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特色园本活动有“声”有“色”

2017-04-18林朝霞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环境创设多媒体

林朝霞

摘 要:幼儿园教育活动应当反映当地文化背景与特色,把幼儿的日常生活体验和所在地区的文化融入开展的课程与活动中,需要在先进办园理念的指导下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园具有特色的园所文化,使得乡镇幼儿园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特色园本;多媒体;环境创设;特色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2-019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2.12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幼儿园应当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的有利条件,丰富和拓展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当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教具。

如何更好地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进一步挖掘课程资源,深化课程园本化的研究与实践,有效满足贫困县区园所发展、幼儿发展、教师发展的需要。如何让我们乡镇园所的园本课程开展得有“声”有“色”。这是我们作为乡镇示范园迫在眉睫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 “特色园本”解读

要开展特色园本,即指幼儿园要以《纲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利用本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并且把这些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环境创设和幼儿游戏中,经过实践研究,逐步形成幼儿园在环境创设、园本课程设计、幼儿游戏等方面的独特鲜明的具有浓郁本地文化特征的园所文化特色。幼儿园本土化能引导幼儿从小接受本土优秀的文化熏陶,培养幼儿爱家、爱乡、爱国之民族情感,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联系,真正形成大教育合力,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农村乡镇幼儿园的整体发展。

二、如何让我们的特色园本有“声”有“色”

(一)“多媒体”助力,建立幼儿园本土化教育资源库

教育本土化的关键在于以本土文化为载体,寻找具有地域色彩的本土文化资源,考察并研究这些本土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为幼儿园特色园本教育提供“资源库”。

本土文化受时间、空间等问题的影响,给资源的收集整理带来了很多困难。为此,我们用多媒体捕捉了许多让幼儿惊讶且兴奋的本土文化:黄河母亲雕塑、兰州市水车园、黄河石林、会宁红军长征会师塔、美丽的黄河石、古老的羊皮筏子、靖远乌兰耸翠、虎豹口红军西路军强渡黄河遗址、黑城子古城遗址、法泉寺石窟、仁和四合院,保存有西周至春秋时期游牧民族的典型文化遗址——吴家川岩画,还有被誉为“中国农民第一桥”的平堡黄河吊桥等等。并将上述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打包。建立了“幼儿园特色园本教育资源库”。

有声有色,形象直观的多媒体画面和声情并茂的视频画面及解说声效,使幼儿在活动中看得清楚、听得真切。

(二)让环境创设“色”彩纷呈

幼儿园的环境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沃土。因此,我们将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的环境建设中,让幼儿感受到生活中的人文景观,感受丰富多彩的家乡文化。设计并装饰了具有黄河文化气息的走廊、过道、楼梯、门窗等,既体现了本土文化的底蕴,又富有现代气息。比如,根据我们的办园理念设计“五彩缤纷”系列主题:以“绿色、希望”为主题的富有鲜明的园所特色的园徽、园标、园歌;创设以“红色、爱心”为主题的班级区角;布置以“黄河、家园”为主题的“黄河流域文化”民俗展厅,民俗文化活动角;“蓝色、和平”为主题的地球村主题展板;“粉色、梦想”为主题的幼儿才艺表演区等。让缤纷的“色”彩点亮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方方面面,形成视觉上的特色。

(三)丰富多彩的特色园本活动

重视营造可供幼儿学习与生活的情境,把生活中蕴含的本土文化转化为可让幼儿操作的内容。如“农家乐”“美工坊”“黄河石林”等系列主题区域活动中微缩本土的名胜特征,并在这些区域中提供半成品原料供幼儿操作。同时我们还改建了幼儿专用美工坊、石头坊,让幼儿在玩弄鹅卵石、树枝、沙土、稻草、树叶等本土原生材料的过程中进行大胆的艺术想象和创作,体验创造的快乐。每周一次的户外涂鸦画,每天区域活动时开展的石头画、泥塑、剪纸、拼贴、折纸、创意画等兴趣活动都是幼儿喜爱和欢迎的。在他们手中,本土文化被演绎得更适合幼儿的审美心理,其作品极具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

(四)让课程资源有“声”有“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首先,我们吸纳瑞吉欧方案教学的先进理念,抽调骨干教师成立“特色园本研发小组”,对课程资源进行园本化改造,课程内容把甘肃本土最典型的,适宜于幼儿学习探究的内容列入特色园本开发体系。我们查阅了《甘肃地方志》《靖远地方志》,依据甘肃本土的饮食、娱乐、科技、语言、风景名胜等方面的风土人情,从幼儿生活实际出发,选择了具有时代特点、适合幼儿学习、突出本土特征的内容,将其分为三大类,即科技类、民俗类、风景名勝类。其次,课程实施的途径以游戏式主题活动为主,将所发掘的本土资源整合为三大教育主题。即“黄河母亲”“神奇的黄河石”“家乡风情”,每个主题含有一系列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区域活动等,强调领域间整合、内容整合、区域间整合。

(五)家园共育特色游戏活动有“声”有“色”

我们每学期都要开展系列家园共育亲子游戏活动。“我是环保小卫士”“我和石林有个约会”“我爱我的母亲河”“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等主题周活动。每月进行童谣比赛、涂鸦画展、特色晨操表演、亲子手工大比拼、民间游戏等。这些活动得到了家长、幼儿的喜爱和欢迎。展示了幼儿园特色园本活动的丰硕成果,为幼儿园创设了更加浓厚的人文环境和教育氛围。

总之,在学前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作为贫困地区的乡镇农村园所,在先进的办园思想指导下,根据自身的地域传统和优势,运用先进的办园理念,努力探索,用于创新,积极实践,将本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民俗、习惯、景观、人文环境等地方资源引入教育,真正做到让特色园本有“声”有“色”。从而在办园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园所文化、教育思想、培养目标、师资建设、环境创设等多方面综合的、独特的、稳定的、优质的,并带有整体性的个性风貌与优秀的办园风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 张海红.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整合利用的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环境创设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幼儿园形象识别系统与环境创设整合的探讨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