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自读自悟过程中问题的设计
2017-04-20张碧辉
张碧辉
摘 要:自读自悟的形式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收效较高的一种教学方法,与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相契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了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修养。小学语文阅读是学生建立和提升独立阅读能力的基础阶段,对学生人生发展具有奠基的重要意义,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阅读教学效果的提高,并采用自读自悟这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采用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重在问题设计,教师要通过问题的精妙设计,引导学生自读、体悟,使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学会发现问题,能够自主解决问题,并不断积累阅读知识、技巧,从而学会创新。
关键词:自读自悟;阅读教学;问题设计;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不单单是要培养满腹诗书的“小百事通”,更是注重培养具有超强思维能力的人才。思维能力由日常学习中得来,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中得以培养。语文阅读教学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維能力提供了平台。在新时期背景下,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自读自悟是符合语文新课标理念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意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鼓励学生分析思索、探索研究,从而使学生理解文本含义,积累知识,掌握阅读技能,并不断提高自身能力。针对当前阅读教学效率仍不十分理想的现状,本文探讨了如何运用自读自悟的形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尊重学生感受,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提高学生能力。
一、鼓励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质疑
思维起于疑问,学贵之疑,学习就是在不断质疑并释疑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离不开“质疑”两字。质疑是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表现,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提高分析、概括、综合能力。由此看来,语文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生疑。如何生疑呢?必须要读,读得次数多了,便会有所感悟,方能产生疑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巧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到自读环节中进行充分阅读。当学生发现问题时,教师应给予鼓励,当学生未发现问题时,教师应逐步引导,通过提问促使学生产生疑问,尤其是在文本阅读的关键点或难点上,更应精心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问题透彻地理解文本内涵。教师问题的设计是对学生自主质疑的补充和完善,同时,教师问题的设计更应突出课程标准的要求,也能够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从学生自读效果出发,及时调整问题的设置,抓住关键问题向学生发问,从而使学生攻破阅读的障碍。
二、启发学生在自读自悟中释疑
释疑的过程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对于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讨论交流中实现释疑解惑的目的。在引导学生释疑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将学生遇到的难题梳理出来,这样才能条理清晰地根据疑难问题的性质和难易程度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举例来说,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当学生在课内阅读遇到有关字词、背景知识等问题时,可以通过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等各种媒介查询解决,学生在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积累了知识,而且有利于独立自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当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如对于重点段落的分析,对于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体会时,教师就要通过将问题分解等方式对学生加以点拨和启发,使学生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向,继而深入地进行探索和研究。
三、促进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提升
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升的途径不完全是靠教师详细的讲解,主要靠学生在阅读训练中的积累与实践。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尤其是课文教学中,要注意通过提问的形式激励学生多读多记,促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从而增强对文章的理解。除积累外,阅读教学还应达到培养与提升学生评价、创新能力的目标。“如何看待和评价文章中的人、事、物,对事物的不同看法,或是找到更好地解决问题的办法”等形式的提问都是锻炼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最优答案,从而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阅读教学要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使其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教师在其中恰当地扮演引路人的角色,设计合理有效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真正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灵.关于阅读教学自读自悟过程中问题的设计[J].考试周刊,2012(64).
[2]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