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的动力探究
2017-04-20杨海翠杨海静
杨海翠+杨海静
摘要:辅导员工作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虽然面临着社会认可度不高、工作内容繁杂、人员构成年轻和学科背景复杂等困境,但辅导员工作自身的神圣职责、辅导员工作的价值体验和发展空间等内在因素在不断激励辅导员开拓创新,同时国家对辅导员工作日益重视、学生思想社会化日益凸显、辅导员工作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强构成了高校辅导员不断进行工作创新的外在动力。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创新;动力;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源头活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高校辅导员处在高等教育第一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和基石,辅导员工作的生命力同样在于创新。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学生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高校辅导员的“三育人”作用越来越明显,各界对辅导员队伍的期待也日益提高。因此,分析研究辅导员工作创新的动力,对于创建创新型辅导员队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面临的挑战
1.工作定位边缘化,不利于工作热情的保持
随着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大学教师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但在高校中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社会地位却相对较低。一直以来,人们对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缺乏科学的认识,在以教学和科研为主旋律的大学校园里,无论是人们的心理上还是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工作总是被视为“副业”,辅导员也就自然成了校园中的边缘人。辅导员的很多工作常常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甚至轻视。不少人包括部分领导干部陷入了一种误区,认为“业务不行做辅导员”、“学生工作都能搞”、“(学生)不出事是(辅导员)最大的政绩”。这些对辅导员边缘化、庸俗化的定位,极大地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限制了辅导员工作的创新。
2.工作形态表面化,不利于工作水平的提高
创新需要思考,思考需要积累。而现实中辅导员为工作的表面化所累,常常陷入事务性工作当中,花在学习和思考上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多。“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整天劳累,身心疲惫”已成为一些辅导员的形象写照。频繁的文体比赛,各种检查、评比以及阶段性工作事无巨细,只要与学生沾边的事情都要去抓、去管,却很少有精力能认认真真地思考和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及其在不同时期的需要,更谈不上用新知识培养学生成才。自觉或不自觉地放松学习,导致了自己的政策、理論水平不高,知识日趋陈旧,不能有效地用科学的理论引导和教育学生,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政治思想问题不能给予很好的回答,使辅导员在学习工作中的影响力、说服力、凝聚力受到了削弱。辅导员在琐碎的事务中无以提升工作的意义与境界,严重阻碍了工作水平的提高。
3.人员构成年轻化,不利于工作创新的开展
目前的高校辅导员是一支以年轻人为主体的队伍,他们精力充沛,敢于开拓,更容易与青年学生达成情感共鸣,给做好工作带来很多便利。但这支队伍同时存在数量不足、年轻化、经验缺乏、专业化程度不高、流动性大等问题。许多辅导员抱怨得不到学生的尊重,在社会上刚刚立足的他们,为了确立自己的威信,有意识地拉大自己与学生的距离,这种有意识的威严与矜持必然阻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同时,年轻辅导员理论功底不深,又缺乏富有经验的老同志传、帮、带,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的创新。
二、激发辅导员工作创新的动力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其创新的内在动力来自于辅导员工作的神圣使命感,来自于个人价值实现的成就感、荣誉感、自豪感和被尊重感,来自于由于创新增强了自己在社会中的竞争力而带来了物质利益的满足感,等等。
1.强化职业责任,激发神圣使命感
人们对社会现实和自己从事的事业,如果没有深厚的感情,就不会产生为之奋斗的需求和动力。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工作创新的动力首先源自于自身对辅导员工作的感情,源于学生对辅导员的期待。调查显示:大学生希望辅导员能够成为自己的“师长和知心朋友”,能够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引导”、“指导”,在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及时给予“帮助和激励”,在遇到苦难时能成为学生的“参谋”,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
2.注重价值体验,激发职业成就感
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战线的基层力量,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保证高校正常运转、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工作的社会价值是显而易见的。高校辅导员大多风华正茂,渴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快有所成就,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尝试成功的喜悦。由此可见,高校辅导员的价值体验是直接推动辅导员进行工作创新的内部动力(原动力),是辅导员工作动力系统中的最高境界,是激发工作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
3.提升发展空间,激发事业进取心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层工作者,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骨干力量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辅导员是高校高素质业务骨干和党政管理干部的重要后备来源。实践也证明,很多人经过辅导员工作的锻炼逐步成长起来,其中出现许多高校领导干部、学术大师、兴业之士、治国栋梁以及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事实告诉我们,辅导员岗位能够培养又红又专的拔尖人才,高校辅导员大有作为。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不断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创新能力。对辅导员工作创新动力的分析使我们认识到:一方面,辅导员工作创新外部动力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内在原动力的激发。没有原动力的激发,外部动力就不能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外在环境为辅导员的工作创新提供条件,搭建舞台,发挥保证和促进作用。因此,要提高辅导员工作创新能力,必须建立辅导员工作创新体系。这个体系的作用,一是要保证选拔具有较强创新原动力的辅导员,二是要保证激发辅导员工作创新的原动力,三是要为辅导员工作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良好的条件。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高校辅导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管理干部。既可以教师身份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也可以管理干部身份晋升相应的行政职务或享受相应的待遇。这无疑给高校辅导员吃了颗“定心丸”,广大的发展空间,极大地激发了辅导员的进取心,增强了辅导员工作创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