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专业生产实习组织实施方式及其效果评价
2017-04-21樊自田刘富初刘鑫旺蒋文明
樊自田++刘富初++刘鑫旺++蒋文明++夏卫生++罗云华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工科高等学校专业生产实习效果普遍变差、“走马观花”现象严重等问题,以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几个工科本科专业为分析对象,以提升工科本科生的生产实习质量为目标,探讨研究提升工科本科生生产实习效果的实施方案及其效果评价问题。对多种实习形式(含:班级参观式实习、小组指导式实习、劳动式实习、个人独立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实习等)的实践及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工科专业生产实习效果较好的方式应是小组指导式实习。
【关键词】工科专业 生产实习 组织方式 效果评价
【资助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04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024-03
1、引言
生产实习是工科高等学校大学生的主要专业实践性课程,它是大学生在教师和工人师傅的指导下向生产实际学习,在生产现场以工人、技术员、管理员等身份,参与生产过程,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过程。生产实习的效果与质量对培养理论联系实际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由于企业更多的考虑安全生产问题、社会责任意识有所下降,过去长时间支持生产实习的企业都不太愿意接纳学生实习,专业生产实习大多只能采用参观式,实习效果越来越差,“走马观花”现象严重,学生和老师的不满反映较。解决专業生产实习效果变差问题,已成为影响工科高等学校大学生专业知识培养质量的普遍和难点问题之一。
目前的专业生产实习,由于学生较多、指导老师偏少,带队老师的压力较大,老师指导实习实际上变成了安全保障。因此,生产实习许多已成为了“形式”,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效果较弱,对生产实习效果的评价也较随意、简单,科学性较差。
本文以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几个工科本科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封装技术、功能材料)为分析对象,以提升工科本科生的生产实习质量为目标,探讨研究提升工科本科生生产实习效果的实施方案及其效果评价问题,以寻找当前形势下我国工科学校较适宜的本科学生生产实习方式。
2、典型生产实习方式及其组织形式
综合目前我国工科高等学校大学生生产实习的方式,主要包括如下几种:班级参观式实习、小组指导式实习、劳动式实习、个人独立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实习等。
(1)班级参观式实习。班级参观式实习是目前工科大学生生产实习的主要方式,其组织形式是学生以班(通常是25-35人)为单位在带队老师(或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引下,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参观工厂或车间的生产线(如图1所示)。由于考虑生产安全、对生产过程干扰等原因,被参观的企业和生产单位,通常不太希望较多(成群)实习学生在生产现场过多时间的停留,以免因学生实习对生产过程带来影响,特别忌讳因此而引起生产安全问题。
一个提高实习效果有效的方法是,指导老师带领学生第一次(参观)通过生产现场后,能给学生们提出一些典型的现场问题,再由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返回现场第二次(或多次)去生产现场求证,直到所有疑问的学生全部得到解决为止。
(2)小组指导式实习。小组指导式实习是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少则3-4人、多则6-7人),在带队老师(或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引下进行参观生产实习(如图2所示)。由于实习学生的人数相对较少,故对生产现场的影响较少,指导老师对每位学生的疑问都能顾及,如果有企业技术人员针对生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介绍,效果会更佳。这种实习形式,要求有更多的指导教师参与实习指导,如学生人数较多而指导老师不足则难于实现。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为了进一步提升实习效果,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小组指导式实习应该允许学生在导师或操作师傅的指导下“动手”参与实际生产实践或少量操作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体会生产过程及实际操作要点,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的实践创新奠定基础、也积累现场经验。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3)劳动式实习。劳动式实习是指学生结合生产实习环节的学习任务,在某企业的生产车间内,与生产线工人一起参加生产线的设备操作(或跟班劳动),顶替某些操作工人完成具体的生产任务(如图3所示)。在实习安排上,学生可以在生产线的不同工位(或设备)上进行某项具体操作,每个生产工位(操作)可以停留一定的时间,直至完成全部的工艺生产流程。
这种劳动式的生产实习形式,可以让学生深入某个生产一线,感受该专业领域的实际生产与设备操作氛围,但涉及的操作工位或生产设备不宜太多,实习过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内容也不够宽泛,更需要企业提供学生的操作指导与安全保障。
(电子封装技术专业)
(4)个人独立实习。个人或小组独立实习是指学生个人或(2-3人的)小组,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在没有学校老师带领下独立进行生产实习,完成学校人才培养所要求的生产实习的学习环节与任务。这种实习方式可结合学生的就业目标或特殊科研任务进行,须在企业相关技术人员(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生产实习任务。
这种实习方式通常在一个企业或单位(部门)内完成,实习涉及的专业知识面相对较窄,但实习内容较深入,有利于开展专题研究与工作需求。实践表明,由于没有学校老师的带领与监督,该种实习方式的实习效果完全取决于所联系实习单位的环境、管理与企业导师的指导,学校对学生的实习管理偏弱。
(5)生产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实习,是指将生产实习与毕业论文连续(一起)进行,由指导老师统一安排。由于每位老师(每届)指导的学生不超过6人,故实习队的人数及形式上相当于“小组式生产实习”,指导老师对生产实习的企业和学生的实习质量负责。
该种实习方式通常结合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和指导教师的企业项目进行,时间较长、对涉及的课题了解较深入,学生也便于管理与监控,但实习内容及知识领域相对较窄,不利于学生全方位了解学习本专业领域涉及各个方向。
3、实习效果分析与评价
3.1 不同实习方式的优点与缺点
比较上述五种不同实习方式的优点与缺点,可概括为表1所示。
3.2 影响实习效果的因素及其评价
多年的实践表明,影响本科生实习效果的因素及其评价指标可概括为如下五方面:教师指导质量、专业企业选择、实习时间保障、动手能力培养、实习质量监控。
(1)教师指导质量。生产实习中,指导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指导老师给学生提供的指导时间、合理安排、科学管理、严格要求等“指导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实习效果。教师的指导质量越高、学生的实习效果越好,反之实习效果则越差。
(2)实习企业选择。被选择生产实习的企业,应涉及专业的全部内容(各种工艺方法及生产方式,包括它们的生产工艺、装备及生产线、生产管理、技术设计、辅助部门等),有专业方向实际工业生产的代表性、先进性。可以选择一地区的多个企业作为实习企业。
(3)实习时间保障。实习时间的足够及实习安排细致充实,是实习效果保证的充分必要条件,考虑到实习经费等问题,实习时间不可能太长,因此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指导教师要对实习有具体细致且充实的安排。目前,大多数的实习时间安排为3-4周。
(4)动手能力培养。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除了能身处生产现场感受生产环境外,最好能有动手实际操作之机会(在有工人师傅指导及安全的前提條件下),以增加学生的实践感受及动手能力。实践证明,实习期间学生有实际动手机会,实习效果会更好。
3.3 实习效果分析与评价
下面以普遍采用的三种实习方式(班级参观式实习、小组指导式实习、个人独立实习)为例,以不同实习方式学生的实习成绩分析为依据,分析评价不同实习方式的效果区别。
不同实习方式(2011级个人独立实习、玉柴的小组指导式实习、二汽的班级参观式实习等)的学生实习成绩分布总计,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各种实习方式的实习成绩分布差距明显。小组指导式实习的优秀率大于80%,而班级参观式生产实习的优秀率约为30~50%,个人独立生产实习的优秀率仅为约10%。而大于95分的特优成绩率,个人独立生产实习为0、小组指导式生产实习为37%、班级参观式生产实习约20%。
几年来的统计结果大致如此,所以笔者认为,小组指导式生产实习效果最好、班级参观式实习效果一般、个人独立生产实习的效果最差。
4、结论
在探讨对比的五种实习方式(班级参观式实习、小组指导式实习、劳动式实习、个人独立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实习)中,各有优、缺点。相对而言,目前采用最多的班级参观式实习,实习效果一般;而小组指导式实习,实习效果最佳;个人独立实习因没有导师指导,实习效果最差。
除实习方式外,影响本科生实习效果的因素包括:教师指导质量、专业企业选择、实习时间保障、动手能力培养、实习质量监控等五方面。指导老师给学生提供的指导时间、合理安排、科学管理、严格要求等影响学生实习效果的主要因素。
衡量实习方式优劣的评价指标可以是,学生实习成绩分布中的优秀率(≧90分的比例)和特优率(≧95分的比例)。实践表明,小组指导式实习的优秀率大于80%,特优率大于30%。所以,工科学生生产实习应尽量采用小组指导式实习方式,加之指导老师严格的过程管理。
作者简介:
樊自田,男,教授博导,主要从事铸造工艺与材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