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分析
2017-04-20黄伟
黄伟
摘 要:在当前这一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在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相当普遍,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也成为社会上人才选拔中需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已经有较长一段时间,但是教学效果却始终并不显著,学校必须重新考量教学有效性对策,实现进一步的优化创新,以提升教学水平。就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对策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环境
教学有效性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所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学生难以通过课程学习获得信息技术水平的明显提升,学习兴趣不佳。对此,教师还应基于学生实际,结合新的教学理论及方法,改变原有教学模式,调动学生认识信息技术、探索信息技术的欲望,从而实现教学有效性。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还存在众多阻碍因素。例如,学校教学设备老化、教学模式固式化、课程安排缺乏科学性等,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学习实践机会较少,学习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严重影响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对此,学校及教师还应尽快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化改革,通过运用针对性对策,实现有效教学。
二、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對策
1.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要想使学生保持知识体系的先进性,必须为学生配备先进的设备及软件。因而,学校应加大信息技术教学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确保信息技术设备配置充足。同时,应及时对信息技术软件进行更新,使学生能够接触最新的信息技术,适应最新软件的操作,从而实现有效学习。另外,学校应积极获取政府或是企业、相关机构组织的支持,补充信息技术教学资金,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教学环境。
2.合理设置课程课时
为了实现教学有效性,学校还应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给予基本的保障。学校应加强对这一课程的重视,合理安排信息技术课程课时。
例如,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适当延长课时等。避免课时被其他学科占用或是白白浪费,真正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素质教育体系中。同时,将计算课程纳入小学期中、期末考试中,规范考试内容,以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从而确保小学教学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3.基于学生兴趣开展教学
兴趣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而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遵循新课标要求,以学生兴趣为核心选择教学方式,从而实现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最初练习键盘操作的教学中,教师若是仅为学生提供一段文字或是一篇文章,要求学生练习文字输入,学生必然会感到十分无趣。而若是采用游戏软件,让学生按照屏幕下方向上飘动的气球所标识的字母打字,并计算分数,学生便能够主动投入到游戏教学中,并在与同学的比拼中,不断突破自我,熟练键盘操作,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4.延伸信息技术教学范围
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应将教学与学生实际联系起来,延伸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范围,使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例如,在Office系列软件的操作学习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抽签的方式,为其他小组成员制作主题为《我们眼中的他们》的PPT。小学生都希望能够给别人带来惊喜,因而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制作中。在下一节课上展示PPT时,制作小组会在学生观看时,获得强烈的成就感,而PPT所介绍的小组,也会收获感动和惊喜,从而使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给人带来的益处,激发学生继续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并使其对这一课程产生自信心。
5.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当前一些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方面缺乏热情,致使教学效率不高。一方面是其工作量较大,另一方面则是教师缺乏精神激励。对此,学校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减少信息技术教师其他方面的工作量,使其能够将重点放在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创新等方面,为课堂教学保留充沛的精力。同时,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水平,使其获得个人发展机会,从而消除工作倦怠感,调动起其教学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是顺应时代发展、满足人才培养需求的重要举措,针对当前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学校和教师还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学校应加大在信息技术教学设备上的投入,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教师则需要尽快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形成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主动性,真正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程亚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与实践初探[J].学周刊,2012.
[2]曹明辉.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初探研究[J].科技展望,2014.
编辑 赵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