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课标的教学目标的叙写
2017-04-19高震
高震
摘 要:本文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五步法”呈现了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叙写的基本过程,做到基于语文课标的“教学评”一致性要求。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叙写
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教师需要考虑四方面的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如果能够回答好这四方面的问题,可以说就做到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叙写,要求教师围绕这四个问题,立足语文课标,深研教材、把握学情,明确学习要求及达成目标的程度,最终实现课时具体综合目标的设定。本文以鲁教版六(上)莫怀戚《散步》为例,阐明语文“教学评一致性”要求下教学目标叙写的过程。
1.教学价值的初判
从教学实际来讲,文本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如阅读型文本和写作型文本等。《散步》无论把它作为哪一种类型的文本来处理,都有着可圈可点之处,初步确定按照阅读型文本来处理,品读《散步》。
2.课标总要求及内容分解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从总体目标与内容说来,初中阶段品读叙事散文,需做到“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作品的能力”。
独立阅读的能力,可指能自主扫清文字障碍,面对较为复杂的文本,能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的看法;多种阅读方法,可指美读、略读、精读、浏览、跳读、圈点批注法、赏读等;发展感受和理解作品的能力,可指了解散文这种文学样式,熟悉行文常用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在文本的朗读和品析过程中,发展语言的感受力,作品的理解力,培养语文的学科素养。
3. 学段目标
在分解总体目标的基础上,结合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叙事散文相关要求,此学段目标设定为:用普通话流利地朗读文章,在教师的指导下品读、揣摩体会文字的情感,美读、分角色朗读读出文字的情感;默读浏览文本达到每分钟300字以上,并能获取有用的信息,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够根据问题的引导,用圈点勾画法细读文章,对于关键词句,能够结合上下文说出大体意思,表达自己的看法;初步了解散文写作常用的表达方式和写作的技法。
4. 单元要求
“学习本单元,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一、分析教材和学情,明确学习结果
1.分析教材
《散步》是鲁教版六(上)第二单元“亲情”主题中第四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围绕着“母子情”、“夫妻情”、“祖孙情”这三种情感,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在折射出人性美的同时,字里行间还洋溢着浓浓的诗意美,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叙事美文! 从写作角度来讲,本文“以小见大”,采用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方式,选取生活中一件小事中来反映人伦亲情,对学生作文选材和写作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概括说来,本文的内容体系主要包含语言基础知识、故事梗概、语言特色、故事内涵、写作特色等方面。
2.结合学情分析,明确行为的结果
六年级学生语言基础薄弱;了解记叙文六要素,但运用于概括事件有难度;表达方式也涉及到,但了解不深,平日用记叙多,描写少,品析语言难度大;尊老爱幼在头脑中存在这一观念,难度不大,但需影响他们的心灵;写作选材单一,立意平面化。按照本课内容体系,学习结果可分析为:认读.“霎、拆、粼”,辨析“粼、拆”,“水波粼粼、各得其所”会造句;简要概括事件;“整个世界、熬”含义需理解和品析景物描写句子的好处;说出故事的内涵,会在生活中践行;从身边的事选材,挖掘事件的意义。
二、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行为程度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具体目标应采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学习结果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称之为行为程度,行为程度与行为动词相比,多了修饰限定成分,它的要求更具体明确,表述需概括、严密,契合教学的实际。这一环节,实际确定课堂具体“教什么”的问题。
在学习结果明确的基础上,本课学习行为程度在语言基础知识、故事梗概、语言特色、故事内涵、写作特色等方面可归纳为:读准重点字音,会正确书写并正确运用重点词语;一句话概括事件;把握关键词语的含义,品析景物描写的好处;准确归纳主旨;恰当读出文字的感情;初步领悟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法来叙述事件,初步学会用“以物忆事”的写法来表达亲情。
三、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是指学生在何种条件下,采取何种手段,来达成学习的结果。它的实施,构成了课堂结构的脉络,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成效;同时,它还是教师教学经验、专业素养的集中体现。它的思考、选择与确定的过程,属于“怎么教”的问题。
为达成确定的《散步》的学习行为程度,根据我们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深入思考,各项学习行为程度所需行为条件分别为:前置性学习,课堂认读、检测,造句;朗读,要素提炼法;抓住关键词,换词法比较赏析;讨论散步的“分歧”;抓住语气、重音;圈点勾画重点句子,默读品味,比较阅读。
四、综合呈现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是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它们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基于课标的语文教学目标的叙写,最终要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呈现为具体的学习目标。
综合以上过程,整合《散步》三维学习目标为:
1.通过前置性学习、课堂检测,正确认读、书写和运用4个重点词语。
2.通过朗读,用要素提炼法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默读并圈点勾画文中关键词句,用换词法反复朗读比较,把握句子的含义和情感,能恰当读出文字的情味。
4.通过比较阅读,初步掌握叙事文章的选材和写作技巧。
概括事件和品读文字的能力,是语文重要的学科素养,在本课学习中居于核心地位,所以本课的学习重点为目标2、3,难点在要素提炼法,换词法品读文句。目标4不在品读《散步》目标之列,可作为拓展延伸类,丰富课堂的容量。
“教到什么程度”是通过教学评价来达成的。“教学即评价”,教学的过程实际就是评价的过程。在备课中,围绕教学目标的教学评价的设计,要先于教学实施。“有效评价的核心是匹配”[2],我们需要围绕具体的学习目标来设定具体评价方案,并且要设计尽可能多的评价手段,以此充分把握课堂的效果。以目标2为例,设计评价方案如下:
评价一:请用“这是——的一场散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评价二:请用通过“”描写……的事件,表达了……的主题“”这一句式来说出你的初读感受。
围绕概括事件,我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评价手段,评价一侧重整体感知,可用词语来概括;而评价二需要一定的思维深度,具有辨识度,二者的结合形成课堂的有效监控。
以上案例呈现了基于语文课标的教学目标叙写的一般步骤,做到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教学过程”一致性要求,对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促进一线教师的专业素质有着进步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亚萍,王芳. 备课的变革[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周文叶.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