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研究

2017-04-18吴丽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2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传染性小儿

吴丽云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研究

吴丽云

目的 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 降低漏诊、误诊的发生率, 提高IM的确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IM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对误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87例IM患儿均有发热症状, 体温>38℃患儿占93.10%, 咽峡炎患儿占90.80%, 淋巴结肿大患儿占77.01%, 肝肿大患儿占55.17%, 脾肿大患儿占52.87%;白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比例随患儿年龄的减小而异常升高, 异型淋巴细胞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随患儿年龄递增而异常升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IM误诊率为49.43%。结论 IM临床特点多变复杂, 误诊率高, 必要时结合实验室检查对患儿进行检查, 针对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综合分析, 提高IM临床诊断率, 减少误诊。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小儿;临床特点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因EB病毒(EBV)感染引起的机体单核-巨噬细胞增生性急性传染病, 多发于儿童,临床典型症状为发热、肝脾大、咽峡炎、淋巴结肿大, 因其临床表现多样性以及不典型症状的增加, 使此类疾病早期诊断难度升高, 易造成误诊[1-3]。为提高IM的确诊率, 降低漏诊、误诊率, 本文对87例IM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4月收治的IM患儿87例进行研究, 所有患儿的诊断符合临床关于IM的相关诊断标准[4]。其中男56例, 女31例, <1岁患儿9例, 1~3岁患儿22例, 3~6岁患儿27例, >6岁患儿29例。将87例IM患儿分成<3岁组(31例)、3~6岁组(27例)、>6岁组(29例)。

1.2 方法 三组患儿均进行临床实验室检查, 统计分析其检查结果、临床症状表现以及误诊情况、误诊原因。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临床症状发生率、EB病毒免疫球蛋白M(EBV-IgM)、巨细胞病毒IgM(CMV-IgM)、人腺病毒IgM(ADV-IgM)抗体阳性率以及误诊率、患儿血常规与肝功能检查各项指标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表现 所有患儿均有发热症状, 体温>38℃患儿81例, 占93.10%, 其中<3岁组26例, 3~6岁组29例,>6岁组26例, 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咽峡炎患儿79例, 占90.80%, 其中<3岁组24例, 3~6岁组26例,>6岁组29例, 3~6岁组与>6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6岁组咽峡炎患儿多于<3岁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肿大患儿67例, 占77.01%, 其中<3岁组20例, 3~6岁组25例, >6岁组22例, 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肿大患儿48例(55.17%), 其中<3岁组17例, 3~6岁组16例, >6岁组15例;脾肿大患儿46例(52.87%), 其中<3岁组16例, 3~6岁组15例, >6岁组15例, 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疹患儿32例(36.78%), 其中<3岁组15例, 3~6岁组11例, >6岁组6例, <3岁组皮疹患儿明显多于>6岁组,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眼睑水肿患儿12例(13.79%), 其中<3岁组7例, 3~6岁组5例, >6岁组0例, <3岁组、3~6岁组眼睑水肿患儿明显多于>6岁组,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2.2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显示, 以白细胞计数升高为主, 65例患儿白细胞计数超过10×109/L, 占74.71%, 患儿年龄越小白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越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检出异型淋巴细胞, 异型淋巴细胞比例随患儿年龄递增而逐渐升高, 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AST、ALT异常升高患儿63例, 随患儿年龄递增, AST、ALT异常升高越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有患儿均进行EBV-IgM、CMV-IgM、ADV-IgM抗体检测, EBV-IgM阳性患儿73例, 占83.91%, 其中<3岁组24例, 3~6岁组21例, >6岁组28例, 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MV-IgM阳性患儿12例(13.79%),<3岁组9例, 3~6岁组3例, >6岁组0例, <3岁组CMV-IgM阳性患儿显著多于3~6岁组、>6岁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V-IgM阳性患儿9例(10.34%), <3岁组2例, 3~6岁组4例, >6岁组3例, 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三组血常规与肝功能比较(±s)

表1 三组血常规与肝功能比较(±s)

注:除血小板计数, 三组各指标比较, P<0.05

组别白细胞计数(×109/L) 血小板计数(×109/L)淋巴细胞(%)异型淋巴(%)AST(U/L)ALT(U/L)<3岁组17.7±5.321.1±6.172.5±12.314.2±8.3 60.8±41.2 57.5±42.1 3~6岁组13.8±6.121.6±5.965.9±11.418.7±7.8112.3±70.5 97.3±47.7>6岁组10.1±5.321.3±6.261.5±12.424.1±9.6179.5±97.4141.6±76.8

2.3 误诊情况 入院治疗前有43例患儿出现误诊, 误诊为淋巴结炎8例、川崎病7例、上呼吸道感染13例、扁桃体化脓性发炎2例、支气管肺炎2例、猩红热1例、败血症1例,另有9例患儿未确诊, 误诊率为49.43%。

3 讨论

IM多数患儿因感染EB病毒, 少数患儿因感染弓形虫、巨细胞包涵体病毒、腺病毒等病原体所致[5,6]。本研究对患儿EBV-IgM、CMV-IgM、ADV-IgM抗体情况进行检测, 显示EBV-IgM阳性患儿73例, 占83.91%, 与临床有关报道基本一致[2], 而CMV-IgM阳性者12例, 且多见于年龄<3岁的患儿, 对于巨细胞病毒是否容易诱发小儿IM需要进一步研究。

IM是儿童时期比较多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单核-巨细胞系统增生异常, 其发病情况呈上升趋势, 我国IM主要多发于学龄前儿童[7-10], 多数患儿的临床症状为发热、肝脾肿大、咽峡炎、淋巴结肿大以及肝功能异常等症,部分患儿因不典型症状的干扰, 使此类疾病早期诊断容易出现误诊[11-1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87例IM患儿均有发热症状, 体温>38℃患儿占93.10%, 咽峡炎患儿占90.80%, 淋巴结肿大患儿占77.01%, 肝肿大患儿占55.17%, 脾肿大患儿占52.87%, 与相关临床报道基本一致[14]。部分患儿出现皮疹、眼睑水肿症状, 是IM早期诊断出现误诊的原因之一。实验室采集血液样本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10×109/L患儿占74.71%, 且白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比例随患儿年龄的减小而异常升高, 异型淋巴细胞与AST、ALT含量随患儿年龄递增而异常升高。临床IM误诊率为49.43%, 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患儿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有关, 使其误诊为呼吸道感染、咽峡炎等常见的疾病, 还可能由于基层医疗水平的限制, 使医生诊断出现偏差[15-18]。

综上所述, IM临床特点多变复杂, 部分患儿临床表现无特征性, 容易造成误诊, 必要时结合实验室检查对患儿血常规、肝功能进行检查, 针对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综合分析,提高IM临床诊断率, 减少误诊。

[1]赵雪莲, 王西阁, 王军, 等.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12例临床特点分析. 中国实用医刊, 2014, 41(9)∶39-41.

[2]杨云.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分析. 医药前沿, 2015, 5(9)∶139-140.

[3]李晶, 欧阳颖, 何海兰, 等. 以眼睑浮肿和(或)上呼吸道梗阻起病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观察. 重庆医学, 2012, 41(30)∶3210-3211.

[4]石凤英, 丁学勤, 刘辉, 等. 165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分析.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07, 12(4)∶180-182.

[5]陈红英, 刘春艳, 邹艳, 等.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18例临床特点分析.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13, 18(2)∶81-83.

[6]石宏, 相恒杰.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 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17)∶161.

[7]饶友花.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0例临床特点分析与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 2013(23)∶99-100.

[8]万伍卿, 刘瑛, 鄢爱红, 等.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特点分析. 医学临床研究, 2006, 23(5)∶699-701.

[9]朱生东, 刘东海, 石永生, 等.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分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08, 15(2)∶150-151.

[10]李赛媛, 林世光.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与误诊分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20(5)∶672-673.

[11]刘桂兰, 田元富, 杨武萍.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与误诊分析. 北方药学, 2013(9)∶27.

[12]刘会琼, 张敬芳, 王怀立.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分析. 中国实用医刊, 2016, 43(11)∶96-98.

[13]周红, 王国民, 彭曙辉.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8例临床特点分析. 按摩与康复医学旬刊, 2012, 3(2)∶66-67.

[14]杨武萍.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与误诊分析.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24)∶672-673.

[15]陈国元, 刘风琼.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3例临床特点分析. 医药, 2016(4)∶00005.

[16]杨秀榕.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70例临床特点分析.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23(9)∶1537-1538.

[17]王姝彦.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13)∶35-36.

[18]朴金花, 孙景辉, 杨思睿, 等.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与发病年龄的关系(附142例分析).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05, 10(2)∶71-74.

Research o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in pediatric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WU Li-yu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Guangdong Jiangmen Enping City People’s Hospital, Jiangmen 529400,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in children with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 in order to reduce incidence of missed diagnosis and misdiagnosis, and to improve diagnosis rate of IM.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laboratory examination outcomes in 87 children with IM, and misdiagnosed cases were taken into analysis. Results All the 87 IM children showed fever symptom. Cases with body temperature > 38 ℃ accounted for 93.10%, cases with angina accounted for 90.80%, cases with lymphadenectasis accounted for 77.01%, cases with hepatomegaly accounted for 55.17% and cases with splenomegaly accounted for 52.87%. Lower patient age led to abnormally higher whiteblood cell count to lymphocyte ratio, and contents of atypical lymphocyte,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n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linical misdiagnosis rate of IM was 49.43%. Conclusion Due to complex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igh misdiagnosis rate in IM, it is essential to provide detection combing with laboratory examination, and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detection outcomes and clinical symptoms, in order to improve clinical diagnosis rate of IM and decrease misdiagnosis.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Pediatric;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2.018

2015-12-17]

529400 广东省江门恩平市人民医院儿科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传染性小儿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单核细胞亚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移植单核细胞对中枢系统不同病变趋化作用的PET/CT示踪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