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情感教育的实效性
2017-04-20雷佳华
雷佳华
记得一次为妈妈做生日礼物的活动中,学生都在认真地制作礼物,我走到身体瘦弱、胆小、不爱说话的户××桌旁,我看见她在一张雪白的纸上画了一位年迈的老奶奶,写了一句祝福的话。奇怪!户××怎么把妈妈画得这么老?由于户××性格内向,我想应该借这次机会表扬她,让她变得自信一些,就和声悦色地说道:“哇,你画得太好了!妈妈会很高兴的!”然而户××诧异地看了看,拿起手中的画,疑惑地眨了眨眼睛,好像在问我:“我画得也不漂亮啊?你怎么这么夸奖我?你是在真心夸奖我吗?”晓茜的眼神让我意识到,我说错话了,这时,同学们议论起来:“她没有妈妈,她画的是她的奶奶!”我顿时怔住了,天啊!我在做什么?我蹲下来看到户××的脸上挂满了泪珠。课下找同学了解到,晓茜的父母离婚了,爸爸在外打工,她和奶奶相依为命。为此,我一直无法释怀,我讨厌自己的自以为是,不断地检讨自己:户××的生活本来就很苦,她的世界里没有五彩缤纷、没有家人环绕,感受不到爸爸妈妈的疼爱,所以户××的画没有艳丽的色彩,没有柔和的线条。孩子认为我没有用心欣赏她的画,只是随口一说,只是在敷衍了事。由于我的不严谨、不用心,让孩子产生了反感,拉开了我与她的距离,以至于从更深一层讲,孩子会认为我的行为是虚伪的,她会认为老师不关心她,心里没有她,甚至是我以后表扬的话都是虚情假意,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让孩子觉得不可信了。看似一件很小的一件事,却给孩子幼小心灵罩上了一层阴影,这是教育的败笔。
为人师者,要学习和掌握與学生交流沟通的方法,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学生坦诚相待,和学生互动时要真真切切,不得有一丝虚假,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要在学生行为上出现错误时,老师怕挫伤其自尊心,打消其积极性,泯灭其创造性,而避重就轻,一味肯定、保护。这种氛围下教育出来的学生大多会在取得成绩时就表现出自大、骄傲;在失败的时候暴露出自卑、脆弱的缺点;在遇到困难时就选择退缩,没有信心,没有担当。所以,老师适时的否定也是一种肯定,一种爱的沟通方式,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做出有理有据的评价,有助于孩子良好的、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内化成一种内涵,从而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在成功的愉悦中感受身边人的关爱,生活的美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有被认可、被肯定的心理需求,在表现优秀时就应该及时表扬,在行为有瑕疵时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支持,这样有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被肯定与否定中不断成长,获得成长过程中真实的情感体验,不断完善对事物的体验认知,让孩子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修正自己。
我班有一名学生,很聪明,也爱表现自己,但心浮气躁,不爱学习。我抓住其爱听“赞歌”的特点,课堂上提一些浅显的问题,给他发言的机会,及时给予表扬,该生学习兴趣浓了,我为自己的“创举”感到欣慰,可是好景不长,他又重蹈覆辙了,我慌了,束手无策。冷静下来反思之后,改变了赞赏方式,在改变教学方式的同时,我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再一味地唱“赞歌”,实时给点“刺激——小挫折”,出现错误及时纠正。果然效果很好,该生爱学习了,成绩也稳定了,知识掌握很扎实。
原以为我给予学生的情感教育,就是幸福课程的呈现,是成功的教育,现在看来,我对课程的认知太肤浅了,要学习探索的问题还很多。我们呈现给孩子们的是单纯的获得知识上的满足,对于那些生活历经挫折的孩子,我们教师要为其诠释幸福教育的新解,即幸福与不幸可以相互转换,幸福需要换个角度来看,幸福与苦难都是对生命的强烈体验,告诉自己:你不是真的不幸,痛苦有时也是一种别样的幸福,是选择痛苦,还是选择幸福,人生需要看到痛苦的正面意义,失而复得的幸福感最强烈。让自己成为幸福的主宰者,找到幸福生活的秘诀,幸福在哪里?就在你身边。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没有情感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人是情感动物,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丰富的情感,而心智和情感均处于萌芽阶段的小学生尤甚。不可否认,教育是需要情感的,情感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羽翼,更是他们学习兴趣的驱动力,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尊重、信任、关注、鼓励、期待、认可等等,都会从心理上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情感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对于学习和生活有困难的学生要时时关注沟通,了解其具体情况,叮嘱班级的帮扶小组时常关照,改变以往常挂在嘴边的避重就轻的不客观评价,好的夸大表扬,不好的蜻蜓点水,不痛不痒。所以要正确使用这把“双刃剑”,要综合运用、掌握分寸,恰如其分、因势施教。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帮助我们的孩子做生活的乐观主义者,培养其坚定的意志品质,从而成为真正的智者、强者。
参考文献:
[1]李尚荣.小学生情感教育初探[M].陇南日报,2012-07-04.
[2]任俊著.积极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