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活为源,结艺术之美

2017-04-20姜晓棠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生活化美术

姜晓棠

摘 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美术,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加强美术绘画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将生活美化,将美术生活化,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趣味。

关键词:美术;生活化;审美能力

美术这门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应当是放松的、美好的,散发着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新思维。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善以往仅仅围绕教材、围绕课本内容进行讲解的枯燥的教学方式,要适当融入学生所熟知的、感兴趣的生活化的事物样例,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美术课堂散发新的活力。

生活处处有美术,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运用到多种多样的生活用品,他们种类繁多,造型精美,颜色各异,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还会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也正是在这些视觉冲击下,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生活日用品作为绘画题材,要求学生对自己所熟知的一件日用品进行绘画临摹。教师可以自带一件物品放在讲台上,让学生根据指定物品进行绘画,也可以让学生自备用品,根据自己带的物件进行绘画。总之,这种教学方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绘画技能同时,还能够对身边微小的事物进行仔细观察,进而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在引导学生感受美术蕴涵于生活中、增强美术意识之后,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美术创新的培训。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渐掌握美术语言和美术绘画技巧,对这一技能的掌握,教师可以通过生活情景这一方式来完成教学。教材中的一些案例,很多都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连的,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来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进行绘画学习的生活场景,同时,可以设计一些能够启发学生想象思维的绘画环节。例如,在学生自带绘画物品后,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所带物品,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对这一物品进行“再创作”并画到纸上。对小学生这一群体来说,他们有着惊人的想象力和模仿天赋,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征,并加以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挖掘他们内在的艺术天赋。

既然教师引导学生意识到美术从生活中来,那么,在此基础上,还要指引他们将美术运用到生活中。美术这一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具备绘画技能,还应培养其动手创作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美感和创作灵感的途径之一。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动员学生进行动手创作,利用一些材料做折纸等小手工,在做好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成品进行上色或者涂鸦,进行美化,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右脑发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颜色审美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这些做好的物品摆放到自己家中的角落来装饰屋子,既经济还有意义。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除了指导学生进行绘画临摹外,还应进行美术欣赏教学。任何的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它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创作出来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时,要让学生将作品置于一定的文化情境中,通过学习,认识美术的特征、表现形式以及美术在生活中的独特贡献。例如,在学习《现代建筑艺术》一课中,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近校园,通过观察校园内以及周边的一些建筑,来分析这些建筑的设计特点和布局,来感悟建筑的美。通过生活实践的这种教学手段,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眼光能够不仅仅局限在教室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创作的灵感往往来源于大自然,绚丽多彩的自然是提高学生绘画水平最有效的教科书。从花草树木到村庄市井,从奇山怪石到江河湖泊,从蓝天白云到日月星辰,无不给人美的感受。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引领学生进入丰富的世界,使學生能够欣赏美、享受美、赞颂美,这也是美术课堂中美育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指出,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提高小学生的美育也是必不可少的阶段。美无处不在,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每个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美术课程学习的被动者变为主动者,提高学生的绘画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创造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追求。与此同时,教师要学会尊重每个学生的绘画成果和创作成就,尊重一切属于他们自己的个性创造,使学生的身心能够在美术这门学科中得到和谐发展,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许泽能.如何通过美术课培育学生的主体精神[J].美术大观,2012(9).

[2]何洁.论小学多媒体美术课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6).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生活化美术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