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学习洞开孩子们的多重视域

2017-04-20何文生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个性阅读

何文生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进行“由此及彼、由浅到深”的文本细读,引领孩子们在求同存异中剥离一些狭隘的、单一的、偏执的因素,并以此触摸到言语生命的更深处,阅读到更美的风景,理解到更多的文本意蕴。

关键词:个性阅读;扩展延伸;多重视域

听过一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公开课,感慨颇多。面对这样一篇富有哲理,让人终身受益的课文,该抓住什么,该如何拓展,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这个教师的确解决了“该抓住什么进行重点理解”这个问题,抓住作者两次身陷困境的具体事例,引导孩子联系自己的经历(或所了解的事),加深了对“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理解。这一切都值得肯定。其中教师在教学即将结束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是你,面对走不通的路或解决不了的问题,该怎么办?你有什么亲身经历的例子吗?”的确,这样的问题直指课文的重点,也是学用结合的一个重要的视点。

且看以下教学环节:

生1:画画时,我本来用的是蜡笔,后来红色的蜡笔用完了,我就改用水彩笔。

生2:我在解答数学题时,用这种方法可以解出来,用另一种方法也能解出来。

生3:我在理解词义时,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还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

……

教师让多个学生站起来重复这样的回答,最后总结道:“对,大家说得对,这些都是生活中善于另辟蹊径的好例子!是啊,‘条条大道通罗马,只要多想辦法,我们就一定能找到通往成功的更多条路!”

坐在教室后面听课的我,听到孩子们热烈的回答和老师的总结,不由自主地开始着急起来了,在心底迸出“不仅仅是这样”“还可以进一步引申”之类的呐喊。

试想:课文中“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真正的用意仅仅是指上例中“画画时换不同颜色的笔”、数学的“多种解法”和语文上用多种方法解释词语吗?“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不只是有多条路,而更包含着“永不放弃、换种思路、此路不通走彼路”等更为丰富的意蕴。仅仅通过“有多种方法”来理解原文,是不是太单一,太浅尝辄止了?如果孩子们的理解就此画上句号,岂不是一种令人割腕的遗憾?

我还进一步想到:此时此刻,假如现在课堂上就坐着《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作者,那么他会不会想:“我”的四十件毛衣还能卖掉吗?“我”的大型时装展还能成功举办吗?

当时,听课的我一方面心底迸出“不仅仅是这样”的呐喊,另一方面也在心底大声地呼喊:“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不仅仅是指路多,而是指不放弃、不换思路、另辟蹊径。作为教师,应该引领孩子们不拘囿于现成答案,应该引领孩子们尽可能理解到更多,收获到更多,如此,才能洞开孩子们的多重视域。基于此,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言语生命的深处,在“不止一条”等关键处反复揣摩和推敲,“才能在更大程度上给课堂松绑,赋予课堂更多的活力”,当然,也赋予了孩子们更多的活力。

就《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而言,如何激发孩子们的活力呢?如何创设摇曳生姿的活力课堂呢?窃以为,针对孩子们“数学方法就一题多解”等固定回答问题模式,教师应该果断地按下“暂停键”,进一步从更深的角度拓展思维,可以出示以下思考题,让学生进入更为广阔的探索天地:

1.假如那个画画的同学没有新的彩笔,那个做数学题的同学找不出新的解法,那么,应该怎么办?

2.假如有的同学学习成绩不好,经过最大的努力将来不能上大学,那么应该怎么办?

3.由绝不可能到获得成功,关键的因素是什么?(实现既定目标的方式、方法绝不会是唯一的,所以要集思广益,敢于尝试新的路径。)

4.假如你面对一个僵局,尝试了很多方法仍然无法打破僵局,你会怎样?

5.假如现在已经是2025年,这个时候同学们已经30岁左右。有的是事业有成的成功者,有的也许还深处逆境,当两年后同学聚会上,成功人士将怎样对失败的同学劝慰勉励呢?

这样的“由此及彼、由浅到深”的文本细读,这样的一种由粗到细,由近到远的问题架构方式,必将引领孩子们在求同存异中剥离一些狭隘的,单一的、偏执的因素,并以此触摸到言语生命的更深处,阅读到更美的风景,理解到更多的文本意蕴。的确,只有“这些原初的问题显现出来,并被表达和解决,我们的教育世界才会真正热闹起来”。当师生将这一拓展过程做精做细的话,那么,孩子们就会理解到“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不仅仅是方法问题,更是态度问题,是精神,是“闪闪发光”的信念——只要不放弃,就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就能找到通向目的地的路。这样的拓展阅读让人们看到了教学的更多可能性,并且意识到什么样的心态将决定什么样的课堂——尽可能洞开孩子们的多重视域,才能打造生机勃勃的语文课堂。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洞开孩子们多重视域的意义就在于:它所洞开的精神版图越开阔,孩子们就愈能受到多方面的滋养、锻炼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陈俊一,程晓云,窦桂梅.站在课堂上的校长[J].教师月刊,2015(2).

[2]奥巴马.我们的未来正在教室里孕育[J].教师月刊,2015(9).

编辑 李博宁

猜你喜欢

个性阅读
高中语文个性阅读初探
读写结合,让语文课堂一路花香
让个性阅读在语文课堂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