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美术天地,翻转教学课堂
2017-04-20叶玲莉
叶玲莉
摘 要:为适应“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美术课堂将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开放性和立体性为主,让学生大胆想象,挑战传统,转动属于自己的美术天地,加强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美术;实践;想象
由于当前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基本以认知、技能为中心,以教师讲授,示范教学为主,造成“概念化”教学趋势,学生对美术课堂无法提起兴趣,因此,如何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是一个问题。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发挥自己,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那首先就是要改变上课教学模式,突出新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我以制作面具为上课内容。
把教学分为三个环节:(1)感受面具;(2)制作面具;(3)反馈面具。将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首先,我对现有学生的学情进行了摸底分析,并在美术课程标准下,对本课目标进行梳理,确立了学习的重点就是让学生运用综合材料表现“有表情的面具”,难点是如何通过五官变化来塑造它,当目标、重点、难点明确以后,学生的学习就有了主心轴。
在感受面具环节,我舍去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多讲的形式,直入主题,通过四张表情丰富的图片,立即抛给学生一个“大包袱”:用你所带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有表情的面具”,时间为5分钟。瞬时,学生懵住了,一节课,没有老师的任何辅助,就让他们去设计作品,而且还是5分钟,学生不适应了,等大部分学生回过神来,开始抓紧时间尝试了,我在学生中间,观察他们的实际制作情况,看哪些是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结果,我发现部分学生做的面具,表情很平淡,根本看不出面具所要传达的情绪,抓住这一普遍问题,我随即从学生中找出两件有代表性的作品,一个有表情,一个几乎看不出表情,问学生:哪件面具更好,大家更喜欢?为什么?学生通过直观的对比观察,意识到做面具五官的变化是重点。
教师要把课堂的主阵地还给学生。教学中,如果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是观众,那么,教师的演技再好,学生也有视、听觉疲劳的时候,所以,教师要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活动的策划都围绕着学生进行,这样,课堂的面貌才会焕然一新。因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被激发了。
有了初次尝试与启发,接着,我引入一小段傩戏面具视频,让学生边看边思考:人们为什么要戴面具?面具有什么作用?傩戏面具给你怎样的感受?你从哪儿得到这样的感受?学生开始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看视频,通过相互交流,了解面具给人们的各种感受,主要源自于它夸张的五官。那么,除了傩戏面具,你们还见过或买过其他面具吗?它和傩戏面具有何不同?一时间,学生掌握了主动权,和之前老师灌输的不同,他们开心地介绍,像万圣节类的面具,给了他们幽默、轻松、捣蛋的意味,而用于祭祀的傩戏面具则给人诡异、神秘、庄严的感觉,不同用途的面具,不同的设计风格,就在学生互动中总结出来。学生还自然而然地提到他们想设计什么用途的面具。
通过以上的做做、看看、议议,在接下来的制作环节,我给每一小组各发一个用各种材料、方法制作的表情面具,把以往教师事无巨细的讲解,变成了让学生摸摸、看看、拆拆、装装等,并自己去寻找制作面具的方法、材料,很快,各组答案都揭晓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时间不到一分钟,答案就全找到了,要是由教师详细讲解,远不是五分钟所能解决的,之后引导学生再看看刚上课时做的表情面具,提醒他们:怎样修改,你的面具会更有表情,材料的装饰也更加巧妙?余下来的大量时间,让学生充满激情与创意地制作面具,也就水到渠成了。
课堂结尾处,我抛砖引玉出示了三张有代表性的面具:三星堆纵目面具、威尼斯面具、图坦卡蒙法老面具,在学生惊奇的目光中娓娓道来:面具不仅是一种罩在脸上的覆盖物,它的背后蘊藏着深厚的文化,你想了解这些奇特面具背后的故事吗?请同学们课后去查找相应的资料。
教学还要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让他们在内化的基础上带着问题作进一步交流与探索。像本课中让学生五分钟制作面具,它不是课堂追求的表面形式,是教师为学生创设的一种尝试,让学生自己先学,而学习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则成为接下来师生需要共同解决的重要内容,如果教师还是传统、滔滔不绝地讲解,那么,隐藏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问题也就得不到充分呈现,“教是为了不教”,愿我们的美术课堂在新形势下的转型中,能更好地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与发展!
总之,只要坚持在美术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就一定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就一定会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尹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