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积金的住房保障水平测度及其比较研究
2017-04-20王伟
【摘要】住房公积金是保证城镇居民住房的重要成分,其保障水平和居民居住情况关系密切。通过对各地区住房公积金保障水平分析得知,因地带区域性的不同,住房保障水平也大不相同,故需加大住房公积金的探究力度,以在提高保障水平的同时,推动房地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 住房保障 区域性
一、住房公积金住房保障水平预算模型的构建
目前,国内外对住房保障水平的测定多来自社会保障水平理论,国际上通常借助社会支出额度占全国生产总值的比例进行测定。调查结果显示[1],我国研究学者根据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提出了和保障水平测定相关的模型S=·=Q·H,其中,S表示的是社会保障水平,W表示的是工资收入额度,G表示的是GDP,Q表示的是社会保障支出额度占全部工资额度比例,H表示的是工资额度占生产总值的比例,Sa表示的是社会保证支出额度。在合理测定社会保障水平的情况下,通过对住房保障水平的进一步的测定,来测定住房保障占GDP的比例。
住房公积金是国家为解决居民居住的主要渠道,是保证城镇居民住房的重要成分。所谓的住房保障水平概念上是在社会保障水平上演变来的,并通过对保障水平测定模型的构建,测定公积金额度占据GDP的比例H=,其中,H表示的是住房保障水平,G表示的是GDP,Ha表示的是公积金总额。
二、住房公积金住房保障水平测定
(一)指标的选择、数据来源
借助住房公积金住房保障水平,对我国的省、市进行公积金数据的分析,其数据多来源于全国的住房公积金报告。
(二)住房保障水平的测定结果
通过对我国住房公积金进行分析、统计得知,排名前10的省中,东部地区3个,中部地区1个,西部地区6个,该现象说明:西部地区借助公积金的筹集来改善居民居住情况难度相对较大。由此可见,我国东部、西部、中部地区的住房保障水平差异显著。出于对该现象的考虑,本文再次对上述三个地区的住房保障水平进行测定,最终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住房保障水平占据第一位,其次为西部地区,最后为中部地区[2]。
(三)住房保障水平比较
1.各省住房保障水平的区域划分。通过对我国省、市的住房保障水平进行分析得知,虽能宏观的反映出住房保障水平,但并不适应相应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充分结合各地区住房保障水平、GDP,考察各地区保障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应情况,以更好分析各地区的住房保障水平。另外,对各省人均GDP、住房保障水平的针对性处理,以清晰、直观的反映各省的经济水平、住房保障水平。用各省的人均GDP除全国公众的人均GDP,将结果定位为G;用各省的住房保障水平除全国公众的住房保障水平,将结果定位为H。随后再将各省的G作为模型横轴,该省的H作为模型纵轴,并将其详细绘制在相同的散点图中,用来反映各省住房保障水平、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
调查结果表明[3],借助G=1、H=1直线将图分为四个区域,其中,G=1表示某省的人均GDP和全国人均GDP等额,若结果显示大于1,表明人均GDP高于全国人均GDP;若结果显示小于1,则表明人均GDP低于全国人均GDP。H=1表示某省住房保障水平等同于全国的住房保障水平,若结果显示大于1,表明住房保障水平明显高于全国的住房保障水平;若结果显示小于1,表明住房保障水平低于全国的住房保障水平。故而,可将四个区域所表示的含义定义为:第一个区域,经济状况好,住房保障水平高。表明分布在该省的住房保障水平高于全国的平均住房保障水平,且该保障水平基本类似于当地经济水平,是比较合理的类型;第二个区域,经济状况相对较差,但住房保障水平高。表明分布在该省的人均GDP低于全国人均水平,住房保障水平则高于全国的平均住房保障水平,明显超越着当地的经济水平;第三个区域,经济状况、住房保障水平均比较差。表明分布在该省的人均GDP低于全国的人均水平,住房保障水平低。该地区的住房保障水平、经济水平比较低;第四个区域,经济状况好,住房保障水平低。表明给省人均GDP高于全国水平,住房保障水平低于全国水平,当地住房保障水平和经济水平存在明显性差异[4-5]。
2.住房保障水平的分布特征。调查结果显示,住房保障水平有着显著性的地域特征,经济状况好、住房保障水平高的区域,6个省均归属于东部地区,且东部地区将近一半左右属于该类型,该现象说明:在东部地区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住房保障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经济状况差、住房保障水平的高區域,11个省中的8-9个均来自西部地区,80.08%以上的省分布在该区域,由此可见:西部地区的住房保障水平高,位居世界第二,且该地区的住房保障水平也高于经济水平;经济状况差、住房保障水平高的区域,6个省中的5个都来自中部地区,属于住房保障水平低、积极状况差的地区;经济状况良好、住房保障水平低的区域,将近80.0%的左右中部地区住房保障水平低,50.0%省的住房保障水平和经济状况基本相似,但属于住房保障水平、经济状况均提高的类型。
三、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我国住房公积金的住房保障水平进行测定,发现住房保障水平并不均衡,存在显著性的地域性特征。从住房保障水平的整体上来看,东部地区的住房保障水平比较高,且经济水平提高的过程中也提高着住房保障水平;虽西部地区住房保障水平高,但并不符合当地的经济状况,远远超过经济发展中的承受能力;中部地区的住房保障水平、经济水平均较低,需同时提高。总之,要想促进国民经济水平的进一步的提高,需根据住房公积金的住房保障水平,适当完善当前的住房公积制度,并借鉴成功经验,以在大范围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的情况下,为居民住房的改善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燕,刘传哲.住房公积金的住房保障水平测定及其比较研究[J].兰州学刊,2016,(8):203-208.
[2]赵乃丽.浅谈住房公积金的住房保障功能[J].人民论坛,2013,(26):152-153.
[3]刘金华,方抒睿.住房公积金的住房保障作用分析[J].现代商业,2016,(9):71-72.
[4]张璞.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及策略研究——以住房公积金为视角[J].才智,2014,(28):319-320.
[5]陈礼伟.拓展住房公积金住房保障功能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5(6):19-20.
作者简介:王伟(1976-),女,河北邯郸人,归集服务大厅职员,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住房公积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