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动态立体几何问题的处理策略
2017-04-21江苏省海安县立发中学季小冬
☉江苏省海安县立发中学 季小冬
例析动态立体几何问题的处理策略
☉江苏省海安县立发中学 季小冬
动态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高考命题及模拟考试命题的热点.最值问题的求解,通常有两种类型:
1.构造目标函数,将问题转化为函数最值问题,再利用配方法、均值不等式、三角换元、导数方法等求解.
2.通过准确认识题目所给图形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明确取得最值的条件,利用转化与化归思想结合平面几何图形的相关性质求最值.
本文针对第2种类型举例说明.
题目(2016年北京高三期末理)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正四面体P-ABC的顶点A,B分别在x轴,y轴上移动.若该正四面体的棱长是2,则点O,P之间距离的取值范围是().
本题以特殊几何体——正四面体为背景,虽然只是一道选择题,但综合程度较高,能有效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类问题因其动态、可变性,有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解题训练中要多方着力、合理转化、准确构造,找到最值取得的条件.
下面通过对此题的解答,探索解决动态立体几何的基本策略.
一、准确认识图形关系
正四面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之一,若在平面中直观作出正四面体的图形,其几何性质不易体现出来.因此我们常借助于正方体,即把正四面体还原到正方体中,如图1.
图1
借助于图1我们可清楚地认别题目中的几何图形的本质.
除此之外,在平行、垂直关系判定问题中,准确构造特殊的几何体,可快速解题,如:
变式1已知直线l,m,平面α,β,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l∥β,l⊂α⇒α∥β
B.l∥β,m∥β,l⊂α,m⊂α⇒α∥β
C.l∥m,l⊂α,m⊂β⇒α∥β
D.l∥β,m∥β,l⊂α,m⊂α,l∩m=M⇒α∥β
解析:如图2所示,构造长方体ABCD-A1B1C1D1,在该长方体中AB∥CD,则AB∥平面DCC1D1,AB⊂平面ABCD,但是平面ABCD与平面DCC1D1不平行,所以选项A错误.
图2
取BB1的中点E,CC1的中点F,则可证EF∥平面ABCD,B1C1∥平面ABCD.EF⊂平面BCC1B1,B1C1⊂平面BCC1B1,但是平面ABCD与平面BCC1B1不平行,所以选项B错误.
由长方体的性质可证得AD∥B1C1,AD⊂平面ABCD,B1C1⊂平面BCC1B1,又平面ABCD与平面BCC1B1不平行,所以选项C错误.
很明显,选项D表述的是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所以D正确.
故正确选项为D.
二、由特殊入手,空间化平面
将A、B置于正方体的两个顶点处,即先将点A、B固定,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随着点P的移动,|OP|随之变化.
空间问题平面化,是处理立体几何问题常用策略.由前面分析可知,点P的运动过程,即等边三角形PAB的变动,当点P运动到平面OAB内时,有如图3、4两种情况.
如图3所示,因为OA=OB,且三角形PAB为等边三角形,故OP垂直平分AB.设OP交AB于点M,易求得OM=1,PM=,所以|OP|=1+
图3
图4
由图4所示,因为OA=OB,且三角形PAB为等边三角形,连接PO并延长,交AB于点M,易知PM垂直平分AB,又PM=,OM=1,所以|OP|=-1.
图5
图6
在△PAB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PB2=PA2+AB2-2PA·ABcos∠PAB
三、探究一般情况,比较见真知
通过以上的探究,其实我们已经得出了正确选项,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1与+1是否就是最小值和最大值呢?
接下来我们再对一般情况进行探究,即当顶点A,B分别在x,y轴上移动时,O、P两点间距离的变化情况.
当点A,B在x,y轴上移动时,
(1)如图7所示,由三角形性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知,|OP|≤+1;
(2)如图8所示,由三角形性质: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可知,|OP|≥-1.
图7
图8
综上,正确选项为A.
变式3如图9,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正三角形ABC的顶点A,B分别在平面xOy和z轴上移动.若AB=2,则点C到原点O的最远距离为().
图9
图10
解析:如图10,连接OA,取AB的中点E,连接OE,CE.因为Rt△AOB中,斜边AB=2,所以OE=1AB=1.又因为2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所以CE=AB=
观察图形知,当A,B分别在面xOy和z轴上移动时,可得当O、E、C三点共线时,C到原点O的距离最远,且最远距离等于+1.
故正确选项为C.
数学因运动、变化而精彩纷呈.动态问题的引入使立体几何的命题更加丰富多彩,以动态几何问题为基架而精心设计的考题题目灵活多变,动中有静、动静结合,能够在运动变化中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