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OOC引领高等学校教学课程改革

2017-04-19李学李国荣邓秉德

文教资料 2016年33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

李学+李国荣+邓秉德

摘 要: 慕课(MOOC或MOOCs),即在线课程研发的新模式,现在已逐渐引入教育中,掀起一股“慕课热”的风潮,但慕课真的适合国内的教育模式吗?慕课如何影响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课程改革?这些话题成为专家、学者谈论的焦点。本文以“慕课”在高等教学中的应用为切入点,分析其优势和阻碍其发展的问题,旨在找到解决办法。

关键词: MOOC 高等教学 教育模式

慕课(MOOC)即大范围网络公开课程。“M”(Massive)代表“广泛的”。相比传统的线下课程只有几十或几百个学生,慕课可以在同一时间网上学习人数达到万人。“M”还有一层意思,即慕课不限于一个人发布一个或两个课程,它通常来自一个团队、一所大学,有一个跨学校甚至跨国教育联盟,形成一个大集团。第二个字母“O”(Open)代表“开放”,以兴趣为主要导向,只要是想学习这门课程的,都可以进来学,没有过多过高的门槛,不看性别年龄、地区甚至是国籍;只需一个账号,就可申请参与。第三个字母“O”(On-line)代表“在线”,通过互联网,采用视频观看、论坛讨论、邮件等交流沟通方式完成学习,上课也不会受到时空的约束。当然,这注定了学习者的网络环境要好,并且课程的制作者要掌握较高的现代网络技术。第四个字母“C”(Courses)代表“课程”,慕课课程的定义处于一门课和一节课之间,一门课若由不同的人讲授、录制或管理,就可能呈现出不同样式的慕课课程,一门慕课课程可以被切分成多个网络课堂,每个网络课堂以一个网络视频为中心内容,即核心。在其周围辅助地设计出诸如:网上答疑、课后作业、辅助材料、相关背景知识介绍等。从慕课的界定和特征可以看出,慕课学习不是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可以概括的。慕课的大规模和开放性特征非常鲜明,并且慕课的应用实践及相关研究都更多地关注教学过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网络课程考核体系、教育证书的社会化运作等多个层面。

基于慕课的定义,慕课与传统课堂授课相比其优点包括:一是学习者比课堂更易集中注意力,一个人自主选择学习,可对不懂的地方多听几遍或者放慢,也可跳过比较容易的部分,10分钟的零碎时间可以利用起来;二是讲授者课程实际教学更注重内涵,教师看问题的视角、批判思维,以及整体设计都可以通过慕课展现出来;三是优质资源可以不受区域限制进行共享,促进全面学习、终身学习;四是慕课课程证书得到高效承认,学习更自主。其缺点包括:一是传统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欢快的气氛,慕课没有;二是传统课堂中集体聆听相互感染的气氛,慕课没有;三是传统课堂中临时生成的问题和精彩,慕课没有。

一、慕课在高等院校的现状及特点

2012年,edX宣布新增15所高校在线课程项目,增添包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6所亚洲大学。面对MOOC潮流的强劲进入,中国大型开放网络建设的窗帘慢慢开放。2013年,MOOC继续在不停地扩展并摸索其贸易模式,而我们正站在全球MOOC运动机遇与挑战的这个交叉点。面对这样一个特殊时期,这样一种新兴教育模式,每个人都会有疑惑:MOOC与大学教学的当前系统可以是一个很好的融合吗?慕课可以成为动力,以转变教育创新的未来吗?学校、社会、个人如何利用MOOC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这一切的一切,值得我们一同深入探索。

慕课因其有着与其他在线教育不具有的特点,如:开放透明、范畴广阔、免费易得、教学交互、资源完备等,深受学习者和教育者们的喜爱。特别是高校,称得上是慕课成长肥沃的土壤。研究表明,慕课的流动,从而使我们的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的现行体制产生颠覆性的变化。有这样几种观点:观点一:认为慕课模式是授课方式新的尝试。它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先进的教育资源普遍共享。某些研究人员指出,慕课是不同于普通在线课程(40分钟~50分钟,把节目在线)。“慕课”的创新在于:每个视频大约保持在十分钟左右,这样的安排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有研究表明:十分钟刚好是一个人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段;一段视频结束后会有相应的习题、反馈及讨论,并且学生要完成一系列小测试,以检验他们是否完全理解课程中所讲授的知识点。无论在线还是离线,都有来自权威教师、学术专家或其他共同学习者的解答,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得到更好的实现。不但如此,这些优质教育资源还是可移动的,学习者甚至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地学习,还可以重复学习。这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学习的新模式,也是适合他们张扬个性、发挥特点的学习新模式;观点二:慕课提供了教育资源质量的普及的新选择。我国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在很多不发达地区,教育不公平现象十分普遍,而慕课的出现解决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平均的问题,那些不够发达、缺少名师的地区的学习者可以通过这种大规模的网络课程走进名师专家们的课堂,使偏远山区的孩子們听到名师大家的精彩授课,学到来自一流高等学府的前沿知识,有利于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

二、慕课挑战高等教育现行体制

慕课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是在教育系统中的一件大事。它注入新鲜的血液进入教育体制改革。但它的出现,暴露出教育体系和发展的问题,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如何将它应用到极致,并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问题。

教育需求主要指个人、群体或社会自身状况与期望之间的差异,几乎每个人对教育都有不同的需求,而这需求与年龄段、生活环境、知识基础存在很大的关联。因此,在社会的发展、供应和教育需求的过程中有一个巨大的矛盾,在这个阶段,教育的总供给仍然严重不足。成年人在中国的持续教育方面,只有7.4%的劳动力受过高等教育,因此仅仅依靠在课堂上接受教育的传统形式已经很难满足人们更高的学习需求。而慕课没有限制学生的数量,并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各类学生都能找到他们想要的内容,有效地学习和自我提高学习。

当然,慕课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教育现存的一些问题,引领了一个全新的教育时代,但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会有它好的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因此,我们在享受慕课带给我们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审视它的弊端,并努力寻求应对措施和解决办法。

研究表明,慕课的引入使我们的教育特别是高校现行的教育体制和大学面临五大挑战,意思是“学习”的教学的价值取向,影响“传授”的教学的主要途径;智能化设计的课程使传统的“注入式”和“满堂灌”无立足之地;与此同时,慕课威胁着教学的现有评价方法。高校人才竞争和交流更强,迫使大学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虽然不清楚慕课的作用到底有多大,但他在高等教育的巨大影响已经越来越明显。当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相同的内容,当越来越多的慕课课程取代传统课堂授课,当学生更愿意在电脑上看慕课视频而不愿意走进教室学习的时候,学校的教育者们能坐以待毙吗?还能坚持原来的老路吗?这就要求高校的教育者们努力寻找新的教学手段以紧跟时代脉搏,尽快适应这种慕课新的教学模式,找到传统教学的融合和学习的教学方法、新途径。

三、以慕课为手段深化高等学校教学课程改革

慕课给我们带来新的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经验,应充分利用,并努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一要更加注重“学”的基础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当然是慕课的特色之一,应充分利用慕课,并进一步在教学中心强调学生。二要更注重设计精巧的课程。采取新的和独特的形式。在教学中,运用不同的工具使课堂更具有吸引力。三要更注重评估学生的盈利能力的科学原理的方法,如评估、定期审查和每个小视频相结合的最终评价的过程,有相关的实践和测试。四是要愈发看重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我们可以解决缺乏学习的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差的问题。同时,它将有助于高质量的学生的潮流流动减慢。

当然在开展慕课的同时,我们应该摆正对慕课的认识,在高等教育中积极地应用慕课、发展慕课、提高慕课制作水平,但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慕课是信息技术和教育产品的深度整合,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在大量使用其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不应过于强调慕课的作用,更不应该漫无目的地使用,任何地方都打着慕课的旗号。信息技术是教育的手段,而非目的。慕课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大量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这是很有意义的,以促进教育事业的稳步前进,特别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但它仅是教育方法和手段。如果为慕课而慕课,应用开放给所有各类教育教材、教育活动、教育设施,不论其教育效果,都应该进入一个死胡同,这是本末倒置。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慕课是改革教学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不是工具,更不能完全替代教育课,利用其技术优势,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服务是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姜明文,李兴洲.“慕课热”之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

[2]李娜,韩清恩,王日升.微课与慕课在高等教育中的结合应用探究[J].山东工会论坛,2015(3).

[3]汪琼.MOOCs与现行高校教学融合模式举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6).

[4]张皓.慕课引发的教学方法变革研究[J].电子制作,2014(22).

[5]巩学梅,陈振,张新光.慕课(MOOCs)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探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4(3).

[6]杨满福.对MOOCs浪潮中微课的深度思考——基于首届高校微课大赛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23).

[7]李興洲,王丽.慕课的职业教育适应性研究[J].福建教育,2015(6).

[8]李华群.慕课在高等教育发展应用中优劣势比较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8).

[9]沈茵.探索构建慕课下的高职英语语法教学[J].校园英语,2015(7).

[10]刘百陆.慕课遭遇口述史——高校历史学课堂“形式与内容”更新之思考[J].考试周刊,2015(8).

[11]乜晓燕,倪志英,李德才.MOOCs背景下高校教师发展的困境与路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9).

本文是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适应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统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大数据时代统计学专业设置及课程调整研究》的中期成果。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