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推拿改善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临床研究
2017-04-20王继明
王继明
安徽省六安市中医院康复一科(六安 237000)
穴位推拿改善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临床研究
王继明
安徽省六安市中医院康复一科(六安 237000)
目的:观察穴位推拿在改善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推拿。结果:观察组水肿周径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6.67%(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较对照组显著改善。结论:穴位推拿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上肢水肿,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乳腺癌作为全球女性常见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已经跃居女性恶性肿瘤死亡原因之首[1]。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全球每年有近140万女性患乳腺癌,死亡率高达41.7%。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但随着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方案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手术是乳腺癌综合疗法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手术可以达到局部治疗的目的,但手术切除的范围广,创伤大以及腋窝特殊的解剖学结构,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皮下积液和上肢淋巴水肿,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2]。本研究采用穴位推拿干预乳腺癌根治术后早期患肢肿胀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乳腺科住院治疗的接受乳腺癌根治术并伴有患肢水肿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年龄26~69岁,平均(46.8±9.2)岁;其中黏液癌1例,小叶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26例,导管内癌伴局灶浸润2例;其中有9例患者发生淋巴转移。对照组中年龄27~70岁,平均(45.9±10.1)岁,其中黏液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28例;其中8例发生淋巴转移。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理分型及发病部位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乳腺癌患者,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经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根据患肢周径测量法诊断为并发患肢水肿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患肢静脉血栓患者;上肢骨折或上肢活动受限患者;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其它恶性肿瘤患者。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患侧上肢抬高,并保持内收状态等常规患肢功能锻炼,用枕头垫在患肢上臂,预防早期水肿。术后24 h开始进行腕关节活动,患者卧床时可以进行伸指、屈腕、握拳及屈肘锻炼,3~5 d可以进行患肢手膜同侧耳和侧肩运动,5~7 d进行肩关节抬高活动,患者拔掉引流管后可以进行肩关节爬墙运动,2周后可以进行器械锻炼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患肢功能恢复锻炼基础上给予穴位推拿按摩,按压极泉、青灵、尺泽、曲池、合谷,每个穴位 1 次按摩 2 min,穴位局部有酸胀感为宜,两组患者20 d为1疗程。
3 观察指标 患肢周径测量方法:自上肢上臂肘上10 cm处测量患者水肿最明显处的周径以及对侧健肢同一位置处的周径。同一位置患肢与健肢周径差值的平均值即为患肢水肿值。
上肢水肿分级:轻度中度和重度水肿。轻度水肿:患肢与健肢周径差<3 cm;中度水肿:患肢与健肢周径差3~5 cm;重度水肿:患肢与健肢周径差>5 cm。
疗效判定为治愈:患肢与健肢周径差减少95%以上,患肢沉重感、紧绷感、易乏力、疲劳等主观症状消失;有效:患肢与健肢周径差减少25%~95%,患肢沉重感、紧绷感、易乏力、疲劳等主观症状改善;无效:患肢与健肢周径差减少<25%或增加,患肢沉重感、紧绷感、易乏力、疲劳等主观症状无改善。
生存质量变化问卷:采用QLQ-BR23调查问卷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问卷共包含23个条目,分4个症状领域和4个功能领域,评分分为4级(4:非常,3:相当,2:有一点,1:完全没有)。
结 果
1 两组治疗后患肢水肿情况比较 经过统计分析可知,治疗后两组水肿情况较治疗前均显著好转(P<0.05),但水肿周径变化,观察组较对照组好(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患肢水肿情况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 ,与对照组比,#P<0.05
2 两组治疗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治愈5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愈1例,有效1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56.67%, 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
3 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变化对比 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除对脱发的担忧评分无显著改善外(P>0.05),乳腺症状、上肢症状、性欲、性功能、对未来憧憬、体象及系统治疗不良反应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乳腺症状、上肢症状及系统治疗不良反应方面评分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变化对比±s)
注:与治疗前比,*P<0.05 ,与对照组比,#P<0.05
讨 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最新研究显示我国每年新发女性乳腺癌病例高达12.6万,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14%,我国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年增长3%~4%。目前外科治疗是早期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方法[3]。部分患者在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会出现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在乳腺癌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时切除了一些淋巴结,不可避免的切断或结扎了大量淋巴管从而破坏了淋巴管网,降低了术区淋巴管引流量[4]。此外富含高蛋白的淋巴液滞留于间质组织间隙,增高了组织间隙胶体渗透压,降低了血管内外胶体渗透压梯度,使得进入组织间隙的液体增加,加重组织水肿[5]。另一方面,高蛋白淋巴液会刺激间质中的纤维母细胞,使其大量释放胶原蛋白,进一步促使皮下组织纤维化,加重上肢水肿程度[6]。水肿上肢极易发生皮肤破损、感染,加重淋巴管的梗阻硬化,最终使其丧失引流功能。
目前临床对于上肢水肿的治疗主要包括外科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及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外科手术通过降低淋巴系统负荷,去除增生病变阻滞,促进淋巴液回流,重建淋巴通道来达到治疗上肢水肿的目的。相关研究证实,星状神经节阻滞在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有显著疗效[7]。相关研究显示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以降低体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扩张其支配区域内血管内径,增加支配区域局部血液及淋巴引流量,使皮肤温度升高,有效预防局部血管痉挛,降低术后水肿的发生几率。
中国传统医学将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病因归结为气滞血瘀。乳腺癌术后气血损伤,血行不利,脉络阻滞加重,气虚无力推动血行导致。腧穴是脏腑经络出入体表的特殊穴位。针对中医气滞血瘀的发病理论,本研究选择具有利水消肿的腧穴进行推拿按摩,推拿能够使经气传导功能增强[8]。推拿疗法是疏通乳络的最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案。中府、云门、肩井、合谷具有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疼痛的作用,有助于患者术后淋巴循环及血液循环障碍的恢复,对上肢水肿和麻木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本研究结果亦证实穴位推拿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上肢水肿,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1] 郑 莹,吴春晓,张敏璐,等.乳腺癌在中国的流行状况和疾病特征[J].中国癌症杂志,2013,23(8):561-569.
[2] 闫 蓓,杨黎明,杨 琛,等.上海市浦东新区2002-2010年女性原发性乳腺癌流行状况及生存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5,22(2):165-168.
[3] 郑 莹,张敏璐.中西乳腺癌流行差异及其对防治的启示[J].中华外科杂志,2015,53(12):905-909.
[4] 陈合波,林小燕.乳腺癌肺转移患者生存质量调查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7):928-929.
[5] 唐 政,王继伟,张庆云,等.QLQ-BR23和EORTC QLQ-C30测量康复锻炼对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5,42(5):589-595.
[6] 刘现义,李 中,王晓春.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中的应用[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6):682-683.
[7] 徐 川,于小伟,李莎罗,等.益气健脾汤联合化疗对乳腺癌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6,37(9):1160-1161.
[8] 谭璇妮,陈显春,王明浩,等.手法淋巴引流与腧穴按压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5,9(5):342-343.
(收稿:2016-08-23)
乳腺肿瘤/推拿疗法 水肿 穴,中府 穴,云门
R737.9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04.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