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时代“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运用探索

2017-04-20姜星

东方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互联网+互联网

姜星

摘要:“互联网+”时代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平等的就业创业环境,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也在日益提升,这些都决定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必然要发生巨大变化,在这种背景下积极的利用好信息技术,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提出了实现“互联网+体验教学”模式、践行“互联网+情景模拟”模式、推动“互联网+微课”模式等几种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互联网+”;大学生;就业指导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新闻媒体和社会经济生活中,“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一个时髦的名词,“互联网+”主要是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一种有效融合方式,在这种背景下,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日益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而且我们也应看到“互联网+”时代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平等的就业创业环境,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也在日益提升,这些都决定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必然要发生巨大变化,在这种背景下积极的利用好信息技术,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

信息化教学与“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从重要性来看,“互联网+”视阈下无论是时代还是学生的思维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需要能够掌握一些理论知识及基本方法和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以应对许多具体的互联网挑战,但是大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的机会必然有限,在这种背景下就需要借助于一些信息化的工具来进行模拟,通过媒介的作用来把理论知识与培养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在信息化时代,在“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开发学生智力、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够实现高等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教学目标,是非常的值得我们去提倡的。

其次,从必要性来看,信息技术时代“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确实能够起到教材内容的解构与重构的有效作用。因为目前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材是非常的理论化和抽象的,很多学生看了之后也不感兴趣,觉得远没有自己通过现实和实际学习到的知识多,而借助于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实现“互联网+”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的掌握教材。而且目前的一些案例教学、面试、创业等内容往往分散在很多的章节中,如果只是泛泛的讲很需要学生打破原有的教学知识框架,但是学生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掌握如果大量和有效的知识,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跨越不同章节和学科,覆盖不同的教学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

二、信息技术时代“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运用

(一)实现“互联网+体验教学”模式

我们的就业指导课程其实也不应该总是被限定在课堂上,而是需要积极的与学生的实践联合起来,“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范畴比较广,社会关联能力比较强的新生事物,我们也应该积极的将课程向外堂移动,可以与高校的一些创业社,其他社会组织联系起来进行合作,充分的利用网络时代的便利条件进行实践,比如具体指导学生怎么开网店,怎么进行公司注册等,还可以积极的利用网络信息到实地调研或者实习,探查网络与社会的联系状况。信息化的课堂能够为学生就业课程学习提供诸多的帮助,比如营销中要学生介绍一辆车的时候,我们是不可能把车开进教室的,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模拟汽车展厅销售,利用图片或者其他软件展示一辆车,这样很容易让扮演顾客和销售者的学生带入到场景之中来,教师也可以亲自到相关汽车4S店或实训基地进行拍摄,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这样都能够起到相同的效果。

(二)践行“互联网+情景模拟”模式

体验式教学是国外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充分彰显了杜威的体验式学习理论,能够让学习者在体验的场景进行主动的融合熏陶,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我们应该充分的利用网络的信息资料,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应用体验式教学,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比较前沿化的“职来职往”“超级面试”等内容,这样的生动化和情景化的教学很容易吸引学生。而且教师还应该将课本上的知识生动活化一些,将“职业规划大赛”、“职业礼仪学习”、“情景面试”等实践性环节纳入课堂,或者进行现场的模拟。还可以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采用现场录制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入镜”,学生在仿真环境下提前接触实际工作岗位,这样学生准备起来可能会更认真。聘请一些校外人员和专业的人员来作为评价人员,对学生的谈吐、行为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点评,这些人员工作经验多,对现实比较了解,说话和评价也更为中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能够更好的与现实对接,以便学生就业后可以快速适应岗位、进入工作状态。而且视频录制的方式能够起到事后纠正的作用,一起再观看,再分析,都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哪里不足了。

(三)推动“互联网+微课”模式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越来越收到了人们的欢迎,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这样的比较实践性及时效性强的课程重更应该运用更好的互联网资源,“互联网+微课”的教学模式中充分开掘了学生的积极性,作为课堂讲习的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开始前积极的让学生在网络上搜集各种的资料,媒介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视频、PPT、电子书等,然后教师再进行资源的筛选或者干脆让学生来进行讲解,教师在一旁指导,制作出更有针对性的短小而精悍的教学视频,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这样能够更有效的发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各种知识,而是成为了课堂的有效建构者。另外,师生的有效互动也应该是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我们的课堂中教师走了之后,学生就很难再见到,现在互联网时代各种的公众号和微信群等都可以成为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解疑答惑,积极的提供各种的资源保护,也能对一些教学案例进行跟蹤,建立电子档案,更好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效。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也迫在眉睫,但是“互联网+”时代给我们的教学信息化带来了诸多的便利条件,充分利用“互联网+”整合各方资源,不仅能够节省教学经历,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也更好的推动互联网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庄璐. 互联网环境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刍议[J]. 西部广播电视,2015,(24):83.

[2]陈璐. 互联网思维下的“90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04):36-40.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互联网+互联网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