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的三维策略

2017-04-19董常睿

卷宗 2016年12期
关键词:策略教学

摘 要:《中国音乐史》是高师音乐学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该课程对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视野,对日后的音乐教学、研究、创作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将通过教学讲解法、多媒体影像法和讨论式教学法阐述《中国音乐史》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国音乐史;教学;策略

中国音乐史是高师音乐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掌握该课程的基本内容、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不仅对于学生日后进入中小学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为其开展音乐研究、音乐创作等都会带来很大的帮助,由于该课程属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所以对于通过音乐表演技能考试进入高师音乐专业学习的本科学生来讲,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并不是很高,本文就该问题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同仁们共勉。

1 生动有趣的讲解教学

不懂中国历史难以讲好中国音乐史。因为中国音乐史就是从中国历史中分离出来与音乐史发展相关的系统理论知识,早期的音乐不仅留存于世的曲谱屈指可数,可供欣赏的音像资料也为数不多,很难寻觅。因此,用大量枯燥的名词堆砌起来的语言音乐就显得十分苍白无味,如果将这些重要的知识点以故事的形式进行讲解,学生们既喜爱听,又容易识记。刘再生著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一书(下称简述)就将很多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具有故事情节的历史记载进行描述,既突出了知识性,又强调了趣味,如在讲我国最早的音乐家夔一节中,用夔的 “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一言为主标题,紧紧围绕对夔的一些历史记载,用文、白对照的方式讲述夔的音乐才能和他在音乐上建立的历史性功绩,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再如,在讲汉代的乐府音乐时,李延年这个历史人物是不得不让学生记住的一个重要音乐家,但是仅仅讲讲他的音乐成就,也许学生不会有深刻的印象,记忆起来就非常困难。《简述》中对李延年的介绍紧扣历史事实,不仅讲明了李延年的生平、职位、音乐能力和悲惨的命运,还介绍了他的长兄李广利这位威震西域,功勋卓著的大将军——海西侯,以及得宠于汉武帝而被其立为李夫人的“妙丽善舞”的妹妹,千言之内,兄妹三人的传奇故事扣人心弦,立刻激起学生们的兴趣。 讲课的境界不在于把书本上的内容一字不差的讲给学生听,而在于如何把重要的知识点同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巧妙的结合起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充分的感染学生的求知识兴趣和动力,有了求知的兴趣和动力,课堂的教学时间自然也就被放大和延伸了,就像德国剧作家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莱辛所言“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当他们获得了他们感兴趣的东西的时候,你的点化也许就为他们冲动的猎奇提供了线索。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通過教师的讲课表演让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产生兴趣,学生的听课兴趣又会激励教师的讲课激情,当教与学产生了相互激励效应时,教学效率也自然因此而倍增。生动有趣的讲解与教师厚重的历史知识积淀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充分的备课、教学内容的巧妙设计和讲解方式的创演是获得教学成功的重要环节,另外,选择适当的教材和参考书也为良好的教学设计提供重要的教学材料。

2 耳濡目染的多媒体影像教学

成功的教学无外乎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听觉与视觉的联动能力强化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根据认知负荷理论,多媒体学习就是试图通过言语表征和图像表征互补,减少学习者的外在认知负荷,使学习者尽快从浅层语义表征与视觉影像达到命题表征与心理模型,增加生成负荷空间,促进深层理解。”[1]《中国音乐史》课程中的教学主要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音乐作品及其音乐理论的发展革新为重点内容开展教学,这些内容又必须与中国音乐历史文化背景相结合,才能促进学生通过文字和语言的作用生成初步的思维感知认识。而“当学习者利用先前知识建立言语模型和图像模型的联系,并在先前知识的基础上调整这些联系时,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便得到加深和提高。”[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从图像上将学生初步的思维感知通过视觉中所反应的造型、色彩、动态模式具象化,还可以通过听觉中所感知到的音响的强弱变化、高低变化、音色变化、声音的长短变化形成审美刺激。当视觉刺激与听觉刺激同时作用于大脑时,原本抽象和枯燥的文字内容才能活态化的长久存储于学生的记忆当中。从中国音乐史的本体内容及其所延伸出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来看,中国音乐史当中既包含了很多理论性很强的专业知识,如各历史时期的乐器乐律、音乐理论、美学思想等等,还包含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戏曲戏剧及其歌舞、说唱等综合艺术门类,因此,使用集影像、情景、音响、动态、色彩于一身的多媒体综合艺术影像手段开展教学是较为理想的教学手段,学生可以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学习音乐知识,提升学习兴趣,同时使教学内容得到有效拓展,一举多得。当然,教师在选取与剪辑制作影像作品时,应“在多媒体学习系统中整合各种多媒体要素,为微观层次设计原则提供一种综合框架。”[3]既要紧扣教学内容,还要情节紧凑,重点突出,使知识性与趣味性、观赏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主题明确的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是合作学习与教师个别指导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以课堂集体教学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相互交流信息,从而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培养合作、学会创新,既体现全面性、全体性,又体现差异性。”[4]该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参与性、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讨论式教学可分为辩论型讨论,演讲型讨论,问答型讨论等。

1、集体讨论,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开展讨论,其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讨论弄明白一个问题,由此,学生可以多视角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观点,供大家横向比较、辨别和判断,最终得出正确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或答案。集体讨论的好处是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分析、辨别和判断问题的能力。集体讨论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工作,把握好讨论的方向和节奏,适时肯定或给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或答案。

2、辩论型讨论,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正反方辩论组,教师提前设计好辩题,辩题可以是一组一个,也可以由若干个组就一个辩题开展辩论,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准备充分的答辩资料,然后可一组一组开展辩论。辩论型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合作精神,很好地调节课堂教学氛围,寓教于乐。

3、演讲型讨论,可以由学生自拟题目,然后通过演讲的形式,摆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同学们提问和解答,可设演讲组和提问组,演讲组每人选一个主题目演讲,提问组3-5人,每人在演讲内容范围内向演讲者提一个问题,由演讲者解答,提问者可追加1-2个问题,若演讲者回答问题错误或不准确,提问者必须给出标准答案。这种讨论形式可以充分发挥演讲者的主导作用,将自己的观点引入小组成员中,激发小组成员的探索热情,有时思想的冲突和观点的差异又反作用于演讲者,因而促进了个人观点和小组成员观点的转化与融合。

讨论式教学是拓宽学生认知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由“要你学到我要学”转化的最佳途径,通过“我要学”的观念转变,课程教学时间得到了有效地延申,学生学习《中国音乐史》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注释

[1]、[2]、[3]刘儒德,赵 妍,柴松针,徐 娟,多媒体学习的认知机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总第203期)

[4]王丽琳,宗军.讨论教学实践刍议[J].南京金专学报,1998(1):48.

作者简介

董常睿(1976-),女,陕西省西安市,讲师,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研究。

猜你喜欢

策略教学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Passage Four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