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得稳才能走得远
2017-04-19秦木洲
秦木洲
一、复习态度
刚步入高三,班主任就早早地开始给我们开动员大会。他站在讲台上说着高考的重要性,说接下来的一年,我们必须很努力,才有可能实现考入理想学校的梦想。同学们全都一脸认真地听着,我也不例外。
班主任让我们写下自己的目标学校,然后贴在桌子的右上方,他说这叫动力,时刻提醒自己有这么一个目标,才会更有前进的动力。
那时我的成绩还不错,排在年级前十名,高二拿过全国数学竞赛第三名,所以很快将目标锁定在复旦大学,然而以我当时的成绩,并没有稳操胜券的把握,甚至可以说很悬。
老师的器重,同学的恭维,以及第一次月考考到年级第二的好成绩,这让我有些飘飘然,并导致在接下来的复习里开始自作主张。
我开始上课不认真听讲,因为老师的进度太慢,复习的那些知识点,我全都懂。听了几节课之后,我就觉得要加快速度,去复习后面的知识点。于是我自己拟订了一套复习计划,完全不按照老师的流程走。我觉得老师讲课的进度只适合基础薄弱的同学,不适合我。
当时,我有十足把握,可以让自己的成绩更上一层楼。然而,我终究还是太过年轻,也太过天真。事实证明不跟着老师的计划走,才是最不明智的选择。第二次月考,我的成绩从年级第二滑落到全年级第三十四名。这个惨痛的教训让我反省自己无知的骄傲。
虽然老师的复习计划对我来说的确有些缓慢,但是我也不能因此就全盘否认老师的作用。毕竟“尖子班”的老师个个经验丰富,普遍都是带过好多届毕业班的,知道哪些要重點复习,哪些只需简单了解。他们可以将细碎的知识点全部涵盖到,而我拟订的计划却不能。
老师对于羽翼未丰的我来说,就像是手中的拐杖,如果完全扔掉,必定要摔大跟头。很多基础知识点,我并没有完全学透,就自以为懂了,盲目地跳过去自然会酿成苦果。
我认真检讨了自己的复习态度后,很快就制订了另一套复习计划——以老师的计划为主,以自己的计划为辅。上课就好好听讲,一字不落地消化课堂上的知识,下课后再制订适合自己的调整型计划。这样既不会太死板,也不会太冒进。
这才感觉到老师的确是有他们的可取之处,很多我注意不到的细微之处,他们都有提到。
另外,除了跟着老师的计划走,还要重视课本。有段时间,我陷入了一个误区,觉得题海战术比课本更加重要,于是疯狂地买各种模考试卷,抛开课本,每天刷题,看着完成的试卷感觉很有成就感,然而考出来的成绩却很不理想。其实道理很简单,基础都没有夯实,怎么可能考得好?还没开始学走,就想着要跑,注定事倍功半。
对于高三总复习来说,一定要端正态度。走得稳,才能走得远。
二、注重效率
除了复习态度,还要注重效率。
复习到了第二阶段,大家的差距就开始拉开了。很多黑马从层层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很多原本成绩不错的同学却就此沉入水底。究其原因,还是效率问题。
众所周知,高三的作息时间是框死的,早上七点多一定要到校,晚上十点才放晚自习,刨去睡觉的六七个小时,属于自己的时间寥寥无几。所以在时间上,几乎所有人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大家拥有的时间几乎相同。但为什么有的人成绩好,有的人成绩却不好呢?我觉得,正常情况下,这与智商无关,只与效率有关。
就像我的同桌,他每天上课都坐得笔直,听课也很认真,老师布置的作业,他没有一次不交的,晚自习也从来不干别的事。他不看小说不听歌。有时候很累的时候,还会用近乎苛刻的方式对待自己,比如喝咖啡,用冷水洗脸,逼自己不休息,每天晚上都学习到很晚才睡,但是成绩始终在原地踏步。其实他不是不努力,只是效率太低。
听再多的课,只要不消化,作用力就约等于零。做再多的作业,只要不好好反思不会做的部分,作用力就约等于零。就算你学习时间很长,熬夜到很晚,但注意力很难集中,效率自然很低。虽然你一天学习十三个小时,但是其中有效的时间却只有六个小时不到。
所以,我们需要的不是头悬梁、锥剌股的狠劲,而是讲究效率和方法的巧劲。
首先,要注意劳逸结合。人脑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工作一个多小时,便会感觉疲惫,就需要休息。如果这个时候,你强行喝咖啡来提神,不理会大脑发出的疲惫信号,而是强行让它“负重前行”,它的反应会自然变慢,理解力变得迟钝,这样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与其一刻也不停歇地低效率地工作,还不如在中途休息十分钟。虽然只有十分钟,却能使大脑在最佳的状态下继续工作,大幅提升效率,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要注意纠错反思。记完了所有课堂笔记,做完了所有练习,看完了所有的知识点,那是完全不够的。比学习更重要的是思考。老师只是教你知识点,给你讲解题目,至于你能听懂多少,他决定不了。你需要消化这些知识点,需要归纳总结,找出自己的薄弱点,并且针对弱项进行补习。你需要自主学习,寻找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老师只能告诉你为什么,却不能代替你思考。他们同时面对那么多学生,自然无从知道你的弱势在哪,怎样弥补,所以你不能死读书,要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查漏补缺,学习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将有限的时间最大化地利用起来。
不要因为着急往前赶,就不休息了,而忽略效率。要知道,我们要勤奋,也要讲究策略。
三、不耻下问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高三下半学期,我的成绩又重新回到了原来的水平,然而新的问题很快又出现。
有一次,我有一道题不会做,是一道挺简单的数学选择题,但是我翻遍了公式,尝试了好几种方法,解出来的答案居然和正确答案相差甚远。我苦思冥想问题出在哪儿,却怎么也参不破。正巧前面的女同学找我请教物理题,于是我放下手中的习题,帮她答疑解惑。
那是一道比较复杂的大题,设计得很精巧,需要注意好几个点,才能解出来,我一共花了二十步才解出来。女同学拿去对了一下正确答案,连忙回过头来笑着夸我厉害,还夸我不愧是年级前三的高手。我被她夸得晕晕乎乎的,有点找不着北。
说到这里,大家知道我的问题出在哪儿了吧?那个时候的我真的特别要面子,总觉得自己成绩这么好,如果要我向其他同学去请教一道很简单的题目,实在拉不下脸。
而且,就在我鼓起勇气,去问同桌那道数学题怎么解的时候,居然还碰了钉子。同桌看着我,一脸疑惑地问:“你那么厉害,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呀?骗人的吧?”
我脸颊微烫,有些尴尬地“呵呵”笑了一下,说:“我就是想听听另一种解法,你能给我讲讲吗?”
同桌却问:“你是什么解法?写出来我先看看,如果一样,我就不讲了。”
于是我只能灰溜溜地把题目拿回来,生怕别人看出我不会,有些遮掩地说:“算了,你继续忙吧,当我没说过。”
从那以后,我就很少主动问别人题目了,但是“难题”不会因为你要面子,而自动解开。
上课遇到听不懂的问题,老师会反问大家:“听懂了吗?”如果知识点比较难,很多人都会说没听懂,于是老师便会重讲一遍。但是如果遇到每个人都不出声的情况,那就尴尬了。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假装也听懂了,因为如果我出声,就意味着全班只有我一个人没听懂,那得多丢脸啊。
然而死要面子活受罪,我不会的题目开始越积越多,知识系统也因此出现严重的漏洞。有一次模拟考试,我的成绩竟然一落千丈。重重的打击之下,我告诉自己不能再顾及“面子工程”了,决定“不耻下问”。
其实不只成绩好的同学会有这样的困扰,成绩不好的同学也会因为羞怯害怕,而不敢问老师问同学。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犹豫,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问,及时请教,真到弄懂为止。
高三复习的时间很宝贵,咱们没有必要为了过高的自尊心,放着现有的资源不用,而浪费时间去走弯路,丢掉本该拿到的分数。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