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竞赛对于大学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效用
2017-04-20宋瑜
宋瑜
摘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也开始由精英教育方向转变至大众教育,在本科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大学艺术的教学设计应注重实现课程与行业动态、教学与社会需求以及课堂与实际相结合,确保艺术学习内容可以紧密联系未来的就业环境。在这种就业趋势的指引下,目前我国各高等院校也开始转变以往的专业设计方向。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而言,艺术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便是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且具备高素质水平的艺术类人才,并在专业的教学活动中贯穿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体现出当前社会的艺术设计观念。本文深入分析了学生参加大学艺术设计竞赛的意义,并提出了这些活动对实践教学的具体效用。
关键词:设计竞赛;大学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效用
艺术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本文论述了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举办的各类设计竞赛活动的意义以及这些活动对于实践教学的效用,还提出了怎样使这种效用最大化的建议。
1.设计竞赛对大学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艺术类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在实践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寻找社会上的各类设计竞赛活动,并将竞赛主题作为主要的设计任务,且按照设计作品及竞赛要求设计艺术作品,而任务完成形式主要以竞赛活动中规定的交换形式为准。部分设计竞赛往往根据实际的社会需求而定,为此,在整个参赛过程中相当于实际任务的完成过程,而教师组织学生参加设计竞赛的过程也相当于让学生经历了实际任务的设计与完成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综合利用以前所学的艺术专业知识,充分发挥自身的设计能力,并由创意、草图以及设计定位等各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积累更多的艺术实践经验。这样在设计竞赛中,学生便开拓了眼界,并实际亲身体验了具体的艺术竞赛活动。且竞赛中会存在具备多年丰富工作经验的设计人员,可谓是高手云集,在此过程中学生与这些专业人士进行沟通与交流,学习更多的实践经验,促使学生掌握行业内最新的发动态以及发展趋势。
其次,有利于拓展艺术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目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主要目的便是为社会市场培养出更多的艺术实用性人才,并以此为落脚点,形成一套完整且系统性的教学体系。且实践教学便是整个教學体系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对此艺术课程设置应紧密联合人才培养目标,突出目前的市场就业导向。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艺术专业教师也应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构建出适应市场需求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我们将教学资源看做是与社会实际联系密切的内容,社会上所举办的各种设计竞赛属于社会公共资源,利用此教师可以扩大当前的实践教学环境,吸引更多的资源内容,进而为学生提供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以及设计能力方面具备较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审美价值观念,为学生此后进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有利于强化艺术设计院校的实践教学水平,进而提升院校的影响力。企业在校外建立的艺术设计实训基地与学生在校内参加的设计竞赛活动具有互补作用,为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提供了更大的教学体系。而利用设计竞赛活动提供的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有效补充艺术实践教学,在提升学生艺术水平方面与实训基地所起作用基本相同。同时,学生竞赛中取得的成绩也可以让更多的企业接纳学生,使学生可以具备更多的实践机会。同行及社会的认可是高校某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具体体现,部分艺术类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优异成绩后会获得相应认可,而也有部分毕业生通过设计竞赛等活动获得认可,这不但可以提升高校在社会上的知名程度,也可以获得本领域内相关企业的认可,从而拓展了校外实践合作的范围,而高校与校外艺术设计企业的合作也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
2.大学艺术设计竞赛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设计竞赛教学方面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并获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学校缺乏奖励性政策
虽然部分高校对于艺术设计竞赛已经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政策,但相对来说,高校对艺术设计专业仍然缺乏一定认识,且鼓励政策十分有限,高校还应在结合自身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取增加鼓励政策。但近几年,我国艺术高校却并未出台有效的鼓励政策,多数院校只是在竞赛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口头鼓励,而这明显起不到预期的效果。经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部分高校也已经获得了很多优秀奖项,提升了高校的知名度与声誉。但高校对此却毫无反应,除了不具备任何物质性的奖励外,也并未将竞赛所获奖项纳入教师的职称考核体系中,严重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
2.2学校对参赛学生缺少扶持政策
目前,各艺术高校的学院机构之间缺乏必要协调,也没有制定出合理可行的竞赛获奖扶持政策,且在每年的奖学金、助学金以及三好学生的评选活动中,学校并未给予竞赛获奖学生任何优待政策。使得已经付出大量时间与精力的参赛学生没有任何优势,这将严重打击参赛学生的积极性,而由于缺乏明确的竞赛导向,也不利于学院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
3.大学设计竞赛教学方法
3.1高校给予相应的鼓励政策
各高校应针对艺术创新活动、竞赛活动等设置专业性的鼓励政策,并对在艺术设计竞赛种获得三等奖以上的学生与教师给予相应的物质及精神鼓励,进而提升教师及学生参加竞赛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设计热情,进而提高参赛作品的质量水平,增强学校的整体影响力与声誉。比如高校可以设置分级奖励政策,由于艺术类竞赛最高只可被设为三类竞赛,因此,第三类的艺术竞赛为全国性的学科竞赛项目,且一等奖团队获得2000元,二等奖团队获得1500元,三等奖团队获得1200元;第四类的艺术竞赛为省级学术团体竞赛,且一等奖团队获得1000元,二等奖团队获得800元,三等奖团队获得500元;第五类的艺术竞赛为学校举办的学科类竞赛,且一等奖团队获得300元,二等奖团队获得200元,三等奖团队获得100元。
3.2组成优秀的教师指导队伍
高校在组织学生参加竞赛之前,应指派组成一支具备专业敬业精神且具备较高专业水准的竞赛指导队伍。但当前,各高校艺术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较为低下,且极其缺乏敬业精神,不具备职业道德且专业水平较低的教师已数见不鲜。为了确保竞赛中,学生可以获得一定成果,高校应在专业教师中挑选出一支具备丰富的竞赛经验且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指导队伍。这些教师在教学水平、实践能力以及敬业精神方面都具备较高水准,进而确保了指导队伍的专业性。除此之外,高校还应组织学生有序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并针对艺术专业设置专门的竞赛指导小组,统一指导并规划协调学生进行艺术竞赛活动,解决竞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3.3指导教师应精心组织指导
竞赛指导教师应明确竞赛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应利用项目教学组织方法,鼓励学生参加竞赛活动,另一方面还应在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性的基础上改,根据艺术专业特点针对性的选择适合的竞赛项目,而后进行有效指导,使得学生可以有目标、有重点的参与活动,做到有的放矢。首先,指导教师应制定具体的竞赛方案,并组织学生召开动员大会,当学校展出重大赛事的公告后,指导教师应组织学生与相关成员召开会议,带领学生会议上次竞赛中获得的成绩,分析成功的经验,并找出不足之处。而后在发布此次比赛的主题与参赛具体要求,并逐一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组建学生参赛队伍。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学生可以了解具体的竞赛情况,明确竞赛方向,进而激发学生的参赛兴趣。其次,指导教师应设计竞赛课程的培训内容,在围绕竞赛设计主题的基础上,召开讲座形式的培训活动,并在以竞赛要求为主旨的前提下,将高校的获奖作品作为典型案例,并展开谈论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竞赛创新思维,启发并拓宽学生的参赛思路,进而指导学生明确竞赛主题。再次,向上申报参赛项目,在培训的基础上,学校应发布具体参赛项目的申报表,征求具体的参赛项目。且参赛项目主要由项目名称、设计背景、推广价值以及设计原理等内容组成,而后指导教师便可以针对参赛团队指出的设计主题搜集前期资料,并进行针对性指导。最后,评审参赛项目,高校应利用现场答辩的方式评审上报的参赛项目,且评审人员主要由具备丰富经验的专家、教师等人组成。且其由作品创新性、可操作性、具体原理、设计水平等方面进行遴选评判,在多次审查之后确定下一步重点指导的项目作品。
3.4收集整理竞赛成果内容
首先,高校在公布具體的参赛结果后,竞赛小组应将获奖的学生作品、参赛作品以及获奖证书等进行材料存档,并将获得三等奖的艺术设计作品进行单独整理,而后申报形成奖励性材料,上交学校的相关部门,并为学生申报应获奖励。其次,在公布重大竞赛的结果后,高校还应利用参赛作品举办专题展览活动,帮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建有利的竞赛环境,帮助其他专业的学生深入了解具体的参赛内容及学习性质,以便可以在设计竞赛活动中实现跨专业的合作。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次竞赛获奖,学生都应该亲自到现场的颁奖典礼,这样不但可以进一步拓宽其知识层面,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但如果因客观因素无法赶到颁奖典礼现场,则学校在拿回证书及奖杯后,指导小组还应在年底或特殊节日专门针对此进行一定颁奖仪式,提升竞赛的影响力度,也提升其他学生参加竞赛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都可以主动参与竞赛。
结束语
目前,各高校开办的各类设计竞赛有效拉近了学生与艺术设计院校、社会企业之间的距离。通过参加各种设计竞赛活动,学生开拓了设计思维,学校也拓展了设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法。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各高校在利用设计竞赛资源促进艺术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且提升了本校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这样不但提升了学校声誉,也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后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由此看出,将设计竞赛作为可利用教学资源应用至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许红燕,裴星海,张奕.高校染织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多元化及其效果---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例(优先出版)[J].嘉兴学院学报,2011(09).
[2]江韶华,杨野,付彧.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包装世界,2013(05).
[3]吕金龙,康帆.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以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为例[J].美术大观,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