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士族集团与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

2017-04-18李崟昊陈赟

新一代 2017年3期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李崟昊+陈赟

摘 要:士族集团的形成是东汉豪强地主势力存在和发展的结果,随着东汉末年中央集权的衰落,士族集团逐渐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占据主导地位,中央失去对地方的控制,从而形成了汉末以来四百余年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分裂;士族集团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自秦汉以后最长的分裂期,从东汉末诸侯联合讨董卓开始,到隋文帝统一全国结束大约为四百年。中国一般朝代末年大动乱最多三、四十年就能重建,而此时却花上十倍的时间,究其原因士族制度是一个重要历史因素。

一、经济上:封建经济的分散性即具有人身依附关系的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恶性发展,使得士族集团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东汉初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之所以巩固,是因为在战乱之后,国家掌握了大量土地,通过屯田、授田、鼓励垦植、释放奴婢,国家控制了大量农民,农民向国家源源不断地提供租税、兵源及摇役,所以此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有力与有效的。到东汉中后期,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发展,土地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世家豪族手中,国家对土地的控制已经无能为力,大批“编户齐民”,则成了世家豪族的依附农民。曹魏后期,“魏氏给公卿以下租牛客户,数各有差,自后小人惮役,多乐为之,贵势之门,动有百数。”这样就使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型,以国家控制大量农民而占主导地位的封建经济转变为以私家控制依附农民为主导的豪强世族经济。

因此,西汉末年以来形成和发展的人身依附关系,在魏晋时期进一步强化了,而且法典化了。这在阶级关系上,扩大了尊卑贵贱的等级差别,促成了世家大族的特殊地位,从而形成了以门第为依据攫取政治、经济特权的门阀士族制度。魏晋之际的“九品中正制”和西晋的“官品占田荫客制”,都是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世家大族政治经济特权的表现。世家大族和士族的存在,都以大田庄为其物质基础。依靠宗族,大田庄经济比较容易形成,比较容易巩固,也比较容易持久。这说明世家豪族的兴起和发展,是东汉末年分裂割据和大混战的经济根源。

二、政治上:士族门阀把持政治,权力世袭,导致政治的黑暗与腐败

东汉中期以来世家大族力量逐渐膨胀,取得权力的世家大族利用权力兼并土地,侵蚀小农经济,国家财政与力役征调能力大幅下滑,使得中央的皇权遭到削弱。从东汉末年到魏晋南朝,中央政府的权力不同程度的衰弱,不仅无法控制和干预门阀士族势力的兴起与发展,而且中央政府的存在完全仰赖于门阀士族集团的支持,如东晋政权长期为王导、谢安、桓温等大门阀士族所把持。

尽管此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朝代变换急迅,但由于门阀士族把持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因此他们并不受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影响,也不因易姓更王对其门第有升降。正如赵翼所说:“而所谓高门大族者,不过雍容令仆,裙屐相高……与时推迁,为兴朝佐命以自保其家世,虽市朝革易,而我之门第如故。”门阀士族确保了士族官僚的世袭政治特权。在门阀制度下,高门子弟尽管无才无德,却可依凭门第从容入仕,享有高官厚禄和优越的物质生活。

门阀士族独占政治权,决定了两晋南朝政权的本质首先要维护士族的利益,在士族统治十分黑暗的情况下,当南北朝对立之际,掌权的士族根本不可能组织人民进行北伐。东晋刚刚偏安时,士族还有高标郡望,想念中原之心,个别人物也有收复中原的行动,但是当他们数世播流江南,并在江南广占田园,享受着各种特权,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后,就只想在一个苟安的小圈子生活了,不能组织北伐了。而且由于政治的黑暗,也无能力进行北伐。

整个魏晋南北朝,士族阶层中不乏开明贤士,如一心统一天下的曹操、刘备,然而这类智者贤士只是极少数。门阀士族偏安一隅,缺乏进取心,这乃是士族在政治上腐败无能的必然结果。

三、军事上:豪强士族拥有私人武装,造成门阀士族的混战从而形成分裂割据的局面

随着豪强世族经济实力的膨胀,他们开始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军权趋于分散。门阀士族不同集团间的连年混战,少数民族多次入主中原,人民的不断反抗,造成了战乱频繁,地主阶级要在这种情况下得以生存与发展,必须拥有不依赖外界的高度自給自足的庄园经济。同时要有自己的坞壁、部曲武装以自保。

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大地主一般没有独立的武装军队,而门阀士族则有其独立的军事力量—坞壁与部曲,这是和自给自足的农奴制庄园经济相适应的。这就势必造成封建割据,使庄园无异于国中之国。

东汉末年,曹操、孙权和刘备之所以能够剪除异己,三分天下,主要靠各豪族集团及其部曲武装的支持。在门阀士族支持乃至把持下的中央政权,对门阀士族的优容就不言而喻了。中央政府不仅不搜捕与国家财政收入攸关的世家豪族所占有的逃户、隐户,反而将政府民屯中的农民赐予他们。这种情况,反映在法制上,便成为两晋南朝的荫客制度。东汉朝廷对这些私家部曲完全丧失了控制的能力。此后三国、两晋时期,除西晋的短期统一外,系处于分裂割据的状况下,封建中央集权是衰落的,因而私家部曲还在继续增加着。西晋时,显宦将帅多拥有私兵,如赵王伦专权,“增相府兵为二万,与宿卫同,又隐匿兵士,众过三万。”又司徒王浑,“辞疾归第,以家兵千余人闭门距(楚王)玮,玮不敢逼。”王浑的家兵,实即私家部曲,西晋朝廷是无力控制的,这一情况越来越严重。由此可见,魏晋时期,由于私家地主武装的发展,封建中央集权的衰落,两者互为因果,交错影响。

四、思想和作风上:玄学和清谈的风气使得门阀士族消极颓废,难以产生致力于统一的仁人志士

在思想和作风上,士族习惯逸乐,沉湎酒色,狂饮,成为上流人士的标志,造成居官无法做官之事,处事无办事之心。这种现象成为消极颓废的表现。

政治与社会结构遭到破坏之际,儒家意识形态也因流于繁琐的训诂考证而失去吸引力,出世清谈的玄学趁机而起,与儒学相互抗衡,维系大一统帝国意识形态也受到挑战。魏晋始,士人阶层中兴起了一股崇尚虚无、空谈名理、出言玄妙的清谈风气。魏末时,士人们清谈是以谈说玄虚抨击名教礼法,借以讥讽司马氏篡权行为;魏以后,清谈则主要是以纯学术的探讨为中心内容。此时的清谈在哲学、文学等方面倒产生了诸多极有学术价值的东西,不过于国家政治、民族前途却无多少裨益。当时士人不关心国事,以清谈为风尚十分普遍,即便一些身居高位的士人也热衷于谈玄说虚,不谋其职。其间虽有曹操诸葛等雄才智士,但为数太少,孤掌难鸣,最终难成气候。

另外,在玄学作为门阀士族独特的思想形态,在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玄学主要研究《老子》《庄子》和《周易》三部书,号称“三玄”。它既崇尚“无为”,又笃信名教。在其影响下,悲观厌世、及时行乐的人生观和消费观成为时尚,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挥霍浪费、奢侈享乐的腐败风气,而门阀士族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正是在这种及时行乐、奢侈腐败的风气影响下,门阀士族的物质欲望极度膨胀。既影响了封建统治的行政效能,又造成封建统治秩序日趋混乱,严重危害到封建统治。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士族是在豪强割据,战乱频繁,中央政权衰弱等这些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并在当时成为社会的统治力量。当然,造成魏晋南北朝分裂的因素还有很多,然而从门阀士族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可以看出它是导致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的一大因素,对东汉末年以来的社会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猜你喜欢

魏晋南北朝
浅析秦汉到魏晋南北朝印章艺术风格变化的原因
论魏晋南北朝“礼”与“法”的结合
魏晋南北朝经学的演变与更新
浅析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的特征
魏晋南北朝隐逸风尚探究
浅析魏晋南北朝书法教育
魏晋南北朝联句诗初探
简论魏晋南北朝上层社会妇女的悍妒风气
魏晋南北朝序文刍议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乐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