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问题,展示概念教学
——“常量与变量”的教学与反思
2017-04-21浙江温州市第十九中学何萍浙江温州市第十九中学彭希鹏
☉浙江温州市第十九中学 何萍☉浙江温州市第十九中学 彭希鹏
立足核心问题,展示概念教学
——“常量与变量”的教学与反思
☉浙江温州市第十九中学 何萍
☉浙江温州市第十九中学 彭希鹏
章节起始课作为一章的起始课,必须要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感悟本章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基本过程,渗透主要思想方法.本文以“常量与变量”为例,聚焦概念教学,探索概念教学的基本规律.
一、基于教材编写意图的教学设计立意解读
1.对“函数”教学内容的总体认识.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核心概念.与高中函数学习的“对应说”不同,初中函数定义采用“变量说”,在一个运动变化过程中引进变量与常量;体会两个变量的一种依赖关系,引入函数概念;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以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为具体函数模型,借助图像讨论这些函数的一些简单性质;能用所学函数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感受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与方法,体会函数在数学和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函数思想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教学设计的立意.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解读教材编写立意如下.
(1)突出函数概念的本质和构建过程.
函数概念的本质是:函数是两个变量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函数概念所反映的基本思想是:运动变化的思想.函数来自于对运动的研究,反映变量变化之间的一种依赖关系.
为了让学生在经历函数概念的概括过程中,更好地体会其本质和思想方法,教材先通过一些具有真实背景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变量和常量,再进一步在实例中,引导学生探索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以三种函数的表示方法,认识函数的本质即对应关系.后续在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锐角三角函数学习中,不断地以函数的观点来认识这些具体的函数模型,使得函数思想的教学贯穿于函数概念教学前后,突出了函数概念的本质和构建过程.
(2)为学生概括和领悟函数概念搭建“脚手架”.
函数是中学阶段最难理解的概念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变量的概念涉及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和思考问题,具有辩证思维特征;函数概念具有高度抽象性;表现两个变量关系的不同函数模型的表达式具有抽象性;建立不同函数模型需要具备较强的数学能力等.其中最根本的还是高度抽象性.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以教材提供的概念概括过程和素材为依据,特别注意以具体例证为载体化解函数的抽象性,为学生搭建理解的平台,铺设概括的路线和阶梯,以帮助学生感悟函数概念的“本来面目”.其中特别注重典型实例、表格和图像直观等的作用,并强调在思想方法上给予明确、具体的指导.
①铺设概括路线.教材以多个实例为载体,强调“某个变化过程”中,变量与常量相对存在,引导学生体会两个变量存在一种依赖关系,从“变量说”出发概括函数概念,再引导学生认识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以体现变量的对应关系.接着,在函数的表示、函数的性质等内容中,不断强化对函数“对应关系”的认识,强化对函数所研究的问题和思想方法的理解.教材铺设的这一概括路线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设计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
②选择典型、丰富的实例.基于函数概念的高度抽象性,在函数概念的引入、表示、性质和应用等各阶段的教学中,选择丰富的实例,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究、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开展思维,促进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③发挥图像的直观作用.函数图像是学习函数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是表示法的一种,更为学生理解函数的对应关系提供了直观的机会,是帮助学生理解函数概念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函数学习中处处可见数形结合:描画函数图像的过程,函数表达式与图像的对应关系,函数图像与性质的对应关系等.对于每一条性质,我们都可以从“数”和“形”两个方面来认识.“数”可以理解为解析式的视角,“形”可以理解为图像的视角,“数形结合”研究函数性质,就是充分运用解析式和图像来解决问题,这也是研究函数问题的基本思路.所以,教学中要加强图像的直观作用,帮助学生体会函数的“对应关系”.
④思想方法的明确和指导.从知识角度看,数学思想方法属隐性知识,是在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的内心感悟,鉴于初中生的思维品质特点,对思想方法的感悟还需要依靠教师明确的具体的语言指导,以加速学生的领悟过程.教材以具体实例概括函数概念,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函数建模,让学生体验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去感悟两个变量的依赖关系,有意识地渗透了函数思想.变化之中保持的“不变性”“规律性”就是性质,函数是描述现实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所以研究函数就是研究变化过程中的规律性,这也指出了函数性质的内容、研究方法和意义.因此,教学中应认真贯彻教材的意图,筹划好函数思想方法的领悟过程.
(3)加强建立函数模型的活动,深化函数概念理解.
函数模型在数学和现实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教材在这方面提供了若干生动并具有实际意义的素材,给学生提供了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再用模型描述、解释实际问题的学习机会.对于函数这样抽象程度极高的概念,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其中建模的过程,才能深化函数概念的理解.教学中,要认真体会教材的设计思路,用函数概念解释各种变化现象,解决相关问题.
二、“变量与常量”教学设计
1.内容和内容解析.
“常量与变量”是“函数”章节学习的起始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在实例中认识“变量”与“常量”,体会变量与常量相对依存于某一变化过程中.它揭示了事物变化过程中存在的本质即各种变量的相互关系,使数学的研究对象从常量到了变量,这是初中数学学习的一个分水岭.另外,变量间的依赖关系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函数概念本质,其中渗透的变量思想、对应思想、函数思想、模型思想,也是今后学习函数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对今后的数学学习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上述分析,确定教学重点为:在具体情境中获得常量、变量的概念.
2.目标和目标解析.
(1)通过具体情境了解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些量固定不变,有些量不断变化,进而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概念;
(2)通过在不同情境中寻找常量与变量,从而辨别一个过程中的常量与变量;
(3)通过改变问题的条件,体验不同条件下,常量与变量相对存在,感悟生活中事物的相对性;
(4)通过生活经验和图表信息的提取,体会同一过程中,不同变量存在的一种依赖关系,并对其进行简单分析,感受变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5)通过几何问题的解决,对各类研究对象的整理,以及动态问题中不变量和关系的发现,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6)通过分层解决不同难度的问题,鼓励人人参与数学学习,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数学,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3.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学生能在简单情境中感受到“变量”与“常量”,但对复杂情境或分段函数图像中的常量与变量的认识是难点.因此,要引导辨析变量与常量的本质区别.
(2)对“变量与常量是在一个过程中相对存在”的认知缺乏经验,需要提供具体情境去体验.
(3)对于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认识模糊,因此,要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体验函数思想.
因此,本课的难点主要是辨别复杂情境中的常量与变量,感受同一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
4.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生成概念.
导语:当我们用数学来分析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量和数量关系,今天就来学习和研究这些量.
情境:视频播放加油机加油过程.
问题1:请大家观察,在加油机为汽车加油过程中,存在哪些量?
问题2:在这个过程中,哪些量改变?哪些量不变?
问题3:这两个变量之间有联系吗?如果有,有什么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形象感受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存在着“量”,其中,有些量固定不变,有些量可以取不同数值,体验常量与变量的本质区别,抽象出“常量”与“变量”的概念,并引导学生简单感受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联系和对应关系,初步渗透变量思想和函数思想.
(2)应用情境,巩固概念.
活动:找一找,说一说.
下列情境中,各有哪些量,并找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说明理由.
①体育课上,小明在操场以8米/秒的速度练习跑步,经过t秒跑了s米,s与t的关系式为________,其中常量是________,变量是________.
变式1:若将①中的“8米/秒的速度”改为“固定速度v(米/秒)”,s与t的关系式为________,其中常量是________,变量是________.
变式2:体育课上,在固定距离为s米的赛跑中,小明跑步的平均速度为v米/秒,跑完全程所需的时间为t秒,则t=________,其中常量是________,变量是________.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常量与变量相对依存于某一个变化过程中,感受“常量”“变量”的概念本质.
②图1是某沿海城市的波浪的浪高与时间的变化曲线图.
图1
在这个过程中,常量是________,变量是________.
③拖拉机开始工作时,油箱中有油40L,每小时用油4L,工作t(h)时油箱中剩余油量y(L)的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在这个过程中,常量是________,变量是________.
(完成上述问题后,教师追问引导思考)
追问1:判断一个量是变量,具体地说是它的什么在变?什么不变?
追问2:问题(3)中,当工作时间是6h时,剩余油量是多少?工作时间是7h时呢?当剩余油量是16L时,工作时间是多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剩余油量与工作时间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从实例中找常量与变量,巩固常量与变量的概念,通过追问1体会变量概念的本质,通过追问2让学生初步体验两个变量的依赖关系,同时,让学生分别体会图像、表格、表达式三种形式中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为后续函数学习打下伏笔,渗透变量思想和函数思想.
(3)拓展情境,应用概念.
例1一家快递公司的收费标准如图2所示.用t表示邮件的质量,p表示每件的快递费,n表示快递邮件的件数.
图2
思考1:上图描述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刻画了哪些量?
思考2:
①填写表2.
表2
②当投寄费为6元时,能投寄的物品质量在哪个范围内?
③当一个物品投寄质量超过10千克时,每超过1千克,投寄费用增加多少?
④在投寄快递邮件的事项中,t、p、n是常量还是变量?
⑤若0<t≤10,投寄n件邮件的快递费记为w,此时t、p、n、w中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
⑥若t>10,投寄n件邮件的快递费记为w,此时t、p、n、w中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1引导学生阅读图表,既引导审题又培养审题的良好习惯,通过思考2中的6个问题,有梯度地引导学生应用图表信息逐步深入解决问题,既帮助学生突破了阅读图表的难点,又启发学生在复杂实际生活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常量”与“变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变量思想和函数思想.
例2如图3,点P是矩形ABCD的边A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BP、CP,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哪些量是常量?哪些量是变量?
图3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找到常量如AB、AD、DC、BC、∠ABC、∠ADC、∠BCD、∠DAB等,变量如AP、PD、BP、PC、∠PBC、∠BPC、三角形BPC的周长等,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启发引导)
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我们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去归纳.从数量上看变量有哪些?从形状上看变量有哪些?从位置关系上看变量有哪些?从数量关系上看变量有哪些?从图形关系上看变量有哪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图形中常见的量(如线段、角度、面积、周长、位置关系、数量关系、图形关系等),并进一步认识在图形运动过程中的变量和常量,体验变化过程中存在不变关系,渗透动点问题的本质,积累几何经验,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加强探索精神.
(4)课堂小结.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哪些经验?
引导学生关注知识层面、方法层面、能力层面进行总结.
5.目标检测设计.
略.
三、在实践基础上的教学反思
1.立足核心问题,展示概念的形成.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形成认识,领悟方法离不开过程教学.怎样在教学中通过设计合理的“过程”,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这些是教师在备课中需要关注的重点,也是达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在形成概念的时候,需要紧扣概念本质,设计合理的认知活动过程,让学生经历辨析、应用、巩固概念的过程.数学是用概念思维的,在概念学习中养成的思维方式、方法迁移能力也最强.所以数学概念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揭示它的本来面目,要让学生参与概念本质特征的概括过程,这是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
2.以活动为载体感悟数学核心思想方法.
活动是体现过程教学的载体之一,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动”和“活”.根据学生和数学内容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去猜测、去验证、去交流讨论等.数学的体验不仅蕴含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中,还蕴含在数学问题分析、思考、解决的过程中.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设计有梯度的问题串为线索,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索,重视学生在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认识概念本质,感悟其中蕴含的数学核心思想方法,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教学规律.
1.章建跃,陶维林.注重学生思维参与和感悟的函数概念教学[J].数学通报,2009(6).
2.何萍.一次难忘的教学经历[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2011(8).
3.何萍.立足学生的认知基础,开展数学概念教学[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1(9).
4.何萍,彭希鹏.基于内容组织的数学教学设计[J].中学数学月刊,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