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2017-04-20李艳

东方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表达能力培养小学生

李艳

摘要:农村教育观念落后,教育资源匮乏等原因,很多小学生在课堂不愿说、不敢说,甚至是没机会说,以至于农村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长期处于滞后状态。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基本的能力,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在日常生活中相当重要,多年来备受各方关注。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表达能力;培养

学校不仅是教小学生读书写字的地方,也是培养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良好环境,而在农村,有的小学生从小于缺乏关爱和交流,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因此学校、教师更应该对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引起重视。而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自信心与口头表达的兴趣,给小学生提供口头表达的机会,是培养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三个有效方式。

一、让小学生敢于说

自信心是一个人成才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的品质,也是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而农村大多为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沟通,导致自卑、内向、冷漠,这样的小学生往往不善于交际,害怕与人交流,缺乏对别人的信任感,以至于小学生不敢说。所以对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首先得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敢于大胆的说出来。

1、多做肯定性评价

小学生的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小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老师在评价时,要始终坚持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原则,以鼓励为主,满足小学生的成功需要,尽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不说“你错了。”,而说“谢谢你的回答,请再认真思考一下。”等,让小学生尽量克服“我不行”,而是相信“我能行”。

2、给予小学生尊重

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的人格,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征,用真情实意尊重小学生,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气氛,让小学生敢于大胆的回答老师的问题,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很多农村小学生本身就有自卑感,对学习没有信心,遇到老师提问就感觉泰山压顶,从而不知所措。对于这类小学生,教师应该及时引导鼓励,给小学生一种被尊重的感觉,消除小学生自卑心理,让小学生敢于说。

3、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

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际交往、情感沟通的过程,师生情感的交流与教学是不可分割的。农村很多小学生的父母因忙于挣钱,往往疏忽和孩子的情感交流,因此教师更应以和蔼的态度和小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情感状况,不要总是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威严姿态去面对小学生,而是要让小学生在教师面前可以感受到轻松,在学校里面感受到愉悦。教师只有研究小学生情感,了解小学生情感,及时捕捉小学生的情感信号,才能有的放矢的帮助小学生建立起自信。

二、让小学生乐于说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农村很多小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以至于在课堂经常不愿意说。因此,激发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乐于说,对他们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1、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必须以师生相互认知和了解为基础,了解和认识小学生,是教师施教的前提。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同时带有较强的“亲师性”。如果他们喜欢某个老师,他们就会喜欢该老师所教的课科目,上课自然会集中精力,那么自然也会积极回答问题,乐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个教师,那么他们就会不喜欢学该老师所教的科目,那么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不高。

2、提问方式要多样

教师在表述问题时,要力求语言简明,通俗易懂。向小学生提问时,不宜搞突然袭击,应先提出问题并留出适当的思考时间,再让小学生回答。并且提问的方式要多样,让学生乐于回答问题。例如:小学生对新鲜事物都具有敏感性和好奇心,教师可针对这一特点通过一些新奇的,小学生乐于思考的问题,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心理;再比如可以通过设置疑问的方式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意识地设置一些与本节内容有关的悬念,激起他们强烈的探求问题奥妙的积极性。从而激起了他们思考探究的积极性,就为他们积极回答问题打下了基础。

3、培养小学生发言的习惯

培养小学生回答问题的良好习惯,使小学生学乐于发言,并且渐渐的把发言当成一种习惯,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至关重要。多设置一些趣味性、生活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小学生有想法就举手。不需要教师来请小学生回答,而是只要有问题提出大家都争抢发言,甚至还向主动老师提问。让小学生积极参与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质疑的过程中,直至问题解决。小学生乐于举手回答问题了,发展小学生个性,培养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让小学生有机会说

农村小学因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没有很多可用的资源来培养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给小学生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

1、在课堂里有机会说

教给小学生有序表达的方法,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说出自己眼看、耳听、鼻闻、嘴尝、脑海里想的,触感感觉到的等。课堂上,教师应创设许多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小学生参与,例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来增加小学生开口的机会,在此基础上进行大面积说话训练。要求小学生用上学到的好词、好句,这样以来,一部分小学生能很快领会,并能声情并茂地加以叙述,但总有一部分小学生无法达到预计的目标。此时教师可以采取同桌互说,以点带面,让每个小学生都能说,并要说好,从而提高全班小学生整体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积极的、有计划的开展诸如“课前演讲”“成语展示”一类的活动,让小学生在自我展示中培养兴趣、学习语言。

2、在课外活动中有机会说

小学生学习知识不仅可以从课堂上获得,从课外活动中也可以获得,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一样。玩是孩子的天性,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小学生更愿意表达。因此,教师要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小学生创设更多说的机会。农村小学教学资源固然有限,但是也可以因地制宜的组织一些课外活动。例如组织小学生爬山,让小学生畅所欲言,描述所见所闻,抒发活动感受,并且要求小学生爬山回来时要用口头表达本次爬山的感想。这样既能愉悦小学生的身心,更能培养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有机会就要说好

给小学生在课内课外都创造了口头表达的机会后,不能够就此止步,而是对小学生实时加以纠正指导,让小学生不仅有机会说,而且能够把话说得好。上课时如果小学生的口语表达不规范,就及时纠正,并把纠正后的句子让小学生再说一说,使得小学生明白是什么地方不规范(如用词不当,重复啰嗦、一丝含糊不清等),應该怎样改正才是规范的。只有通过老师的及时纠正,让小学生能够准确规范的把自己所想表达出来,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郭臻琦. 我国贫困地区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 2002(03)

[2]蔡跃. 浅谈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J]. 现代技能开发. 2002(08)

[3]李友国. 中小学生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原因及对策[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1(11)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培养小学生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