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实践之我见
2017-04-20尤美玲
尤美玲
摘 要:小学数学具有强烈的逻辑性与抽象性,相对来说,难度系数较大。这就为小学生增加了学业负担,导致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比较小。因此,老师应该在数学教学中加入一些生活化的元素,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情境;钻研教材;走出课堂
有人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在人类历史文明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到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中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能够消除学生对数学的距离感,使其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接受有实际用处的教育。下面本文从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深入分析数学教材、走出课堂三个方面,讨论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手段。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比较少,认知水平比较低,他们仍然处于摸索世界的阶段。然而,现在很多老师仍然只重视学生的数学成绩,主要采用“灌输法”来开展教学活动。大部分学生只能够在课堂上不断地记笔记,并通过机械地记忆这些知识点来学习数学。这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无法了解到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他们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知识,掌握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的方法。在学习“认识人民币”的时候,我在课堂上模拟了一个购物情境。我扮演卖家,学生扮演买家。学生说:“我要买一支铅笔还有一块橡皮”我说:“一支铅笔一块钱,一块橡皮是五角。”然后,我让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付款方式。有的学生给我了一元以及一个五角钱,有的学生给了我十五个一角钱,还有的学生给了我五块钱等。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初步认识了人民币,并且掌握了不同单位的人民币进率。
二、深入分析数学教材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这就促使教育家在编写小学数学教材的时候,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情感需要,越来越重视数学教材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数学教育主要是依据数学教材来实施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依据。因此,老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因素,改变传统的理论脱离实际的状态,实现生活化教学。虽然新课改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现在依然有很多教材缺乏生活化的内容,因此,教師需要深入钻研数学教材,将教材中比较生硬的知识与练习题,改造成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案例与知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在学习“基数与序数”的时候,我将学生五五分组,先组织学生玩了一个游戏——老鹰捉小鸡。然后,我问学生:“同学们说,我们一个小组内有多少只小鸡、有多少只母鸡、有多少只老鹰呢?”学生们回答:“三只小鸡、一只母鸡、一只老鹰。”然后,我让学生们依次回答,在他们的小组游戏内,谁是第一个被老鹰抓走的小鸡等问题,初步让学生了解基数与序数的知识。
三、走出课堂
生活化的数学,顾名思义,就是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也必须扎根于现实生活并且应用于现实生活。”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学。”然而,现在依然有很多老师罔顾新课标所提出的增加数学实践教学活动的要求,依然将数学教学局限在课堂上,忽视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人们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让数学服务于生活,因此,老师必须要走出课堂,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解决问题,掌握数学技能。除此之外,走出课堂,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还能够增加学生的生活阅历,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在“认识米、用米测量”一课中,我让学生们放学之后,在家长的帮助下,利用一些工具,测量自己的卧室,并且以米为单位,将卧室的四面墙的长度表示出来。然后,学生们要在他们所测量的数据中,截取一段长度为一米的墙壁,重新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从而了解厘米与米之间的进位关系,并且初步感知一米的实际长度。
总而言之,生活化的数学是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手段,是帮助学生获得发展,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重要教学措施。因此,老师必须要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教师要为小学生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其身临其境,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深入分析数学教材,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走出课堂,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学习数学,获得情感体验,掌握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单春梅.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教育,2015(42).
[2]徐冬玲.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9).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