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017-04-20关洁
关洁
摘 要: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将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使学生的主体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体性、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探究交流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有效教学方式,它是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有分工、有合作的学习活动,从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改变传统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得到优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难以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分组不合理、小组讨论不分内容等,导致小组合作表面看似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笔者对当前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反思,并总结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在实施过程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笔者结合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注意分组的科学合理性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前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小组划分可以有效提高小组合作效率,保证小组合作的顺利实现。合作小组的划分是进行小组合作的第一个程序,也是小组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小组的划分科学合理,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相互取长补短,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效果。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如果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需要教师首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许多教师因为实施起来较为繁琐,大多数都忽略了这一步,以就近原则,将座位靠近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忽视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合理搭配,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难以实现相互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小组分配前,要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和把握,在对学生有了准确的把握后,对学生进行各个层次的划分,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在一个学习小组内,使每个小组内都有不同性格和不同优点的学生,保证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如在进行小组划分前,笔者先根据学生性格和学习情况的不同对学生进行了层次划分,即将学生分成了优、中、差三个层次,从三个层次分别抽出一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使不同性格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一个小组内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小组内实现性格和能力的相互搭配、相互补充。
二、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
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如果教师不加选择一味地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不仅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也没有任何的帮助,使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严重的形式化问题。因此,对于那些学生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答案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以引导为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師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区分出那些开放性的、有讨论价值的内容,设计精彩的讨论环节,如开放性的问题,有多种不同解法的题目等。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合作,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发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在学习完应用题之后,考虑到学生对应用题的掌握程度,笔者要求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合作的方式编写应用题,看哪个小组编写的应用题最合理。这样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应用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注意到易错的地方,从而加深理解和掌握。
三、组织活动,引导小组间进行竞争
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小组划分后,每个小组间的势力基本保持均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间的竞争和对抗,可以有效地提高小组内学生合作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比赛,使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进行合作学习方式的优化,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效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方式,它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小组内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完美地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亚敏.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下的自主探究式小学科学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丁伯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语数外学习,2014(6).
编辑 赵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