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崇儒尊释双龙告示碑》考释

2017-04-19季芳潘晓旭

文教资料 2016年33期
关键词:异体字

季芳+潘晓旭

摘 要: 清《崇儒尊释双龙告示碑》是清嘉庆元年所刻。儒释道在中国历史上对国人影响至深,从碑文中可以看出乾隆、嘉庆两代皇帝对于儒释道三教都极其看重。本文通过这块碑的释读了解清代使用俗字异体字的情况,另外碑文记录的内容对了解清代宗教情况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深挖掘,当时儒释道三教受到挑战的原因随之浮现。

关键词: 崇儒尊释 儒释道三尊 异体字 湖广填四川

清《崇儒尊释双龙告示碑》原系位于重庆巴南区石龙镇明月寺,后被巴南区文物所典藏于重庆市巴南区彭氏民居外。该碑碑身高200cm,宽115cm,厚22cm,碑身与碑座重约五千斤。碑首两侧分别刻有日月二字,碑身左右两侧浮雕有祥龙、云纹,碑座刻有浮雕花卉,古朴美观。该碑属“日月祭祀戒律告示碑”,碑身刻12行文字,字数400余,多有磨泐现象。

一、碑刻原文

欽命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闻抄奉搃督部堂孙宪摺。乾隆五十九年元且由内阁抄出摺并礼部』尚書恊办,大理司比丘掌禅大和尚奏请恩诏款之例并普免庵覌雑派及轮祀天下名山,各菴观等刹』俱加恩祀,间有损坏者着该地方官查明修理以蕩神威。朕履端淂闻各处菴覌等院向来竟有一等』愚俗痞棍无耻蠆漢作孺子之行,妄稱山主名色,诈言施宅為菴,在各寺骚擾生端往来出入肆行无忌。此』等愚輩神人之所同嫉,天地之将不容。倘復包藏祸心窺窃神噐一經顯□着该地方官详確查实,按律』尽懲,决無姑寬之例。俟發下交内阁照例辦理並囬覆。修理之例届期一並□發谨奏。奉』旨欽遵。相應行文川督轉飭各府州縣各官吏師生及軍民人等一体?知共知今王乐善之』心國家崇儒尊釋之念欽□勿违摺佟

大戒比丘上海下福老师父乾隆五十年受持此寺□令功果□祸□□□年耋恐日後』紊乱因刊碑将明月寺□□徒孫照文住持掌理□□□□如有……者凭甲衆』诸山逐出定不许入寺□□存照』

嘉慶元年丙辰□……下院□旦』明净光

二、碑文解读

(一)文字释读

碑文中有大量的俗字、异体字,有些确有其字收录在字库中,有些写得比较随意并不规范,如有些字用的是古字形,有些字已作简化,还有些字半简半繁。以下主要释读这类字。

1)● “乾隆五十九年元且由内阁抄出”该字碑文上看极像“且”字,但联系上下文发现不通,查阅资料发现《抄奉搃督部堂孙宪摺》是乾隆五十九年正月初一颁发的。这个字应是“月”和“一”的合体字。

2)●“●”,同“恩”。文中“奏请 恩诏款之例”,“恩”之前空一格,意为“皇恩”,对此类词需避讳空格以示尊敬。

3)●由“上”、“示”、“欠”组合而成。形似“款”,“款”的一种小篆写法●,再联系上下文,可以确定此字为“款”的异体字。

4)● 疑作“派”,联系上下文“普免庵覌雑派”,可释作分配,摊派。

5)●“该”,左边是“讠”右边类似隶书●的右半部,而“言”简化后的偏旁写法就是“讠”。再联系文中,此字出现两次“着该地方官查明”,“该地方官详確查实”,因此释作“该”应该是正确的。

6)● 应为“淂”,用同“得”。《宋元以来俗字谱》:“得,”《古今杂剧》﹑《东牕记》﹑《目连记》等作“淂”。碑文中的字形左边为“氵”,右边写得较为简化,“朕履端淂闻”大体字形相似且文意相通。

7)●“蠆”,“虿”的繁体字,古义蝎子类的毒虫,此处引申为恶毒。

8)● 同“漢”,应为俗字。文中“无耻虿汉”,符合文义。

9)● 应为“辈”的异体字。“此等愚輩”泛指这一类愚笨的人。

10)● 左“彳”右“光”,但无此字,疑作“侊”,同“觥”,大之意。

11)●字形写得极不规范,但能看出是“包”,文:“包藏祸心。”

12)●为“佯”,字形比较清晰,但是意不通,联系上下文,此处应该是“详”,“着该地方官详確查实”,详细之意。应是刻工刻错。

13)●同“旨”,重起一行并高于它行字首,反映出对王权的敬畏尊崇。

14)● “●”同“定”,一定。

(二)碑文内容

碑文大意为宣传保护寺庙庵观,遵守教律教义,严惩巫教、迷信捣乱并委任明月寺住持宣扬解说。碑文包含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引用《抄奉总督部堂孙宪折》,时间为乾隆五十九年,意为当时发现很多人破坏寺院,乾隆特下旨着令地方官予以整饬。后半部分记碑的由来,明月寺住持受托宣扬旨意,立碑的时间应该是嘉庆元年。(原碑旁的解说词中认为此碑刻于乾隆嘉庆元年其实有误。)

三、碑文的主题

(一)“儒释道三尊”的思想

原碑旁另有一块解说牌,说明此碑的由来与内容,将此碑定名为“崇儒尊释”双龙告示碑。笔者通过研读,发现碑文中除了明显提到的“崇儒尊释”外另有“重道”之意。因文中多次出现“菴观”二词,“菴”同“庵”,庵,指女性出家人常住的小佛堂。观,道教的道场。庵观指女道士的道场。所以这些地方包含道教场所。至于文中写到的“王乐善之心,國家崇儒尊釋之念”应该是此碑命名的由来,此处应是省略的说法。另外,法令的宣扬委派的是明月寺住持,故文中重点提到“释”。“崇儒”若没有哪句话明确说明,也需在文字之外寻找。

儒释道思想一直以来对中国人影响最深,甚至有说法中国的传统文化实际是儒释道三家学说的合流。唐代始有“虎溪三笑”之说,到宋代李龙眠首作三笑图。书载,慧远居东林寺时,“影不出山,迹不出谷”,“每送客游履,常以虎溪为界”,如过桥则山上之虎必吼。一日,慧远送陶渊明、陆修静二人,不觉过了虎溪桥,虎大吼,三人大笑而别。三人中,儒家陶渊明、佛家慧远、道家陆修静,寓指儒释道三教合一。

此碑文反映的正是“崇儒尊释重道”。儒家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成为屹立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儒生们学而优则仕,平民们也希望借科举改变命运,人们对儒家的尊崇无以复加,一言一行要符合儒的准则。碑文中提到的“愚俗痞棍无耻虿汉”妄称诈言骚扰生事,违背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儒家礼的标准。文中“普免庵覌雑派及轮祀天下名山,各菴观等刹俱加恩祀,间有损坏者着该地方官查明修理以蕩神威”,道出了政府对佛堂庵观的优待。“朕履端淂闻各处菴覌等院向来竟有……”听闻寺院庵观遭到扰乱破坏君上震怒,可见佛道在清代的重要影响,遭到的破坏政府着地方官立即查明修理,有扰乱秩序触犯神权的一律送官法办概不留情。

(二)戒律碑的成因

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重庆、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因此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即所谓的“湖广填四川”。移民们到了四川重庆各处,为了生存与当地的土著展开了旷日持久的纷争,而其中纷争的重点是资源的争夺。巴蜀地区多山脉,地形奇险,土著与移民为争夺珍贵稀少的耕地便大打出手。除了土地引发的冲突外还有一系列社会冲突,碑文前段中提到的《抄奉总督部堂孙宪折》出自于湖广会馆藏《圣旨碑》,其中提到“愚俗痞棍无耻虿汉”,“妄稱山主名色,诈言施宅為菴”,这些人无疑便是当地土著,他们编造谣言说自己祖上曾经将家宅施舍作为庵堂,而如今骚扰滋事,霸占寺院,掠夺财富,引起各方不满。实际上说的是资源不够,为缓解压力,土著们便把主意打到了寺院庵观身上。了解了这个背景,也就明白了此碑的由来。

四、结语

该碑距现在二百多年,保存较为完好,今矗立在巴南彭氏民居门外,现划归重庆工程学院,每日学子往来熙熙攘攘,往往对此熟视无睹,偶有外来行人,偏爱驻足黄墙黑瓦高门大院,少有人留意墙外默立石碑,唯有长满苔绿的残缺石马与之为伴。笔者发现此碑之后,厘定文字,考查内容,使这段历史重现天日。

参考文献:

[1]张廷玉.清朝文献通考[Z].北京: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五年发行.

[2]清高宗实录(卷一百二十三)[Z].北京:中华书局,1968.

[3]周勇,主编.重庆通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

[4]有庆,王梦庚.重庆府志[Z].清道光二十三年刻本.

[5]毛远明.碑刻文献学通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9.12.

[6]汉语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10.

[7]田光炜.“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过程[J].四川师院学报,1981(2).

猜你喜欢

异体字
东巴文字典异体字的整理与编纂规范
异体字字形类似偏旁的互用类型综合字图构建
《汉语大字典·异体字表》未收的古文隶定字分析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特殊异体字研究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日本《金光明最胜王经音义》与异体字研究
常用隶书异体字表(二)
《音同》中的异体字与讹体字
《汉语大字典·异体字表》所收籀文隶定字考察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异体字认同补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