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医学期刊同行评议时滞问题探析

2017-04-21孙昌朋林萍陈望忠

新媒体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医学期刊数据库互联网+

孙昌朋+林萍+陈望忠

摘 要 医学期刊同行评议时滞问题是困扰医学期刊发展的一个重要阻力。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巧妙地借力互联网的力量,来解决医学期刊同行评议时滞问题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文章在分析产生医学期刊同行评议时滞问题原因基础上,提出“三步走策略”,即利用互联网丰富审稿专家数据库,建立专属审稿专家微信群,巧妙利用审稿专家微信群,通过以上策略以期能缓解医学期刊同行评议时滞问题。

关键词 互联网+;医学期刊;同行评议;时滞问题;数据库;微信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4-0114-03

国务院2015年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后,“互联网+”正在以迅猛之势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1]。医学期刊作为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医学期刊为主导的学术交流活动在医学的发展中承担着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2],它的发展也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同行评议制度是医学期刊控制学术质量的重要机制[3-4],但国内大部分医学期刊对于已送出外审的稿件,只有被动的“等、靠、要”。在媒体融合的互联网时代,怎样利用互联网的便利进一步解决医学期刊同行评议的时滞问题是医学期刊界必然要探索的一项课题。国内部分学者在同行评议制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审稿人的选择[5]、审稿专家数据库的建

立[6]、网络审稿系统的建立[7]、提高专家审稿积极性[8]等方面。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探讨医学期刊的同行评议时滞问题尚未见报道。本文拟通过分析产生医学期刊同行评议时滞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如何巧妙利用“互联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期促进医学期刊的整体发展。

1 医学期刊同行评议时滞问题的产生原因

1.1 外审专家层面

1.1.1 工作特殊性

在我国新医改的形势下,有限的卫生服务资源与不断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也在逐步增加,随之带来的是医务人员的超大工作负荷。尤其是具有高级职称医生不仅要完成超强度的诊疗工作外,多数还承担着较多的教学任务。医学期刊审稿专家是这一部分具有超大工作负荷的人群,这就必然造成有些时间段的审稿周期会延长。

1.1.2 工作积极性

目前大多数医学期刊的审稿专家的审稿工作都属于志愿者的性质。杂志社通常不会与审稿专家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协议,而且杂志社对于审稿专家的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又是少之又少。通常情况下,每篇文章的审稿费只是象征性的,数额与医生知识的价值完全不对等。杂志社偶尔也会组织部分审稿专家开编委会,但是多流于形式。在这种工作模式下,审稿专家对于审稿速度问题自然不会太在意,这也就必然会产生同行评议时滞问题。

1.1.3 工作标准性

医学稿件的审稿工作属于一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目前大部分医学期刊编辑派发给审稿专家的审稿单多具有简单性、不规范性的问题。所以,用科学制定的审稿单将会引导审稿专家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这样既节约了专家审稿的时间,也便于规范审稿专家的工作[9]。医学的严谨性必然决定了医学期刊审稿工作的严谨性。如果在审稿单问题上浪费了专家的时间,导致审稿周期变长,最终致使期刊的发表周期延长,长此以往,肯定会对期刊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1.2 期刊层面

1.2.1 初审环节不严谨

初审是期刊三审制中的第一环节,也是关系出版文章水平高低的首要环节,关系出版周期的重要部分。医学期刊大部分稿源量比较大,尤其核心医学期刊。在巨大稿源中,文中质量必然良莠不齐,如果不认真进行初审工作,随意将稿源推到外审环节中,必然增加审稿专家的工作量,影响外审效率。

1.2.2 送审环节不准确

精准地选择审稿专家,是获得较高审稿质量与审稿效率的关键。期刊编辑除了具有较高初审水平外,遴选合适的审稿专家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能力。医学科学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学科分支除了越来越细外,学科交叉也日趋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稿件准确送到相应的专家手中,给医学期刊编辑带来了较大的考验。

1.2.3 沟通方式较单一

加强与评审专家的沟通是科技期刊界公认的一种法则。审稿专家无私奉献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荣誉感与归属感是他们工作的最重要动力之一。目前大部分医学期刊与审稿专家的沟通大多发生在送稿前,用电话询问专家是否有时间来进行审稿,或者用电话催促审稿进度。除了这些沟通外,平时的联系方式少之又少。

2 解决医学期刊同行评议时滞问题的“三步走”策略

2.1 第一步:利用互联网丰富审稿专家数据库

集约经营与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是科技期刊界未来的发展模式。国内有学者提出,可以建立统一的网络平台,实现专家库的联网共享,形成一体性的海量共享专家库[10]。除此之外,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大型数据库进行“关键词”与“主题词”的检索也是丰富审稿专家库的一个重要方式。如以“3D打印技术”为主题词,可快速检索出大量相关文章,从中我们可以优中选优,来找出相应的审稿专家。“百度医学”是百度一个新开发的产品,“让医生最平等快捷的获取医学知识”是其主打标语。同样,医学期刊编辑也同样可以利用“百度医学”快速检索到相应学科的审稿专家。海量的审稿专家库是缩短审稿周期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互联网时代,必须充分利用这些新兴事物,才能够在数字化出版的浪潮中独领风骚。

2.2 第二步:建立专属审稿专家微信群

App技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迅速的发展壮大并抢占了大部分市场。以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势力的影响不断扩大。传统医学期刊必须将微信作为自身数字化出版的一把利器,以拓展传播渠道,提升学术影响力。建立审稿专家微信群是医学期刊缩短审稿周期的又一重要法宝。目前多数医学期刊拥有自己的官方微信,功能相对较完善。但是很少有期刊利用建立微信群的方法来维系期刊与审稿专家之间的交流。当前,加入微信群的常用办法是通过扫描期刊官方微信的二维码的方式。所以,医学期刊在建立专属审稿专家微信群的前期工作要相對繁重一些。微信粉丝是医学期刊官方微信生命力的重要源泉。但是,目前多数期刊只是将官方微信的二维码放到自己的官网或印在纸刊上,多数格式为“《某期刊》官方微博和微信邀您关注”,这样被动的吸粉方式必然速度较慢。所以,扩大粉丝量是首要任务,可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首先,医学期刊编辑可以在原有的审稿单上面加印期刊官方微信的二维码,方便已有审稿专家进行扫描。如时间允许,可专门到审稿专家所在的单位进行当面交流,使其尽快加入期刊微信。其次,在利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到相关专家后,可利用电子邮件将官方微信的二维码发送至审稿专家邮箱,这样也是扩大粉丝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再次,医学期刊可利用期刊自身主办或主管单位的网站平台进行官方微信二维码的宣传,如医学高校学报可在所属高校网站中进行推广,这样借力更大平台来扩大粉丝数量。最后,重视朋友圈转发的作用,是提高微信公众平台粉丝数量的重要方式,通过提高自身内容的新颖性来促进用户主动进行转发[11]。

2.3 第三步:巧妙利用审稿专家微信群

微信公众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最新信息与资讯,展示期刊最新动态是医学期刊开通微信的初衷。越来越多的科技期刊创建微信公众平台,通过数字与传统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期刊品牌建设[12]。然而,多数医学期刊官方微信开通后,由于技术或人力的限制,未能将微信平台活跃起来,即使有部分期刊每月会推送3条以上咨询信息,但大多是转发一些新闻热点、专家述评等信息,这样使得微信公众号成为一种摆设。多数经过官方认证的医学期刊微信目前可提供期刊简介、投稿须知、联系方式、审稿进度查询、最新全文、当期目录、过刊目录、交流社区等内容。但是可否利用专属审稿专家微信群来推送一些利于与审稿专家沟通交流的内容值得我们进行探索。笔者认为,在成立审稿专家微信群后,推送内容的选择也是解决医学期刊同行评议时滞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既然是专属审稿专家群,所以推送的内容当然要与审稿专家密切相关。

1)优秀审稿意见的推送。审稿专家微信群里面有各个学科的领军人才,他们的审稿意见关乎作者稿件的生死。但是,也不排除部分较有权威的专家在审稿技巧方面还比较欠缺,造成审稿效率比较低的情况,这也就导致了审稿周期的延长。培训审稿专家的审稿技巧是期刊编辑部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利用微信群推送优秀审稿专家的审稿意见,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群内审稿专家的审稿技能,同时也给优秀审稿专家向同行展示能力的机会。这样利人利己的事情,必然提高了审稿专家的归属感与成就感。只要期刊坚持这项推送工作,必然在无形中使审稿专家加快审稿速度。

2)优秀审稿专家名单的推送。通过建立动态的专家数据库,能够有效避免因审稿态度不认真造成的误判,有效缩短评审周期,提高论文的刊发速度[6]。评审专家的动态评审也就是淘汰机制的体现。引入竞争是提高活跃度的必要条件。期刊编辑部首要做的就是制定一个详细的评价规则,主要从审稿速度、审稿质量两方面进行评价,评选周期可设定为半年一次。在评选出优秀审稿专家后,及时在审稿专家微信群中进行名单公布,也可以将优秀审稿专家的工作成绩通知到其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在审稿专家微信群众公布优秀审稿专家名单的优势较为明显,既是对优秀审稿人一种激励,也是在给审稿方面差强人意的审稿人一个鞭策。这样在相互竞争的群环境中,提高审稿质量与效率,最终达到缩短发表周期的目的。

3)微信红包与微信群视频的利用。审稿报酬即是对审稿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审稿人专业知识的尊重。目前,期刊编辑部发放审稿费多是通过银行转账或现金发放的方式进行,这样需要审稿专家提供银行账号或需要期刊工作人员到审稿人的单位发放,而且遇到审稿人不在单位的情况时,还需要多次前往,这样费时费力。微信红包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因其自身具有传送祝福、扩大社交的功能,使其成为一个当下最为流行的社交方式。若将微信红包运用到审稿专家专属微信群是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答案是肯定的。期刊编辑部可通过“点对点”的红包方式将审稿费发至审稿专家手中。对于优秀审稿专家还可单独进行微信红包奖励,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相对于冰冷的银行账号与现金,微信红包便捷的发放形式与喜庆的红包外壳必然会给审稿专家带来更多心理上的愉悦感。“点对面”的在审稿专家微信群里面发送“拼手气红包”,利用微信红包具有娱乐性的功能,让审稿专家在繁重工作之余进行“抢红包”的游戏。抢到红包的人一般会在自己的朋友圈进行分享,经过朋友圈的扩散,既宣传了期刊,又扩大了期刊微信的粉丝数量。给专家带来了乐趣的同时也拉近了期刊编辑部与审稿专家的距离,产生一种大家庭的氛围,使审稿专家能够更愿意为期刊发展贡献力量。

微信视频目前已成为微信用户的常用功能之一。医学科学学科分支日趋细化,学科交叉普遍。这样导致的医学期刊编辑送审准确率降低情况可利用微信视频功能进行一定程度缓解。期刊编辑在拿到文章后,可首先在微信群中公布文章全文,然后邀请相关学科专家进行简短的视频咨询。若条件允许,还可邀请多名不同学科专家同时进行群视频,来对文章进行一个视频“会诊”。这样既减少了期刊编辑的工作量,同时也加快了审稿速度,使得学术交流变得更加快捷。

3 结束语

医学期刊同行评议时滞问题影响着期刊的发展水平,在当今互联网高度发达的社会,只有借力互联网的强大力量,不断地进行自我优化,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医务科技工作者。如何更好地、更加巧妙地利用新媒介的便捷功能,成为摆在每一个医学期刊面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授权发布: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2015-07-04].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 /2015-07/04/c_1115815944.htm.

[2]董燕萍,杨扬,李祖平.“刊学研结合”加快提升医学期刊学术影响力的三大路径——以浙大一院《国际肝胆胰疾病杂志(英文版)》等4本期刊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5,34(10):81-83.

[3]刘钊.浅议学术期刊同行评议的现状和完善[J].科技与出版,2012,31(12):105-108.

[4]胡菲.高校科技期刊同行评议制度调查与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2,31(9):117-119.

[5]徐志英.国外生物医学期刊:审稿人选择的研究及启示[J].编辑学报,2014,26(5):503-505.

[6]张敏.同行评议制度与科技期刊编辑的角色[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1):1360-1365.

[7]陸荣展,魏杰.医学期刊网络审稿系统对同行评议的影响[J].编辑之窗,2011,9(1):92-939.

[8]郭红明.影响专家审稿积极性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编辑学报,2015,27(6):560-563.

[9]马英.国外医学期刊的审稿标准[J].编辑学报,2009,21(3):276-278.

[10]刘京希.利用网络平台构建新型同行评议制度[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32(7):48-49.

[11]周华清.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指标与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2):1289-1294.

[12]邓春.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提升科技期刊内容建设[J].科技与出版,2016,35(1):46-49.

猜你喜欢

医学期刊数据库互联网+
数据库
“微传播”时代微信平台在医学期刊中的实际应用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医学期刊数字出版的现存问题分析及对策
医学期刊编辑需具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