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生心理健康培养

2017-04-18王松鸽滕广阳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心育健康心理心理健康

王松鸽+滕广阳

一、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所谓心理健康,不仅指个体没有心理上的疾病或变态,而且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均能保持最高、最佳的状态。具体而言,青少年心理健康包括智力正常、人际关系较好、主导心境愉快、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人格完整、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等方面。

不过,判断青少年心理是否健康,不能简单依据某一方面,而要全面观察,谨慎行事。要掌握青少年的正常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正确看待他们的各种行为表现,慎重区分和对待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切记乱贴标签,乱发议论。同时,必须全面了解青少年,不要主观臆断。

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独生子女的增多,城市贫民、下岗工人、离异单亲家庭、进城农民等弱势群体的扩大,社会信息化、传媒现代化,学生不分好坏的接受各方面的知识的盲目化,学生有的缺乏志向,害怕吃苦,没有劳动观点,贪图享乐;有的理想和现实出现矛盾时,心理承受能力差,心态出现偏差,行为极端;有的不懂得关心他人,没有团队合作精神,心胸狹窄,容不得他人,自私自利,妄自尊大,畸形的好胜心理,缺少必备的做人准则;有的甚至发展到道德败坏,践踏法律,成为家长及社会头疼的“混儿”;有的沉溺于电视、电脑、卡通、崇拜歌星,不愿接受必备的基础知识,厌恶学习……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1.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众多研究资料表明,造成小学生心理问题多与教师教育失当有关。教师的非理性情绪和行为源于教师的非理性观念,它往往是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首先努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开设专家讲座、不定期编印辅导材料等形式对教师加以引导,帮助教师自觉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保持健康的心态。

2.提升教师的心育水平。首先采用“走出去”策略抓好心育骨干队伍的培养,挑选具有一定教育底蕴,热爱学生工作的老师参加心理学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自觉科学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三种途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使每个同学的人格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关键之一就在于要为他们创设平等自主、充满关爱,尊重个性的心理教育环境。首先,优化开发隐性资源。和谐师生关系;丰富校园文化。其次,学科教学中发挥心育功能。将心育作为一种课程普及化;学科有机渗透心育。最后,强化德育阵地优势。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内容,可以提高德育、心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家校联合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学校与家庭的一致,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的一致,是学生时期完善教育的首要和必不可少的条件。依据学校与家庭教育合作互动的基本原则,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把家长请进学校,让家长比较全面、客观地了解学校、认识孩子。②召开互动式家长会,让每一个学生到会场展示自己的特长,让家长到讲台上讲述自己育人的成功经验或者面临的困惑,都能让家长会更有吸引力,让家长更有收获。③组织家长沙龙、亲子活动等。以学生家庭为单位,组织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一些寓有教育含义的精心设计的游戏、竞赛等娱乐活动,让家长和学生在参与、体验中获得相应的认识。④设立家校联系卡,把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要求、意见等信息通过联系卡及时传送到对方。⑤家庭访问,不但可以面对面地向家长通报学生在学校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实地察看了解家庭教育情况和学生在家奉现。⑥开设家教邮箱,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接受家长的意见、建议或者咨询。⑦开通包括学校(班级)新闻、学生获奖情况等的校讯通。⑧在“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敬老节”及父母的生日时举办感恩活动,以表达学生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

总之,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识别出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根源,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培养教育。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每一位教师都要满怀爱心引导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做好教育工作,培养适应社会且能为社会发展进步做出贡献的人才。

猜你喜欢

心育健康心理心理健康
培养初中学生健康心理,提高抗挫能力
心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区域实践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山区学校心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互联网+”背景下云南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路径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如何培养“优秀生”的健康心理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
马斯洛理论与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健康心理养成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