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2017-04-20王华花
王华花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具有它的特殊性。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让很多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心理学表明:“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态度,是积极认识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为了让学生领略数学的无限魅力,让数学有趣化便显得十分重要。所以,我在课堂中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要使数学课堂达到预期的效果,就要求教师在课前深入钻研教材,做好教材分析,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通过对教材创造性的整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高效”。“快乐”教学离不开“快乐”的素材,学生的快乐源于我们准备的快乐素材。
二、创造轻松愉快、和谐风趣的课堂气氛
我们教师应当和学生和谐相处,课上为老师,课下为朋友,课堂上对学生及时做出评价,课后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激励的语言、鼓励的方式自然多样,使学生的人格得到了尊重,缩短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的课堂氛围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三、设计挑战性问题,创设情境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应该利用数学本身的特点,发挥数学形象、趣味、艺术的特点创设情境问题,营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上课一开始,我就神秘地问同学,谁有办法知道课桌的面有多大?谁想知道黑板的面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分小组经过讨论、合作、实践、探索。有的学生用学过的方法将课桌面分为若干个相等的小方块来计算,有的用准备好的一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纸在桌面上排。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结果在学生共同的努力下横空出世,在这样的铺垫中,教师快速简洁地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总之,数学既不是枯燥的,也不是凭空的,只要你愿意去找,愿意去想,找准最佳时机,想出最有效的方法。
四、提供生活化的数学内容
数学从来都不是独立的个体,它始终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教师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结合所学的知识,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观念、练习、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了解数学的历史起源,形成与发展的历程,并从中感受数学的力量。在讲解周长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周长的概念,我创设了如下情境: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做这样一个活动,拿出老师让你们准备的两片大小不同的树叶和线绳来,用线沿着一片树叶的边围起来,在接头处把线剪断照此再围一下自己的铅笔盒与凳子面的周圍的长,做好后,请同学们看一看,每片树叶处围的线长与铅笔盒、凳子边周围的长就是它们各自的周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周长的知识。学生通过这个实践活动,不知不觉感悟“围成”“边长的总和”的关键词的意义,加深了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五、利用有效的多媒体教学
因为条件限制,很多生活中的情境都无法在课堂上呈现出来。这时需要我们恰当地运用媒体,代替传统教育的小黑板、挂图等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由“静”变“动”,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既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使数学知识“活”起来,采用各种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数学课堂生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帮助学生学好数学,使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生动,极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减轻了老师上课的板书负担,让我们的课堂高效化。例如,在教授“平行线的认识”这一章节时,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上展示生活中存在的平行、相交现象,例如,门窗、铁轨、围栏、剪刀、十字架等实物图。在此基础上,利用电脑将实物中的线条抽取出,通过对比观察,便能发现有些实物的线条是相交的,而有些是没有交点的,通过这些实例老师能很好地引出平行线的概念。
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永远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要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关键是明确学生的主导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己思考,而不是老师一味地灌输知识,这样才能真正地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真正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过程,也才会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逐步增强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有机会上台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解题想法和思路,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始终遵循一个原则:“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只要我们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刻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在思维和知识之间搭建桥梁,学生就能发现学习的乐趣,爱上数学世界,不再认为学习是一种包袱,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才能让我们的数学教学真正成为一门“愉快的艺术”。
参考文献:
[1]卢邦生.倡导快乐学习 优化数学课堂[J].中学教学参考,2010(11).
[2]陈嘉颖.生本课堂:学习单的运用[J].新课程(综合版), 2016(8).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