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帕替尼治疗胃癌1例

2017-04-19王薇孙红

中国肿瘤临床 2017年4期
关键词:阿帕胃底复查

王薇 孙红

·病例报告与分析·

阿帕替尼治疗胃癌1例

王薇 孙红

阿帕替尼 靶向治疗 胃癌

患者男性,64岁,主因“确诊胃癌晚期1年余”于2015年8月就诊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暨老年肿瘤科。患者于2014年7月出现上腹部不适,完善腹部CT示:胃底占位,考虑Borrmann 2型胃癌,腹腔内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腹膜后多发小淋巴结,转移不除外;肝脏内多发占位,考虑转移。2014年7月30日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检查胃镜示:胃底前壁及穹窿部可见溃疡型肿物,溃疡深,表面覆白苔,周围黏膜呈火山口样隆起;胃窦部浅溃疡。活检病理示:(胃底)低分化腺癌,Lauran分型显示弥漫型,免疫组织化学显示:HER-2(+)。PET-CT示:胃底部胃壁增厚并代谢异常活跃,考虑为恶性病变(胃癌);胃小弯侧及胃左动脉旁多发淋巴结转移;多发肝转移。故明确诊断为胃底低分化腺癌Ⅳ期。既往史示:高血压病5年余,最高达140~150/90 mmHg,服用拜新同治疗,血压维持120~130/80 mmHg,近半年未服用降压药物,血压基本正常。既往治疗史:患者于2014年8月11日起行S1+ DDP方案化疗5个周期(替吉奥60 mg bid d1~d14,顺铂60 mg/m2100 mg d1,21 qd),2个周期评效为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4个周期维持PR,因患者第4个周期化疗期间消化道反应Ⅲ度,故第5个周期化疗顺铂减量20%(替吉奥60 mg bid d1~d14,顺铂50 mg/m290 mg d1,21 qd),患者第5个周期化疗消化道反应仍Ⅲ度、血小板抑制Ⅱ度,给予对症止吐治疗及巨和粒升血小板治疗,但患者血小板恢复慢,故第6个周期化疗脱落,末次化疗时间为2014年12月30日,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近6个月。2015年2月患者复查提示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于2015年2月9日行DXL化疗4个周期(多西他赛35 mg/m260 mg d1、d8,21 qd),化疗期间白细胞抑制Ⅰ度,给予口服升白细胞药物治疗后恢复,2个周期评效病情稳定(stable disease,SD),4个周期综合评效PD,PFS近3个月。于2015年5月8日起行CPT-11+Xeloda方案化疗1个周期(伊立替康100 mg/m2180 mg d1、d8,卡培他滨900 mg/m21.5 g口服bid d1~d14,21 qd),化疗期间腹泻Ⅱ度、骨髓抑制Ⅳ度,合并粒缺性发热,于第12 d中止化疗,给予GCSF、GMCSF升白细胞治疗、给予泰能抗炎治疗、给予易蒙停、涩痢固肠丸、培菲康、整肠生止泻治疗后逐渐恢复。2015年6月25日患者曾复查提示肝脏大部分病灶缩小,此后中药治疗。入院后诊治经过:2015年8月5日复查提示PD,PFS近3个月。患者于2015年8月17日开始服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艾坦)850 mg qd治疗。服药第2 d出现高热,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考虑肠道感染可能性大,暂停阿帕替尼治疗,并给予抗炎治疗及退热治疗。患者体温逐渐降低,停药1周后于2015年8月25日再次开始服用阿帕替尼425 mg qd治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此剂量服用12 d后,于2015年9月6日加量至阿帕替尼675 mg qd治疗,逐渐出现血压升高,开始服用拜新同、牛黄降压丸等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于130/80~140/ 90 mmHg。2015年9月22日患者复查评效PR(RECIST标准)。2015年9月23日患者检查血常规,因血小板降至55× 109/L,停药2周,给予巨和粒升血小板治疗,待恢复后于2015年10月8日再次开始服用阿帕替尼治疗,剂量减至500 mg qd,此剂量服用37 d,期间出现低热、反酸、烧心、胃痛、ALT轻度升高、手足皮肤反应、疲乏、纳差、腹泻,对症治疗并于2015年11月13日开始减量至425 mg qd治疗。减量后患者无发热、血小板减少,仍有轻度反酸、烧心、胃痛,仍有手足皮肤反应,耐受性良好。2015年11月19日进行3个月复查评效PD(肝脏病灶增大,但仍较阿帕替尼治疗前缩小)(图1~3),PFS达3个月余。患者继续服用阿帕替尼425 mg qd并出院。2016年1月11日患者最后一次门诊随诊,因一般情况较差,建议患者停止服用阿帕替尼治疗。

图1 阿帕替尼治疗前MRI表现Figure 1 MRI before treatment with apatinib

图2 阿帕替尼治疗1个月时MRI表现Figure 2 MRI at 1 month after treatment with apatinib

图3 阿帕替尼治疗3个月时MRI表现Figure 3 MRI at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with apatinib

小结 阿帕替尼的疗效:阿帕替尼上市适应证为晚期胃癌三线及三线以上的治疗。根据Ⅱ期临床研究报道,安慰剂对照组的mPFS为1.4个月,阿帕替尼850 mg qd组为3.7个月,阿帕替尼425 mg bid组为3.2个月[1]。另一项Ⅲ期临床研究报道安慰剂对照组的mPFS为1.8个月,阿帕替尼850 mg qd组为2.6个月[2]。本例患者为四线治疗,PFS达到3个月,且服药剂量远低于850 mg,说明患者从中获益明显。

阿帕替尼不良反应:阿帕替尼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两个方面[3]:1)血液学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2)非血液学不良反应(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皮肤反应、疲乏、腹泻)。其不良反应的处理可参照《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3]:1)出现1~2级的不良反应可以维持原剂量;2)出现3~4级不良反应建议暂停用药,待不良反应恢复到≤1级,下调一个剂量后继续用药。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血小板抑制Ⅲ度,经过停药、升血小板治疗、减量阿帕替尼等措施,未再出现明显血小板下降,即是按照共识的方式进行处理。

另外,患者服用阿帕替尼过程中出现血压升高,上述共识对此的防治建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心血管毒性小组推荐,在使用VEGF/VEGFR抑制剂治疗开始前,应当明确患者的基线血压;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血压稳定和血压<140/90 mmHg。应当从用药前开始血压监测,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尤其是治疗初期的2周内,要求进行每日监测。因此,对于原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在给予阿帕替尼治疗前,必须遵循个体化的原则应用降压药,预先使血压得以良好控制(血压<140/90 mmHg);但是对于血压正常的患者,不推荐预防性降压治疗。

患者在服用阿帕替尼期间出现的手足综合征、疲乏、腹泻,在共识中无特异性治疗手段,本例患者采用中药治疗,有一定疗效,提示中药可能是阿帕替尼不良反应处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实。

[1]Li J,Qin SK,Xu JM,et al.Apatinib for chemotherapy-refractory advanced metastatic gastric cancer: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parallel-arm,phaseⅡtrial[J].JCO,2013,31(26): 3219-3225.

[2]Li J,Qin SK,Xu JM,et al.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phaseⅢtrial of Apatinib in patients with chemotherapy-refractor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ad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 or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J].JCO,2016,34(13):1448-1454.

[3]Qin SK,Li J.Clinical application expert consensus for the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cer using apatinib[J].Chin Clin Oncol,2015,20(9):842-847.[秦叔逵,李 进.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5,20(9):842-847.]

(2016-09-29收稿)

(2017-02-15修回)

(编辑:武斌 校对:周晓颖)

10.3969/j.issn.1000-8179.2017.04.136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中西医结合暨老年肿瘤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00142)

孙红 sunhong2273@163.com

王薇 专业方向为常见实体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癌痛药物治疗。

E-mail:beilou207@163.com

猜你喜欢

阿帕胃底复查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考试中的纠错和复查技巧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勘 误
急诊内镜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分析
甲磺酸阿帕替尼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凋亡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3D腹腔镜下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