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
2017-04-20郭小冬
郭小冬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课堂应注重学生数学基础的建立,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不仅能够完成课本上要求的数学习题,还要学会怎样学习数学,掌握解题的思想和数学精髓。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问题
小学数学教育是小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数学思维以及数学知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人们愈加关注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创新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也加强了重视。本文主要从现今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现状出发,深入探讨了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为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提供了积极的借鉴。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在很多教学工作中老师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能产生很大的制约作用。目前,由于新课改的日渐深入,因此,很多学校在进行教学活动的同时都积极进行各项的教学改革工作。这种状况下也使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发生很大的改变,传统的、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逐渐被取代。老师在课堂上不仅关注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虽然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依然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缺乏等。这些不足之处都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创新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导致数学教学很难取得应有的成效。因此,在今后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现状
小学生经过幼儿园的学习阶段后,只掌握了数学的一些基础知识。且在幼儿园学习过程中接受知识大多是被动的,没有对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经验进行及时总结。且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其思维还处在形成以及发展的时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以为自己已经充分掌握了教学内容,因而对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进行了忽视。这种心态导致学生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也采取随意对待的态度,书写不够认真。这些不良学习习惯的存在都导致数学教学的实际效果很难发挥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养成正确的预习方法。由于数学知识大多都有一定的难度,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需要培养学生在课前养成积极预习的学习习惯,对于本节课上需要学习的知识有个预先的了解,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在课堂上着重听讲。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使学生對于学习的针对性以及目的性都大大加强,从而对课堂学习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老师也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如在一节课的末尾布置关于下节课需要教学内容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在下节课对学生进行提问,使学生课前预习的完成度有效提高。
其次,在实际课堂中对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的习惯得到培养。为了使学生对于数学课堂上学到的数学概念以及数学法则有更为明确的了解。在实际教学的时候,也就需要加强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引导学生尝试使用数学用语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在组织学生探究一个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对数学定义以及数学公式进行总结推导。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将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转化为对数学知识的理性理解。这样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对于学生探究欲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
最后,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存在着这样的误区,认为认真研究课本内容是文科学习的内容,数学学习不需要对课本有那么详细的了解。但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对数学教材有明确的了解才能对数学知识有明确全面的掌握。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在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的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并将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解题过程中。
综上所述,在现今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学中心已经向学生转化,因此,老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需要认识到这一变化。这就要求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改变教学观念,积极设置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努力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积极进行自主学习。尤其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良好的数学思维,最终将学生培养成全方位发展的综合人才。也就是说在新的教育环境下需要积极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创新,全面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参考文献:
[1]刘池堤.浅谈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
[2]王宁.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探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