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豆渣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及性质研究

2017-04-20李建周陈晓华罗思诗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7年7期
关键词:糖化酶豆渣溶性

李建周,陈晓华,罗思诗

(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环境学院,湖南衡阳421008)

豆渣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及性质研究

李建周,陈晓华*,罗思诗

(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环境学院,湖南衡阳421008)

以豆渣为原料,采用酶法提取豆渣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并对IDF的性质进行初步研究。其中由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豆渣IDF酶法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蛋白酶酶解温度50℃、时间5 h、用量25mg/g,α-淀粉酶酶解温度70℃、时间1 h、用量6mg/g,糖化酶酶解温度50℃、时间30min、用量5mg/g,此工艺条件下提取率为80.13%。酶法提取豆渣IDF成品的功能特性较好,其持水力为9.66g/g,溶胀性为4.94mL/g,持油力为4.92 g/g。

豆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酶解

膳食纤维是指不被人体消化的多糖类碳水化合物和木质素的总称[1],可分为水溶性膳食纤维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两大类。膳食纤维目前被认为是“第七大营养素”[2],持水性和溶胀性好,具有调节胆固醇、降低血压、预防胆结石、防止便秘、肠憩室症及肠道癌的作用[3-5]。

豆渣是豆腐、豆奶、豆干等豆制品加工中的主要副产物[6],约占全豆干重的15%~20%,富含油脂(12.4%)、蛋白质(19.32%)、纤维素(51.8%)。中国大豆产量高,豆制品加工业发达,但副产物豆渣利用率非常低。目前,豆渣只是作为饲料或者废弃物丢掉,其富含的营养素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不仅浪费资源,还造成环境污染[7]。豆渣中富含膳食纤维,其水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比较低,是一种十分理想的纤维素源。目前,提取膳食纤维的方法有化学法、酶法、膜分离法及生物发酵法[8]等。其中,酶法提取膳食纤维反应条件温和,对产品的破坏性小。本项目利用酶法提取豆渣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旨在为豆渣中膳食纤维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1.1 试验原料

新鲜豆渣:家用作坊生产豆腐后的豆渣。

1.1.2 酶制剂

α-淀粉酶(酶活力为10 000U/g)、糖化酶(酶活力为100 000U/g)、碱性蛋白酶(酶活力为200 000U/g):江苏锐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1.3 仪器与设备

FA2204B分析天平、YP1002N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DHG-9240电热鼓风干燥箱、HH-(S)6恒温水浴锅:金坛市安普实验仪器厂;KC-100高速粉碎机:北京开创同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DL-7LM低速冷冻离心机:湖南星科科学仪器有限公司;PB-10酸度计:长沙康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SHBIII真空抽滤机: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YHB-NZD-Z电热蒸馏水器: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

1.2 干豆渣粉的制备

将选好的新鲜豆渣称取50 g,用水分活度计测量水分活度Aw,再将其放入80℃的干燥箱里烘干至恒重后粉碎,密封储存备用,经测定豆渣水分含量为85.3%,水分活度(Aw)为0.92。

1.3 膳食纤维的提取

1.3.1 酶法提取豆渣中膳食纤维

1)准确称取10 g干豆渣粉,置于500mL烧杯中,编号。

2)在每个烧杯中加入250mL 60℃的热水,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样品完全分散。

3)α-淀粉酶处理:调pH至6.0~7.0,加入30U/g中温α-淀粉酶溶液6mg/g,充分搅拌后用保鲜膜密封,放入60℃水浴锅中酶解1 h。

4)糖化酶处理:调pH至4.0~4.5,加入40 U/g糖化酶溶液4mg/g,充分搅拌后用保鲜膜密封,放入60℃水浴锅中酶解1 h。

5)蛋白酶处理:调pH至8.5~10.0,加入25mg/g的碱性蛋白酶,充分搅拌后用保鲜膜密封,放入50℃~60℃的水浴锅中酶解3 h。

6)离心脱水:将酶处理后的豆渣溶液离心,倒掉上清液,沉淀物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

7)干燥、称重:将处理后的沉淀物放入75℃干燥箱中干燥4 h左右,即得水不溶性膳食纤维。

1.3.2 酶法提取豆渣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优化

1.3.2.1 单因素试验

研究3种酶的温度、时间、浓度对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影响,单因素试验时按照1.3.1的提取工艺,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因素,其他因素不变。在最佳条件选出来后,根据最佳条件研究下一个影响因素,因素范围的选择根据商品酶推荐的最佳条件设定。单因素研究的范围如下:

1)α-淀粉酶:温度梯度50、60、70℃;时间梯度0.5、1、1.5 h;浓度梯度5、6、7mg/mL。

2)糖化酶:温度梯度50、60、70℃;时间梯度0.5、1、1.5 h;浓度梯度3、4、5mg/mL。

3)蛋白酶:温度梯度50、60、70℃;时间梯度3、4、5 h;浓度梯度25、26、27mg/mL。

1.3.2.2 正交试验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考察α-淀粉酶加酶量、酶解时间、温度三因素对豆渣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表,因素水平见表1。

表1 α-淀粉酶提取豆渣中IDF工艺优化正交试验因素水平Table1 Levelsof the factorsof orthogonal testwith alpha-starch enzym e

1.4 豆渣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研究

1.4.1 提取率的测定

IDF含量的测定根据GB 5009.8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的方法进行。

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质量(g)/原料豆渣的质量(g)]×100

1.4.2 持水力测定

称取0.5 g(m0)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样品放入离心管中,称其质量得m1,加入30mL去离子水,振荡混合5min,以3 000 r/min离心10min后,弃去上清液,擦干离心管内外壁附着的水分,再称离心管和其中物质的总质量得m2,按下列公式计算持水力(g/g):

1.4.3 溶胀性测定

称取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样品1.0 g(m0),放入量筒中,测干物质体积(V1)。再向其中加入10mL去离子水,振荡均匀后静置24 h,得到充分吸水膨胀后膳食纤维的体积(V2),按下列公式计算溶胀性(mL/g):

1.4.4 持油力的测定

称取0.5 g(m0)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样品放入离心管中称其质量得m1,加入30mL玉米油,振荡混合10min,以4 000 r/min离心15min后,弃去上清液,擦干离心管内外壁附着的油,再称离心管和其中物质的总质量得m2,按下列公式计算持油力(g/g):

2 结果与分析

2.1 酶法提取豆渣IDF工艺优化

2.1.1 单因素试验

根据所买商品酶上推荐的最适酶解温度、时间和用量范围设定试验因素梯度。

2.1.1.1 酶解温度的选择

固定α-淀粉酶酶解时间为1 h,用量为5mg/g;糖化酶酶解时间为1 h,用量为5mg/g,蛋白酶酶解时间为3 h,用量为25mg/g。温度范围为50℃~70℃测定3种酶不同温度下IDF提取率,如图1所示。

图1 3种酶不同温度下IDF提取率Fig.1 Theextraction rateof IDFwith the threeenzymesin different tem peratures

由图1可知,随着蛋白酶酶解温度的增加,豆渣IDF粗提取率降低,故蛋白酶的酶解温度选50℃为最佳温度,此时豆渣IDF粗提取率为(61.47±0.91)%;同理,分别控制除α-淀粉酶和糖化酶酶解温度以外的因素不变,由图1得出,α-淀粉酶酶解最佳温度为60℃,此时豆渣IDF粗提取率为(65.73±0.69)%;糖化酶酶解最佳温度为50℃,此时豆渣IDF粗提取率为(59.46±0.78)%。

2.1.1.2 酶解时间的选择

1)α-淀粉酶和糖化酶

固定蛋白酶酶解时间为3 h,用量为25mg/g,酶解温度为50℃;糖化酶酶解温度为50℃,用量为5mg/g;α-淀粉酶酶解温度为60℃,用量为5mg/g。酶解时间范围为0.5 h~1.5 h,测定不同时间下IDF提取率,如图2所示。

图2 α-淀粉酶和糖化酶不同时间下IDF提取率Fig.2 Theextraction rateof IDFwith thealpha-starch enzyme and saccharifying enzyme in different times

由图2可知,随着α-淀粉酶酶解时间的增加,豆渣IDF粗提取率提高,当时间为1.5 h时,达最高点,故α-淀粉酶酶解时间选1.5 h为最佳时间,此时豆渣IDF粗提取率为(64.5±0.04)%。同理,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糖化酶的酶解时间范围为0.5 h~1.5 h,由图2得出,糖化酶酶解时间为0.5 h时,豆渣IDF粗提取率最高,此时豆渣IDF粗提取率为(61.33±0.86)%,即糖化酶的最佳酶解时间为0.5 h。

2)蛋白酶

固定α-淀粉酶酶解时间为1.5h,酶解温度为60℃,用量为5mg/g;糖化酶酶解时间为0.5 h,酶解温度为50℃,用量为5mg/g;蛋白酶酶解温度为50℃,用量为25mg/g,酶解时间范围为3 h~5 h,测定不同时间下IDF提取率,如图3所示。

图3 蛋白酶不同时间下IDF提取率、Fig.3 Theextraction rateof IDFwith thep rotease in different tim es

由图3可知,随着时间的增加,豆渣IDF粗提取率不断提高,当时间为5 h时,粗提取率达最高,为(64.13± 0.88)%,即蛋白酶的最佳酶解时间为5 h。

2.1.1.3 加酶量的选择

1)蛋白酶

固定α-淀粉酶酶解时间为1.5 h,温度为60℃,用量为5mg/g;糖化酶酶解时间为0.5 h,温度为50℃,用量为5mg/g;蛋白酶酶解时间为5 h,温度为50℃,用量范围为24mg/g~27mg/g,测定不同蛋白酶用量下的IDF提取率,如图4所示。

图4 蛋白酶不同用量下IDF提取率Fig.4 Theextraction rateof IDFWith indifferentprotein concentrations

由图4可看出,当蛋白酶的用量为25mg/g时,达最高点,此时豆渣IDF粗提取率为(63.84±0.81)%,即蛋白酶最佳酶解用量为25mg/g。

2)α-淀粉酶

固定蛋白酶的酶解时间为5 h,用量为25mg/g,温度为50℃,糖化酶的酶解时间为0.5 h,温度为50℃,用量为5mg/g,α-淀粉酶的酶解时间为1.5 h,温度为60℃,用量范围为5mg/g~8mg/g,测定不同α-淀粉酶用量下IDF提取率,如图5所示。

图5 α-淀粉酶不同用量下IDF提取率Fig.5 Theextraction rateof IDFWith indifferentalpha-starch enzyme concentrations

由图5可看出,随着用量增加,粗提取率提高,当用量为6mg/g时,达最高点,之后随着用量的增加,粗提取率逐渐降低,最高点时豆渣IDF粗提取率为(69.17±0.79)%,所以α-淀粉酶用量选6mg/g为最佳用量。

3)糖化酶

固定α-淀粉酶酶解时间为1.5h,酶解温度为60℃,用量为6mg/g;蛋白酶酶解时间为5 h,用量为25mg/g,酶解温度为50℃;糖化酶酶解时间为0.5 h,酶解温度为50℃,用量范围为3mg/g~6mg/g,测定不同糖化酶用量下IDF提取率,如图6所示。

图6 糖化酶不同用量下IDF提取率Fig.6 Theextraction rateof IDFwith indifferent saccharifying enzym e concentrations

由图6可看出,随着糖化酶用量增加,粗提取率逐渐提高,当用量为5mg/g时,达最高点,之后随着用量的增加,粗提取率降低,最高点时豆渣IDF粗提取率为(64.18±0.48)%,即糖化酶量选5mg/g为最佳用量。

综上所述,提取豆渣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条件为:蛋白酶的酶解温度为50℃、时间为5 h、用量为25mg/g;α-淀粉酶的酶解温度为60℃、时间为1.5h、用量为6mg/g;糖化酶的酶解温度为50℃、时间为0.5h、用量为5mg/g。同时可以看出α-淀粉酶各因素的变化对豆渣IDF粗提取率影响最大,故对α-淀粉酶进一步工艺优化。

2.1.2 单因素试验最优条件下酶法提取豆渣IDF工艺研究

本试验为蛋白酶、α-淀粉酶、糖化酶影响因素(温度、时间、用量)达到最优值时所进行的试验,即蛋白酶酶解温度为50℃、时间为5 h、用量为25mg/g;α-淀粉酶酶解温度为60℃、时间为1.5 h、用量为6mg/g;糖化酶酶解温度为50℃、时间为30min、用量为5mg/g。结果表明此条件下豆渣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为73.59%。可见,控制好酶反应的影响因素,豆渣IDF的提取率也随之提高。

2.1.3 正交试验(α-淀粉酶最佳工艺参数的确定)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α-淀粉酶各因素的变化对豆渣IDF粗提取率影响最大,因此通过优化α-淀粉酶用量可进一步提高豆渣IDF提取率。正交试验蛋白酶和糖化酶均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最佳条件,以α-淀粉酶的用量、时间、温度为影响因素,对豆渣IDF的提取率进行正交试验分析。豆渣IDF的提取工艺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见表2。

表2 L9(34)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Table2 The resultsof orthogonalexperiment

由表2极差分析可知,α-淀粉酶水解各因素对豆渣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顺序为A>C>B,即加酶量>温度>时间。最优工艺为A2C3B2,即当α-淀粉酶用量为6mg/g、反应时间为1 h、反应温度为70℃时,获得最高提取率,此时豆渣IDF提取率为80.13%。

2.2 酶法提取的豆渣IDF的性质分析

豆渣IDF的感官品质见表3。

表3 豆渣IDF的感官品质Table3 The sensory evaluation of IDF

由表3以看出,酶法提取豆渣IDF的提取率约80%,所得豆渣IDF基本没有什么不良气味,颜色为黄棕色,含胶状物质较少。

豆渣IDF的物理特性见表4。

表4 豆渣IDF的物理特性Table4 Thephysicalpropertiesof IDF

由表4以看出,酶法所得豆渣IDF的持水力、溶胀性和持油力都比较高,由于酶解比较温和,保持了膳食纤维的结构,得到的IDF形成胶状物质较少,用做食品添加剂大有可为。

3 结论

本试验以豆渣为原料,利用酶法提取豆渣IDF,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由单因素试验确定豆渣IDF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蛋白酶的酶解温度为50℃、时间为5 h、用量为25mg/g;α-淀粉酶的酶解温度为60℃、时间为1.5 h、用量为6mg/g;糖化酶的酶解温度为50℃、时间为30min、用量为5mg/g,此时的豆渣IDF提取率为73.59%。通过正交试验对α-淀粉酶的酶解条件进行研究,得出α-淀粉酶的最佳酶解条件为α-淀粉酶用量为6mg/g,酶解时间为1 h,酶解温度为70℃,此时豆渣IDF提取率为80.13%。

酶法提取豆渣IDF成品的功能特性较好,其持水力达到9.66(g/g),溶胀性达4.94(mL/g),持油力达4.92(g/g),且无不良气味,呈黄棕色粉末状。这些性质表明豆渣IDF具有保持水分、稳定食品形态、改善食品口感的作用,是一种很有潜力的食品添加剂。

[1]刘敬科,赵巍,张华博,等.小米糠膳食纤维调节血糖和血脂功能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8):1636-1638

[2]谢勇,陈诗强,池香莲,等.油茶蒲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及其特性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3(2):149-154

[3]杨红,汪珊珊,张慧,等.豆渣中膳食纤维的提取及其在面包制作中的应用[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67-72

[4]高辰,朱杰,王明芳,等.豆渣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分析及抗氧化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10):23-27

[5]叶静,肖美添,汤须崇.江蓠藻膳食纤维吸附脂肪、胆固醇和胆酸钠的研究[J].食品与机械,2010(1):92-94

[6]吴剑,唐会周,褚伟雄.豆渣中大豆异黄酮和膳食纤维的提取分离与活性研究进展[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1):114-118

[7]黄素雅,何亚雯,钱炳俊,等.高静压和高压均质对豆渣水不溶膳食纤维的改性及其功能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5(15):81-85

[8]张世仙,杨春梅,吴金鸿,等.豆渣膳食纤维提取方法及功能研究进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93-97

Study on the Extraction and Properties of Water-insoluble Dietary Fiber from Bean Dregs

LIJian-zhou,CHENXiao-hua*,LUOSi-shi
(Collegeof Life Scienceand Enviroment,Hengyang NormalUniversity,Hengyang421008,Hunan,China)

This research studied on theextraction and propertiesofwater-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from bean dregs.The best extraction technology was obtained by themethods of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and orthogonal test.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was that the protease ofwater bath temperaturewas50℃for 5 h with concentration of25mg/g,alpha-starch enzyme ofwater bath temperaturewas70℃for 1 h with concentration of6mg/g and glucoamylasewater bath temperaturewas50℃for 30min with concentration of5mg/g.In this condition, the extraction ratewas up to 80.13%.The propertiesof IDFwerewellwith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9.66 g/g, theexpansion of4.94mL/gand oilholding capacity of4.92 g/g.

bean dregs;water-insolubledietary fiber;enzymolysis

10.3969/j.issn.1005-6521.2017.07.007

2016-07-16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JJ6012);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15B034);粮油深加工与品质控制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项目资助;衡阳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4KN54)

李建周(1979—),男(汉),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分析检测。

*通信作者:陈晓华(1981—),女(汉),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食品生物技术。

猜你喜欢

糖化酶豆渣溶性
豆渣忆往
豆渣变废为宝
澳新拟批准一种糖化酶作为加工助剂
黑曲霉突变菌株产糖化酶的酶学特性表征
脂溶性维生素:营养需求之外的功能
黔产丹参脂溶性成分的研究
豆渣混合粉面团特性及馒头品质的影响研究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α-淀粉酶和糖化酶协同作用生产大麦保健茶工艺
喷雾干燥法制备直投式霉豆渣发酵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