于植骨前及术后5个月后测量种植体远中、近中、中间三个纵切面上唇侧和舌侧的牙槽嵴最高点的距离,6段距离的均数即为骨高度增加值;分别测量种植体中间纵切面唇舌侧牙槽骨最高点到种植体顶端的距离,计算种植体植入后唇侧和舌侧骨环吸收量;测量种植体颈部唇舌向牙槽骨的宽度;

1.3.3牙周探诊深度(PD) 分别测量种植牙和邻牙唇舌侧近中、中间、远中6点处龈缘至牙周袋底的深度,取其平均值为该牙的PD值;

1.3.4牙龈附着水平 连接种植体邻牙冠唇侧龈缘中点作为基准线,测量种植体近中、远中龈乳头高点及冠唇侧龈缘中点到基准线的垂直距离,取其均值即为种植牙的牙龈附着水平;

1.3.5牙龈乳头外形分级 采用Jemt牙龈乳头指数判定患者术前、冠修复时及冠修复5个月后近远中牙龈乳头分级,共分为0~4级,其中O级:无牙龈乳头;1级:牙龈乳头高度<1/2邻间隙;2级:牙龈乳头高度≥1/2邻间隙,但未达到牙接触点;3级:牙龈乳头占据整个邻间隙;4级:牙龈乳头增生;

1.3.6记录患者术后感觉异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对近、远中牙龈乳头高点到基准线垂线距离进行直线相关分析,检验水准设定为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骨环成活率及种植体存留率

23例患者共植入種植体23颗。其中22例患者骨环术后5个月与骨结合良好,完成冠修复,1例患者因骨环感染暴露被取出,但种植体稳定性良好,骨环成活率95.7%;23颗种植体均能正常行使功能,稳定性良好,种植体存留率100%。

2.2牙槽骨骨量测定

22例环状植骨成功患者种植牙位骨高度增加量(6.35±2.17)mm,骨吸收量(2.29±1.73)mm,种植体颈部唇舌向牙槽骨宽度(7.11±0.68)mm,22颗种植体植入后唇侧和舌侧骨吸收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种植牙和邻牙PD值比较

22颗种植牙和邻牙的P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种植体牙龈附着水平

22颗种植体近中、远中、中间牙龈附着水平分别为(1.95±1.47)、(1.82±1.33)、(-0.49±0.21)mm,对近中、远中牙龈乳头高点到基准线垂线距离进行直线相关分析,r=0.415,P>0.05,两者不具有相关性。

2.5患者治疗前后牙龈乳头分级

患者术前、冠修复时及冠修复后5个月近中、远中牙龈乳头分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患者术后牙龈乳头分级显著改善,见表3。

2.6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患者供骨区切口均一期愈合,2例患者术后颏部有一定程度感觉麻木,一个月后自行消失,1例患者因骨环感染暴露造成植骨失败。

3.讨论

长期缺牙、牙周炎、咬合创伤等患者口腔局部受到一系列炎症因子的调节,导致牙槽骨水平及垂直明显吸收,如肿瘤坏死因子a可启动牙周组织破坏及骨吸收,白细胞介素6则可刺激破骨细胞增殖,抑制牙槽骨形成。牙槽骨吸收可导致牙槽嵴呈刀刃状,咬合距离增大,不利于种植体的植入,降低手术的成功率及美容效果。因此对于牙槽骨严重吸收的患者需要尽可能恢复牙周解剖结构,创造健康的牙周组织,恢复牙列功能,骨增量方法就成为种植手术中不可缺少的步骤。

传统牙周植骨术多有存在较明显缺陷,患者牙周增加骨量有限,且常需要二次种植。环状植骨术是一种新型自体骨移植术,其骨环区在下颌颏部,手术入路简单,获取骨量较多,且所取骨环为膜性成骨组织,皮质较厚,可为种植体提供良好的初期稳定性,且骨环松质骨比例较高,与牙槽骨备孔后接触嵌合更有利于建立血液循环及骨愈合,移植成活率较高;同时术后应用人工骨膜及生物膜可减少感染的发生及移植骨的吸收。环状植骨结合牙种植技术减少了种植体和骨环之间的间隙,增加了种植体稳定性同时加固了骨环,减少了骨吸收量,骨环成活率及种植体存留率均显著提高;骨环覆盖于牙槽嵴上,且松质骨比例高,缓解了周围软组织的收缩。本研究结果表明,23例患者骨环成活率95.7%,种植体存留率100%;22例环状植骨成功患者种植牙位骨高度增加量(6.35±2.17)mm,骨吸收量(2.29±1.73)mm,种植体颈部唇舌向牙槽骨宽度(7.11±0.68)mm,22颗种植体植入后唇侧和舌侧骨吸收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环状植骨术可改善牙槽骨吸收,提高种植体稳定性;22颗种植牙和邻牙的P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冠修复时及冠修复后5个月近中、远中牙龈乳头分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患者牙龈美学形态显著改善;2例患者術后颏部有一定程度感觉麻木,一个月后自行消失,1例患者因骨环感染暴露造成植骨失败,手术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应用环状植骨结合牙种植技术治疗牙槽骨严重吸收的患者具有术后骨吸收少、种植体稳定性高、美学形态改善佳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牙槽骨
牙齿松动,别忘了查查骨密度
种植牙,你的牙槽骨准备好了吗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牙齿松动 别忘了查查骨密度
一次性与多次根管治疗根尖周炎的近期疗效及对牙槽骨骨密度的影响
上颌第一前磨牙根面凹陷对老年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研究
洗牙会把牙齿弄松吗
正畸治疗对牙周病患者牙槽骨密度及表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分析
牙齿松动别忘了查查骨密度
残根牙拔除位点保存的临床初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