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背景下陕西乡村文化发展路径探究

2017-04-19姚蓉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乡村文化城镇化传承

姚蓉

【摘 要】 文章认为陕西具有丰富的乡村文化资源,对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旅游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分析了乡村文化发展的困境,提出促进陕西乡村文化发展的路径:在对乡村文化资源进行盘点梳理的基础上,发掘、培养乡村文化人才,加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城乡文化资源共生理念,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乡村文化;传承

陕西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绚丽多彩的乡村文化是陕西传统文化的根基。随着陕西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工业文明强势扩张,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农村土地撂荒,空心村频现,广大的乡村失去了昔日的活力,乡村文化正随传统乡村聚落的解体而衰落,乡村文化的存续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难题。

一、陕西多元乡村文化及其价值

乡村文化是指与乡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联系的农业文明的文化因子,涉及乡村的历史变迁、历史人物、神话传统、民间故事、民间艺术、民间工艺、能工巧匠、竞技游艺、民俗風情、村寨文化、园林艺术、民居艺术、古镇风貌、祠堂庙宇、乡村教育、风味餐饮、生活智慧等等,展现出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文化价值和文化魅力。其所蕴含的巨大而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资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由于陕西省各地自然地理条件、乡村形成的历史、农作物的品种、气候条件、风俗习惯、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乡村文化,为陕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以韩城党家村为代表的古村镇,以户县农民画、凤翔六营村泥塑为代表的民间工艺,以紫阳民歌、华阴老腔为代表的民间曲艺等等。

费孝通先生认为:“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乡村文化是陕西省传统文化的“根”,是打造魅力陕西、人文陕西的“嫁衣”。只有充分认识陕西省的乡村文化资源,并将其加以整合利用,才能打造出独具陕西韵味的优秀文化产品,提高陕西文化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二、陕西乡村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

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伴随着城乡人口结构变化,乡村文化依存的乡村聚落逐渐解体,乡村文化随之飘零散落,传统文化正面临失传的境地。在城镇化快速发展中,乡村文化延续的发展空间被挤压,存在被边缘化的危机。许多城镇在规划中抛弃了固有地域文化特色,盲目追求城镇的“高大上”,城镇建设千城一面,出现了传统文化“断裂”的现象,致使城、镇之间的个性差异越来越小。大量进城农民失去原生文化环境,对城市文化缺乏认知和认同,没有了精神依托,由此引发诸多社会问题。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说,“乡村文化价值体系在慢慢解体,利益的驱动几乎湮没一切传统乡村社会的文化价值,而成为乡村社会的最高主宰。”随着陕西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乡村文化面临重重危机。

城市中的庸俗文化冲击着乡村社会淳朴仁厚的价值观念,动摇了乡村社会的有利于社会和谐的人伦传统;电子产品和网络文化等大量进入乡村,诸多乡村民间传统文化的市场日渐萎缩;一些传统技艺后继无人,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逐渐失传的危险;与蓬勃发展的城市文化产业相比,广大乡村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水平较低。

乡村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陕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乡村文化所处的困境将会使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失去根基,出现传统文化的断裂,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此,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陕西省必须化解危机,重视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三、陕西乡村文化发展的主要路径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秉承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和谐共生的理念,政府引导与市场推进相结合,传承乡村传统优秀文化,为乡村文化延续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

首先,要对乡村文化资源进行盘点梳理,摸清陕西省乡村文化资源的家底。作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的变迁在陕南秦巴山地、关中平原和陕北黄土高原都烙下了鲜明印记,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秦巴文化、秦汉盛唐文化、黄土文化、红色文化,并以乡村的历史变迁、历史人物、神话传统、民间故事、民间艺术、民间工艺、能工巧匠、竞技游艺、民俗风情、村落文化、园林艺术、民居艺术、古镇风貌、祠堂庙宇、乡村教育、风味餐饮、生活智慧等形式散落于陕西广大的乡野,很多并不为外界熟知。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化管理部门要牵头负责,组织人员深入乡村对文化资源现状进行调查、梳理,分类造册,摸清家底。

其次,要发掘、培养乡村文化人才,做好乡村文化的传承。通过广泛宣传,使村民自觉地认识到乡村文化的宝贵价值,增强村民珍惜、爱护和保护乡村文化的自觉意识和自豪感,成立村民自己的乡村文化研究、传承组织,通过举办乡村文化人才培训班等形式,发掘、培养乡村文化人才,建立乡村文化传承人才档案。同时,必须创立以政府财政投入、社会资本投入等为来源的乡村文化传承基金,用于乡村文化传承队伍的建设,形成乡村文化有人教,有人学的局面,有效地促进乡村文化传承,用文化的传承激活乡村旅游市场和乡村文化产业。

再次,要进一步加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提高乡村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要坚持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和谐共生的理念,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以政府为主导,公共财政为支撑,加大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着力实施以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数字化电影放映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惠民工程,改善乡村文化发展条件;充分利用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经常性地组织文化下乡,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不断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最后,要结合乡村文化资源特点,推进乡村文化产业化发展。乡村文化蕴含着无限的文化生长空间和巨大的市场商机,在对乡村文化资源梳理、传承基础上,依托陕西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将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的乡村文化产业资源,以工作室、子项目或单项节目等形式,吸纳入相关文化产业项目中,由集团进行整体规划、包装和经营,把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为乡村居民提供新的增收渠道。在乡村文化产业化发展进程中,政府应按照现代产业生产要求和规律,根据文化消费市场的变化,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个人、企业及外商投资乡村文化产业,鼓励和支持乡村文化产业运营创新。

【作者简介】

姚 蓉(1968-)女,四川新津人,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经济研究所副教授,博士,从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乡村文化城镇化传承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选择的重庆市长寿区实践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的保护研究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