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二元对立的形式看《李尔王》中对真善美的呼吁

2017-04-20王晨韵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李尔王二元对立真善美

王晨韵

摘要: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中通过二元对立的人物设置以及情节相仿的主副二线,将虚情假意和真情实意进行对比,反映了金钱权势腐蚀伦理道德的社会世态,呼吁人与人之间纯洁美好的真情。

关键词:二元对立;人性善恶;真善美

莎士比亚巧妙安排了两条并行的情节线,围绕李尔王和葛罗斯特两个家庭关于继承权的争斗问题展开,使得全剧的篇章架构十分对称完整。一方面主副两条线中的人物设置和基本情节类似,呈一一对应的关系;另一方面,人物的善恶美丑也壁垒鲜明,真情实意和虚情假意处处都有对比。最终善恶双方的矛盾达到最大化,以两国战争的形式爆发,虽然恶的一方赢得战争胜利,但最终的赢家还是善的一方。本文将通过人物设置、真假爱情、真假亲情、真假主仆情及结局安排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莎士比亚对社会道德风气的态度。

一、主副双线中相似的人物设置

主线与副线情节类似,人物形象的设置也是一一对应的:李尔对应葛罗斯特,都是产业丰厚的父亲,且暴躁昏悖,轻信谗言;高纳里尔、里根对应艾德蒙,是不孝的逆子,为了谋取父亲的财产,陷害手足,蒙骗父亲,代表邪恶的一方;考狄利亚对应爱德伽,是诚实正直、心地纯洁的子女,受手足陷害,遭父亲惩罚,代表善良的一方;李尔有一个仆人肯特,同样,高纳里尔也有一个仆人奥斯华德。主线和副线相辅相成、齐头并进,不仅丰富了戏剧的冲突,使戏剧情节的展开更加饱满,且使得迫害手足、欺骗父亲这一人性败坏的行为有了社会普遍性。

二、真假爱情

莎士比亚在第一幕第一场中安排了法兰西国王和勃艮第公爵向考狄利亚求婚的情节。考狄利亚触犯父亲的威严之后,失去继承权和陪嫁。李尔询问两位求婚者“您希望她至少要有多少陪嫁的奁资,否则宁愿放弃对她的追求?”[1]并且很坦白地说“当她为我所宠爱的时候,我是把她看得非常珍重的,可是现在她的价格已经跌落了。”显然,在考狄利亚的婚姻中,金钱堂而皇之地被摆在桌面上谈,婚姻如同一场买卖。勃艮第生性自私,爱的只是财产,得知无法得到陪嫁后拒绝与考狄利亚结婚,他作为反面人物出現,他的爱情是虚伪的。而法兰西王则是与勃艮第对立的正面人物,他发表了无私的爱的宣言:“爱情里面要是掺杂了和它本身无关的算计,那就不是真的爱情。……她自己就是一注无价的嫁奁。”他真正爱着考狄利亚本身和她的美德,而不是为了她的嫁奁,法兰西王和考狄利亚的爱情是真诚纯洁的。

相比之下,考狄利亚的两位姐姐都对自己的丈夫不忠,移情别恋于爱德蒙。爱德蒙则是一个为了一己私欲不择手段之人,脚踏两条船,分别同高纳里尔、里根立下爱情的盟誓,导致两姐妹不和。奥本尼正直善良、宽厚温和,而高纳里尔则认为他懦怯畏缩,辱骂他是“不中用的懦夫”,钟情于心狠手辣的爱德蒙。里根在丈夫死后,主动追求爱德蒙,在爱德蒙与奥本尼关于如何处置战俘问题起争执时,助纣为虐,意图将自己的权力托付给爱德蒙,她的爱情总是围绕着情欲和权势展开。爱德蒙出于对金钱地位的渴求,周旋于两位公主之间,进行着利益的考量,“我应该选择哪一个呢?两个都要?只要一个?还是一个都不要?要是两个全都留在世上,我就一个也不能到手……因为我保全自己的地位要紧,什么天理良心只好一概不论。”他的狼子野心最终在里根向他授权时暴露。他们之间的三角恋是虚伪的爱情,掺杂着金钱、情欲和权势的算计。

三、真假亲情

高纳里尔和里根凭借花言巧语获得父亲的信任,继承财产和权力后翻脸不认人,虐待父亲。她们对父亲的热忱都是伪装出来以骗取财产的。虽然考狄利亚缺少“像人家那样的一双献媚求恩的眼睛,一条我所认为可耻的善于逢迎的舌头”,但是她“心地纯洁,说话真诚”。当李尔王被另外两个女儿赶出来,在荒野游荡时,考狄利亚收留照顾父亲,她对于父亲的爱是真实的,不需要用花言巧语来掩盖。

与此同时,为了结构的对称性,作者在副线中复制了同样的家庭关系。爱德蒙用伪造信让葛罗斯特不再信任爱德伽,还装出一派道貌岸然的样子令父亲对他青眼有加,但他却出卖父亲,“这是我献功邀赏的好机会,我的父亲将要因此而丧失他所有的一切,也许他的全部家产都要落到我的手里;老的一代没落了,年轻的一代才会兴起。”爱德蒙的孝顺是假的,爱德伽才是真正的孝子,他默默地照顾被挖去双眼的葛罗斯特,巧妙打消了父亲自杀的念头,为了保护父亲杀死了高纳里尔的仆人奥斯华德。爱德伽同考狄利亚一样,言语不虚美,内心不伪善。

高纳里尔和里根起初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在父亲惩罚妹妹时,毫不顾及骨肉情谊为她求情,而是袖手旁观,想分割考狄利亚应有的那份财产。此外,她们沆瀣一气,同时向父亲发难,在暴风雨之夜将李尔赶出家门。结果证明,两人的姐妹情谊也是靠不住的。她们为了爱德蒙争风吃醋,互相嫉恨,最终高纳里尔毒死了里根,自己也自杀身亡。这种建立在共同利益之上的,相互勾结利用的姐妹亲情是虚伪做作、经不起考验的。

爱德蒙起初就不满自己私生子的身份,想把合法的嫡子压在自己下面,伪装出一副为哥哥着想的模样,制造出兄友弟恭的假象,骗取爱德伽的信任。而爱德伽“一个忠厚的哥哥,他自己从不会算计别人,所以也不疑心别人算计他”,中了弟弟的诡计,成了游荡在荒野的疯子。爱德蒙对哥哥的亲情是虚假的,哥哥只是他继承财产之路上的绊脚石。

四、真假主仆情

剧中肯特忠心护主,一片赤诚。他在李尔对考狄利亚做出不公正的决断时,直言谏诤,虽然激怒了李尔,但依旧坚持正义,向李尔宣誓“我的生命本来是预备向你的仇敌抛掷的;为了你的安全。我也不怕把它失去。”他在被李尔放逐之后又乔装打扮到奥本尼的府上,继续替李尔做事,维护李尔的尊严和权威,在荒野陪伴李尔,帮助李尔见到考狄利亚,计划帮助李尔重登王位,在李尔死后听到主上的召唤,不日也要去世。正如肯特的告白:“我一向敬重您像敬重我的君王,爱您像爱我的父亲,跟随您像跟随我的主人,在我的祈祷之中,我总把您当作我的伟大的恩主”,肯特绝对是忠心耿耿、一心为主的忠臣。

莎士比亚同样设置了一个与他相对的仆人角色,那就是高纳里尔的管家奥斯华德,他算不上十恶不赦,出场次数不多,人物形象也不够饱满鲜明,但与肯特相较,就是一个不够称职的仆人了。他对主人言听计从、为主人办事,并不是为主人着想,而是以此来获得进身的机会。他也不思考主人的对错,执行万恶的命令,为虎作伥, 讨主人欢心。肯特与奥斯华德相见时曾大骂奥斯华德:“他们的主上起了一个恶念,他们便竭力逢迎,不是火上浇油,就是雪上添霜;他们最擅长的是随风转舵,他们的主人说一声是,他们也跟着说是,说一声不,他们也跟着说不……”当里根将高纳里尔视为情敌时,她试图以重赏收买高纳里尔的心腹奥斯华德,奥斯华德则非常轻易地倒戈了,他向里根保证:“我一定可以向您表明我是那一方面的人。”如此心腹之人,却不与主人声同气应,为了谋求自己的私利为所欲为,奥斯华德与高纳里尔主仆之间是相互利用的关系,高纳里尔利用奥斯华德来办事,奥斯华德依托高纳里尔来谋利求生,不同于肯特对李尔的忠心耿耿。

五、半圆的结局

第五幕第三场是全剧的大结局,剧中主要人物都在这场戏中死去。为恶的一派高纳里尔毒死里根,随后又自杀,爱德蒙被爱德伽杀死,确实是恶有恶报,大快人心。但这是一部悲剧,两国战争中恶的一方取得胜利,考狄利亚和李尔被俘,考狄利亚被缢死,李尔悲痛过度而死,葛罗斯特在悲喜交加中死去,肯特不日间也要死去,善的一派也死去大半,尤其是在局势已经被扭转偏向到善的一方时,胜利者的死亡更增添了悲剧的气氛。但是善的一方中奧本尼和爱德伽还是活了下来,他们会主持大政,培养国本。莎士比亚最终还是强调善终将战胜恶,倡导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意,呼吁人性的真诚忠厚。

六、结束语

莎士比亚借李尔王的主线和葛罗斯特的副线,剧中有多处展现了当时伦理道德败坏的社会世态:“亲爱的人互相疏远,朋友变成陌路,兄弟化成仇雠;城市里有暴动,国家发生内乱,宫廷之内潜藏着阴谋;父不父,子不子,纲常伦纪完全破灭。”“老父衣百结,儿女不相识。老父满囊金,儿女尽孝心。命运如娼妓,贫贱遭遗弃。”“疯子带着瞎子走路,本来是这时代的一般病态。”说实话的考狄利亚失去了继承权,说假话的高纳里尔和里根得到了大笔财富;诚恳厚道的爱德伽流落荒野,阴险狡诈的爱德蒙名利双收。

“1601年前后,正值英国人文精神上痛苦的幻灭时期—从“阳光明媚、充满欢乐”的伊丽沙白时代突然进人“阴沉凶险,忧郁深沉”的詹姆士一世时代。都铎王朝的终结,斯图亚特国王的加冕,日益扩张的资本主义,重新激化的宗教矛盾,社会和政治的动荡才是《李尔王》一剧的现实背景。”[2]资产阶级的兴起冲击了传统封建贵族的地位:资产阶级大量收购封建主的土地,詹姆斯一世也将贵族头衔出售给商人,这样一来,“封建社会法律继承法规定的将土地传给长子就成为一个徒有虚名的贵族空头衔,这时,一个新的无地贵族阶层诞生了”[3],封建纲常伦理遭到严重破坏。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主张凭借自身努力实现个人价值、追求财富地位,然而“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逐渐看到了无节制的自我为中心的膨胀带来的人性的泯灭和兽性的抬头,人文主义异化危机初露端倪”[4],爱德蒙之流显示出了贪婪残忍的一面,极端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的邪恶暴露无遗。社会上涌现出很多“父不父、子不子”的颠覆伦理的怪现象。莎士比亚通过在剧中设置了一系列相互对应的人物,关系到爱情、亲情、主仆情等一系列复杂的关系,双线并行,构造了一个完整对称的情节结构,将虚情假意和真情实意进行对比,一贬一褒,反映了混乱污浊的社会世态,最后在善与恶的终极较量中,恶的一方得到制裁,善的一方以巨大的代价获得了胜利,莎士比亚给予正义一方胜利的结果,意图是倡导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意,呼吁和谐友爱的社会道德风气的重建。

参考文献:

[1]本文所引《李尔王》内容皆来自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李尔王.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以后不再标注.

[2]华泉坤,张浩.二元对立形式与莎士比亚的《李尔王》[J].外语研究,2003(6).

[3]李康映.错位的人伦——莎士比亚剧本《李尔王》人物形象解析[J].时代文学,2011,9.

[4]张浩.论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人文关怀主题[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0.

猜你喜欢

李尔王二元对立真善美
On the Imagery of Heath in King Lea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chetypal Criticism
真善美伴我同行
寻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习惯了真善美才能拒绝假恶丑
The Challenge to Samuel Johnson’s Literary Theory
《小城畸人》中二元对立的消解
《美丽人生》中的二元对立
荒诞与现实——《纽约提喻法》结构主义分析
话剧《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