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方法的认识
2017-04-19赵童雷凯杰马乐义刘博
赵童++雷凯杰++马乐义++刘博
摘 要: 文学是高贵而迷人的,它既可以揭露生活的丑恶,也可呈现人生的无限美好。而文学批评作为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作家本身和读者有着更深刻的指导和认识,本文从文学批评的主要方法、历史发展观、独创性及新时期的标准化认识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的批评方法展开讨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学 批评方法 历史观 独创性 新时期的标准认识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的主要批评方法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方法是美学观和历史观的结合。美学观点就是分析作品的艺术尺度,历史观点就是历史主义的文艺研究法,如果把作家作品融入到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 不管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方法还是其他文学批评方法,最基本的都是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评论,因此一切关于美的作品,就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依照一切美的规律进行塑造,用美學的观点去审视,看它是否符合审美创造的规律,符合美的结构形态和韵味,能够充分地显示美的本质特征。
如果所有作家都能从自己的心里感受到真正的美学,不断地在变得博学敏锐、精气神十足创作更好的佳作;这些深刻的思想感受都会是影响文学作品质量的重心,当然在批评文学作品的时候倘若没从美学角度出发,一定是对作品审美鉴赏的一大遗憾自然会阻碍批评人的观点,导致不全面评价。
二、用历史的发展观点去验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论
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产物,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把握作品有没有较大的思想深度和历史内容,用历史的观点去衡量作品及作用和价值。恩格斯曾经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阐述过历史结构与思想结构的关系。文学作品作为作家思想的集中表现,它承载的是作者对其所处时代的认知和态度,正所谓不同时代,物质结构、经济结构不同,社会风气和社会心理也是有很大的不同,对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作品中,必须考察作品的社会位置和历史根源。当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成为批评的最高标准,更是指导着各种具体批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论思想,这是文学批评实践证明了的,必须加以坚持和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独创性
从19世纪发展到今天,以莫里斯人物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走了好长一条文化批判之路。他们以所处的资本主义现实状态的批判为基础,赋予文化以独特的地位,贯通起社会和文学之间的紧密关系,更使马克思主义批评成为有别于欧陆马克思主义批评的一种独特的理论知识。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转向的潮流中,在文化与社会传统的影响下,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具有浓烈的色彩。可以说文化一直被英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家作为一个观念和不断更换的历史形态进行分析。到了 20世纪2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典型的研究对象是文化领域中的智力和才华艺术。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针对现实主义文学批评,还是文化霸权思想……这一切都说明马克思主义批评正在转向文化批判或意识形态批判,这会使马克思主义文化在英国比在任何大陆国家都更有生命力和创造力。显然是马克思主义在英国发展的必然结果,并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许多复杂问题,具有其独创性。
四、新时期下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认识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在中国占有主流地位,他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研究、人性标准等问题的探讨贯穿到整个新时期。未来的文学批评标准仍将需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思想,要切合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重视和面对新的现实和文学现象中出现的新问题。
在影响我国当代文学发展的西方理论文学中,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不仅其理论本身的魅力,而且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来说具有很大的亲和力并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对我国新时期文学作品产生了深层次影响,论证了中国戏曲传统和思想以及毛泽东思想作为理论资源在很多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存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核心概念的意识形态进行了概念史的梳理,指出马克思主义文学中的意识形态并不都是否定性的、批判性的,一些反面的、虚假意识也会扩展到人的心理、语言和日常生活里。
从新时期文学发展情况以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接受情况讨论,马克思主义文学在意识形态与艺术生产、意识形态与审美、共产主义与审美乌托邦等三个论域切入对马克思文化文学批评。作为生产的艺术,作家不是超个人思想结构的派遣者,而是出版公司雇佣的工人,去生产能卖钱的商品。根据作家多处的时代背景是具有人文性。艺术家的创作目的往往是复杂的。我们并不否认商业艺术的存在,但我们也同样不能否认纯粹艺术的存在。我们可以说艺术作品只要产生,就会存在一个营销、流通和传播的环节,但在作者的构思创作环节,主要还是对作家的情感、思想自由创作的阶段。比如绘画作品、纯文学作品等。文学艺术可以说是与经济基础关系最为‘间接的社会生产,但是文学也是经济基础的一部分,它像别的东西一样,是一种经济方面的实践,一类商品的生产。我们谈文学可以是一件人工产品,也可以是一种社会意识的产物。
伴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转型以及马克思主义文学的深入观念,意识形态与审美问题自90年代后期起受到了重新审视,讨论了对于文艺的政治以及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反思,反思了我国文艺理论研究在认识文艺本质问题上的进一步加深,应警惕对立思维方式的陷阱。马克思是信仰共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必然也渗透着共产主义和审美乌托邦的理念,这是人类理想的存在状态,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地而且是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作为审美乌托邦,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作为文化和理论根源的西方文化乌托邦传统、审美本身的超越性维度以及近代思想家的理论探索,阐述了西马审美乌托邦倾向中所内含的人学视野、批判精神和超越性维度。
马克思主义文学中所注重的艺术审美满足理想和愿望,是真正人的活动,自由生命表现,艺术审美中的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完美统一;艺术审美显现人性光辉,自然界显现光辉的人性。
艺术审美作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的发展进程中的重点。不管是先哲作家还是读者,在阅读任何的文学作品时,可以欣赏,亦可以怀着批判的精神,但主要的是要学会感受文学的魅力,开发自身“想象力”,培育炽热的情感和宽大的情怀,用艺术的审美去读马克思主义文学,去看这个世界,用文学作家、思想家敏锐的视角去剖析历史、感读他们最真实的灵魂。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视阈下西方意识形态批评研究》,孙士聪编著,复旦大学出版2013年版;
2.《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研究的探索方法》,伊春阳编著,南昌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走向文学批评的马克思主义批评论》,李楚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作者简介:
姓名:赵童,出生年月:19951106,性别:男,民族:汉,籍贯(精确到市):河南省永城市,学历:本科,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单位所在地(精确到市):河南焦作,单位所在地邮编:45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