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舆情信息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7-04-18宋宇
宋宇
摘要:新媒体技术的草根化、低门槛让人们能更加随时随地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能更轻易便捷的获取到各类信息资源,这既给舆情信息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新媒体环境下,舆情信息的更加多元化、隐匿性更强、不可控性增加、交互性更甚。毫无疑问,这使得舆情信息工作开展过程中信息收集、分析、监控难度都不断增加。为了更好的开展舆情信息工作,积极应对出现挑战,健全舆情信息工作队伍、完善舆情信息工作机制、强化舆情信息工作技术等显得尤为重要,促进舆情信息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关键词:新媒体;舆情信息;舆情信息工作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02
关于舆情,学术界有多种观点,总的来说,舆情是指社会公众对社会现象或事件等发表的意见、看法,表现出的情绪、态度等。特别是一些与社会公众利益相关的事件、消息,公众的舆情会更多。舆情信息,则是由专门人员对社会公众发表的意见建议等进行收集整理而得到的信息。舆情信息收集整理,是该项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本文以新媒体环境为研究背景,旨在发现新媒体对舆情信息工作影响,探索新媒体环境下舆情信息工作的新方向。
舆情信息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安定,是各级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都必须关注的重要工作。我国于2004年6月成立舆情信息局,在中宣部的领导下系统的专门性的开展舆情信息的收集、分析工作,以便及时掌握和引导社会舆论动向,避免因消极错误舆论带来的社会不安定。经过10多年的发展,网络信息办公室等机构也在各级省市区建立,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可见,我国对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视。
一、新媒体环境下舆情信息的特点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舆情信息有了新的特点,把握住这些新特点是舆情信息工作开展的前提,也可以让我们在开展舆情信息工作时少走弯路,直击重点。
1.多元性。手机、平板等媒介借助移动信息技术实现了无时间、无地域限制的信息发布接受方式,对于所见所闻能畅所欲言。每个人都能成为舆论信息的发布者,信息发布主体日益多元化。信息内容上,新媒体的便捷为各种社会思潮和不同意识形态的言论提供了通道,其中不乏反动消极、蛊惑煽动性言论,舆情信息内容更加多元化。2.隐匿性。传统网络依赖电子计算机,对于发布反动消极信息者还可通过IP地址寻找当事人。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依靠移动信息通讯网络、借助各交流平台等,让信息发布者、参与者的身份变得更加难以追踪和寻找,舆情信息的隐匿性更强,管理难度更大。交互性。微信、微博、朋友圈、公众号、论坛等都是新媒体技术的产物,并逐渐发展成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成为了我们日常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一则关心我们利益的消息,在朋友圈的一再转发足以引起一场社会热议。人们也更愿意参与到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回复他人的言论,如此,舆情信息的交互性更甚。3.不可控性。舆情信息主体、信息内容的多元化,舆情信息的隐匿性以及其交互性,势必会使舆情信息变得更加不可控制。我们无法及时确定信息的发布者,也无法严格控制进入到新媒体中的信息都是正确健康的,也无法要求每一个社会公众都去理性的对待所看到的舆情信息。这样一来,舆情信息的可控性就更难把握,舆情信息工作的开展也就不那么容易。
二、新媒体环境下舆情信息工作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环境下,舆情信息有了自己的新特点,将直接影响舆情信息工作的开展。舆情信息工作虽然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为其服务,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具体如下:
舆情信息收集难度增加。新媒体技术的时代,也是大数据的时代。新媒体的便捷、开放,为更多社会公众提供了发表言论的平台。根据2016年8月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而这些数据仍在递增。而每一个新媒体用户所发表、转发的信息量也是不断增多的,特别是使用微信、QQ等聊天软件发表的及时言论信息,而这类信息又是很难收集的。可以说,新媒体环境下,想要实时全面的收集舆情信息基本上不可能完成。
舆情信息分析难度增加。现阶段,对网络舆情信息的筛选主要通常采用关键字来进行分类分析,但是这样一来很多重要的舆情信息内容可能成为漏网之鱼。新媒体时代,网络用语更为丰富,不少舆情事件的传播都可以避开筛查而传播,已有的电脑筛查分析已无法做出有效判断和预警。而目前专业的人工分析师数量有限,加之个人所处的交际信息圈不一样也会产生理解上的差异。如此一来,尽管电脑与人脑的配合,在新媒体时代也能招架这纷繁多样的信息,更不用说深刻透彻的分門别类的去分析舆情信息了。
舆情信息监控难度增加。新媒体时代,信息通信技术的传播速度、覆盖面是相当惊人的,舆情事件大都突发性的并能在短时间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甚至恐慌。就好比日本核泄漏后的一则食盐被污染的虚假消息,瞬间传播开并导致社会居民大规模疯抢。可见,信息传播之快、影响范围之广。加之,新媒体时代,舆情主体更加多元化、隐匿性更强等,有时候舆情事件发生后找寻肇事者都需要费很大气力,监控难度也就可想而知。
三、新媒体环境下加强舆情信息工作的对策建议
新媒体环境下,舆情信息各项工作的难度都在加大。为了积极迎接新挑战,提高舆情信息工作的水平,新媒体时代舆情信息工作需要在积极相应国家的号召下,从工作队伍、工作机制、工作技术上寻找突破口。
健全舆情信息工作队伍。舆情信息工作的开展需要现代信息技术,但更需要会使用的专门人员。尤其是现阶段,舆情信息量大、内容更是复杂,人工分析师的缺口也逐渐彰显。所以,健全舆情信息工作队伍十分重要。上至政府部门、下至各企事业单位都应适当增加从事舆情信息工作的专门人员,并健全机构部门。如通过专门的考试、面试选拔具有一定舆情信息素养的人员、分析师,从数量上保证舆情信息工作的开展。人员选拔后,还需要进行专业知识、技术的培训,以在质量上保证工作的开展。除了业务素养的提高,政治素养的培育也是很重要的,因为舆情信息工作要“服务大局、关注大事、反映大势”。如此,从数量、专业素养、政治素养培养舆情信息工作者,壮大工作队伍,切实做好舆情信息工作。
完善舆情信息工作机制。舆情信息工作机制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交流引导机制、研判预警机制、监督保障机制、跟踪反馈机制等都必不可少。完善舆情信息工作机制,必须从这几方面入手。交流引导的目的在于引导正确舆论导向,需要将技术的拦截和人工的引导相结合。研判预警是舆情信息工作开展的重要一环,在收集、分析舆情信息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把握重点,及时控制。监督保障才能保障舆情信息工作的能持续有效的开展,既要对人员进行监督、也要对工作过程进行监督,更要对工作效果进行监督以保障和维持。跟踪反馈,则是在舆情事件发生后,对事件、当事人、主要参与者进行后续的关注和教育引导,以防止再次类似事件再度上演。
强化舆情信息工作技术。我国对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舆情信息工作也在不断推进,不少舆情信息分析软件、平台相继开发,如方正智思舆情监测分析系统,该系统由政府主导以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为依托的开发的,通过对部分网站、论坛进行监测获取舆情信息数据,帮助政府掌握社会舆情信息热点。但是,新媒体环境下,面对如此纷繁发杂的舆情信息,更多有技术含量的舆情信息监测、分析系统正被需要、亟待开发,以更好的服务于舆情信息工作。如通过开发专业搜索引擎,记录公众参与次数、内容等;开发完备的自动信息处理软件,筛选、分类信息;同时积极开发完善舆情预警软件,对超过一定关注度的舆情事件形成自动预警并上报相关部门。将科技运用到舆情信息工作中,是舆情信息工作必须探索的方向,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人力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魏超.新媒体技术发展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影响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1.
[2]王小兰.舆情信息工作的实践困境及现实建构[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