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四种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对比分析

2017-04-21曾岳青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合理用药干预

曾岳青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综合措施干预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的有效性,了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和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5例I类手术患者为干预前组,并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130例I类手术患者为干预后组,其中干预组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48.8%降到28.5%、药物选择不当率由78.7%降至43.2%,给药时机不当由29.5%降至10.8%,用药疗程不合理率由44.3%降至27.0%、剂量与用法不合理由24.6%降至5.4%;呈不断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措施对减少抗菌药物应用的不合理因素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药物选择不合理,无指征用药、用药疗程过长等现象,需进一步加强干预和监管。

[关键词]I类切口手术;抗茵药物;干预;合理用药

在外科领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一个重要环节,在一定程度上使某些手术部位的术后感染率明显降低。但是,近年来,抗菌药物滥用现象日趋严重,使抗菌药物耐药性增强,不良反应增加。为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我院采取了综合措施进行干预。为加强抗菌药物围手术期管理提供依据,现主要针对4种I类切口手术(甲状腺切除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斜疝术、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的用药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5例I类手术患者为非干预组,其中甲状腺切除手术12例、乳腺手术15例、腹股沟斜疝术46例、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52例;2015年7月~2016年6月的162例为干预组,其中甲状腺切除手术27例、乳腺手术38例、腹股沟斜疝术31例、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34例;围手术期使用均为预防性用药,术前无感染疾病、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非孕妇或授乳者。

1.2干预措施

(1)制定相关制度及细则:根据卫计委《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2015年版》以及《关于继续深入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3)37号文],制定本院相关管理制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印发至各临床科室,并要求医务人员深入学习,认真落实。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调整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2)培训与考核:举办讲座对临床科室医生进行相关制度的培训,并作为临床实习生的培训内容,培训结束后以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让医生意识到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并掌握合理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相关知识。(3)监督管理:由临床药师负责每月抽取I类切口手术手术病历,监控5个方面(预防用药指征、选药、用药时机、剂量疗程、联合用药),对其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点评,在全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医务科对不合理病历结果进行公示。

1.3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式,根据卫计委抗菌药物使用的各项规定要求自行设计《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统计表》,内容包括患者的病历号、性别、年龄,住院时间,药物过敏史,手术名称,手术持续时间,抗菌药物名称、計量、频次、给药时间及用药天数,联合用药种类,体温,白细胞计数等,然后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I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

全院I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从干预前的48.8%降到28.5%(见表1)。经过一年时间的综合措施的干预,四种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有所下降,已经符合卫计委≤30%的规定。

2.2抗菌药物使用品种

干预前后的手术预防用药病例为单一使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组未发现联合用药。见表2。

2.3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

通过我院各项综合干预措施,我院I类切口预防用药具体情况得到改善,药物选择、给药时机、预防用药疗程、联合用药、使用剂量与用法等各项指标的不合理率明显下降。见表3。

3.讨论

I类切口是临床上较长常见的一种外科切口手术,相关规定为显示对于I类切口手术若无特殊情况或非高危人群,不急于抗菌药物处理,对于必须要行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的相关规定用药,该规定显示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32,G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然而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加,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也不断增长,抗菌药物不合理的使用现象也日益增多,该现象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有道细菌耐药,对正常菌群的平衡情况造成的破坏,进而极易引发医院感染,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经济负担加重。因此,对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管必须要引以重视,尽可能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本研究针对我院存在的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及干预,通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绩效考核、监督管理等多方面的管理有效的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将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控制在术前0.5~1h内或麻醉开始时,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h,或失血量大(>1500mL)可追加第二剂。药物的选择为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为主,对头孢类过敏的患者,可选用克林霉素,而且有循证医学依据为头孢唑啉、头孢呋辛,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h。通过我院一年的综合干预,四种I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各项指标都有所改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48.8%降到28.5%、药物选择不当率由78.7%降至43.2%,给药时机不当由29.5%降至10.8%,用药疗程不合理率由44.3%降至27.0%、剂量与用法不合理由24.6%降至5.4%;呈不断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措施对减少抗菌药物应用的不合理因素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药物选择不合理,无指征用药、用药疗程过长等现象,需进一步加强干预和监管。

猜你喜欢

合理用药干预
180例门诊患者用药咨询分析与讨论
西药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分析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