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2017-04-20禤间娣
禤间娣
摘 要:很多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偏重于教师的讲解分析,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朗读训练,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水平普遍较低。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者不可偏废,教师要充分认识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在朗读教学中明目标、授技巧,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让他们读得愉快,读有收获,在读中感受语言、积累语言。
关键词:朗读教学;问题;解决策略
一、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经常深入农村小学听课,发现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现象:整节语文课充斥着教师冗长的讲解、分析和提问,听不到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水平令人担忧。这种现象与新课标提出的“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求可谓相去甚远。笔者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应试教育挤掉朗读
部分教师认为考什么就教什么,他们觉得语文考试无非考查学生的字、词、句、段、篇的相关知识,至于朗读考查,几乎没有涉及。因此,在语文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教师只是比较重视分析课本,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而朗读部分完全省略。
2.教师在课堂上对朗读教学缺乏有效的指导
部分教师重视课堂朗读,但是方式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或是在未提出具体要求的情况下要求学生重复地一读再读,或者是一味地放教学录音,而忽视教师的范读,没有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这样往往容易导致学生要么朗读时间偏少,要么就是朗读不得法。
3.朗读训练的目的不明,形式单调
有些教师虽然喜欢让学生朗读但目的不明,形式单调,如只组织集体齐读,课堂气氛看似热闹,但容易催生“滥竽充数”和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现象。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注意力不集中,持续时间短,单调重复的阅读方法使学生读得疲倦,昏昏欲睡,朗读质量偏低。
二、解决策略
首先,教师要转变“唯考试论”“分数至上”的教育观,尽快从考什么教什么的“应试教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把读书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教师要遵循语文学科的学习规律,在教学中要重视朗读训练,把教学大纲中关于朗读训练的要求落到实处。其次,充分认识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朗读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是进行语文教学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手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教会学生运用语言,而朗读则是达到此目的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要采取以下措施。
1.朗读要有目标
教师在讲授新课程时要提出朗读重点和要求,如在学生初读课文前设定部分问题,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标注出文章有几个段落,对于叙事性文章要求学生指出写了哪几件事或哪几个人等问题。比如,在教学古诗时,先让学生听古诗的朗读录音,在听的同时注意文中生僻字词的读音及朗读时的节奏、断句,要求学生边听边动笔标注,标出诗句的朗读节奏。其次,让学生练读,练习过程中读音要读准,诗句要读顺,让个别学生范读,要求读得准确、流利。然后引导学生赏析诗句的主要内容和意境,赏析诗意,在赏析中加以品读。最后要求整体朗读,要读出感情、读出气势。这样的朗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在每个朗读环节提出不同的要求和任务,学生整体的注意力是集中的,思维是活跃的,使整个教学质量大大提升。
2.朗读要有序训练
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在长期的朗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朗读训练要有阶段性,对小学生而言,有基本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较高要求——顺畅朗读,最高要求——有感情朗读。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循序渐进。倘若学生还未把字词读准确,便要求学生读流利,或者还没理解句意和文意,便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这些都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欲速不达的不明智之举。
3.教师要进行有效指导
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经历少,朗读技巧相对比较欠缺,因此,教师恰当有效的指导不可缺少。笔者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能停留在简单的模仿和低水平的重复上,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积极、有效的方法引导。例如,在朗读《第一场雪》中“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这个句段时,对于“正确、流利”的朗读要求学生很容易做到。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时,首先让学生自由练读,然后个别朗读,其他学生闭着眼睛欣赏,听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个别学生读后学生纷纷发表意见:“从‘好大这个词我感受到雪下得很大。”“从 ‘嗬字我感受到人们的心情很高兴。”……笔者看到学生的朗读热情被激发了,便因势利导说:“那谁能把这场雪读得更大,把人们的高兴心情充分表达出来呢?”学生又一次声情并茂地朗读起来。笔者惊喜地发现,学生将“整整”“好大”等词读出重音突出雪大,语气词“嗬”读得短促,采用升调表达了人们的惊喜,采用降调、语气延长表达出人们的赞叹之情。很多学生发现读出“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的节奏,同样能表达人们的惊喜心情。通过这样的朗读练习,学生对于重音、停顿、节奏、语气、语调等朗读技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尽管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但我们通过精选朗读训练点,每次有所侧重,锤锤敲打,锤锤有声,日积月累,学生的朗读能力一定能与日俱长。
4.朗读要采用多种形式
很多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最喜欢采用的朗读形式是集体朗读,无论是初读、再读或是品读课文,甚至是人物对话较多的篇章,都无一例外采用集体朗读,课堂看似热闹,朗读的“量”上去了,但朗读的“质”依然不尽如人意,对于教师范读这一朗读形式更是难觅芳踪。其实,对于朗读兴趣不浓、朗读水平欠佳的农村学生来说,教师的范读更显得不可或缺。因为范读具有很好的示范性和感染性,它能点燃学生的朗读热情,为他们的朗读指明方向。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中描写“鸟多”的段落时,笔者配着优美的古筝音乐用高兴的语气、抑扬顿挫的语调并配以丰富的肢体语言为学生再现了“鸟的天堂”里百鸟纷飞的热闹情景,读完后问学生:“你觉得这里的鸟儿有什么特点?”学生纷纷回答“鸟多”“鸟儿很欢乐”“鸟儿很热闹”。“那么,你们能读出鸟儿的多、欢乐和热闹吗?”学生的朗读热情被激发了,模仿着教师用兴奋的语气、抑扬顿挫的语调声情并茂地朗读起来,读到“有的飞起来”时,有的学生伸出小手模仿鸟儿飞的动作。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的品读和表演读,学生完全进入了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中,真正实现了作者、文本、学生的对话。
其实,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范读、齐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配乐读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灵活组合,利用多种形式的读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让他们读得愉快,在读中感受乐趣,使学生感到新鲜,读有收获,从而愿意主动去读,在读中感受语言,积累语言。
总之,朗读是钥匙,它能打开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大门;朗读是花,只要我们精心浇灌,它一定能让农村学生舌燦莲花乃至妙笔生花。
参考文献:
[1]聂芸.如何加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指导[J].考试周刊,2009(9).
[2]汪明洋.试论初中语文课中的朗读教学——以阜南县郜台乡桂庙中学为例[J].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5).
[3]丁丽霞.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也要重视朗读的作用[J].职业,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