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与“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2017-04-17王健

教师·下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思维语文

王健

摘 要:文章从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梳理教师提问的七大弊端:繁、碎、浮、乱、急、干、糊,进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应吃透教材内容;教师设计提问的技巧。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从“破”和“立”两个角度进行阐述。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提问;“破”与“立”

课题研究实践使我深刻地感悟到,有效而精彩的课堂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增进师生情感的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可是,我们怎样才能克服语文课堂提问的弊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呢?

一、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

纵观小学语文课堂,教师的提问存在七大弊端:

繁:问题数量繁多。课堂上,老师不停地提问,学生不断地应答。看似内容丰富,却失去了语文课应有的语文味,这样的课上得太疲惫,老师问得累,学生听得醉——困意绵绵。

碎:问题设计松散零碎。教者未能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出发,缺乏全局观念。

浮:问题简单肤浅,缺乏思考价值,不能开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是不是”“好不好”之类的问题,学生不做深入思考就能回答。由于思维起点较低,学生所提的问题始终浮于表面,深入不下去。

乱:组织提问序列不清,缺乏系统观念。教师有意无意地节外生枝,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盲目发问,偏离目标,学生跟着老师东碰西撞地找答案,根本无法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是什么。

急:提问急促匆忙,节奏紧迫。老师只顾照着既定的时间完成教学程序,却无视学生的学习状态,师生始终处在“短、平、快”的紧张节奏中,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干:提问死板干巴,枯燥无味。教师不善于提问前做必要的铺垫,提问中也没有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动作方式与之穿插配合;教学环节转换时,也不能做自然、恰当的过渡。

糊:问题的解决毛躁、模糊。学生不明白老师问什么,自然回答问题时常常支支吾吾、含糊其辞,而老师便不做追究,只求自己完成教学环节,不问学生是否明白理解。

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

1.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师设计问题的难度,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把握是設计有效提问一大原则。课堂提问设计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可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才能获得知识的果实。只有把学生引进“最近发展区”的提问,才是最有价值的提问。

2.教师应吃透教材内容

在语文课堂中,提问之道、之本是什么?就是每篇课文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就是每一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甚至是各个教学环节的分步目标。教师设计的提问要紧紧围绕着这些目标,才能进行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训练。语文课堂提问实践证明,只有一步步地实现目标,才能让学生得到有效的思维训练,也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

3.教师设计提问的技巧

(1)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启发式教学,就得设计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促进自身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提高自己的语言感悟能力。

(2)提问语言要有层次性。设计提问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有层次性且富有梯度。要循序渐进,这样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才能由易到难。这不仅有利于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知识,更有助于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学生的思维才会被一步步引向新的台阶。因而,教师设计问题必须在问题的难易程度上下功夫,安排好提问的层次,让人人有思考的机会、个个有回答的欲望,每个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我们都能看到他的思维生长态势。

(3)把握提问的时机 。曾有一位教授提到提问珍贵的“后5秒”的问题,在研究实践中,我进一步加深了这珍贵的“后5秒”的认识。其实,这短短的几秒钟,加大了提问的间隔,延长了思考的时间,把握了问答的节奏,保证了学生能独立地思考、解决问题。

我认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若能在实践反思中不断对自己的课堂提问进行反思,在常见的提问中发现问题,进而改善提问的方式和内容,形成适合学生发展、提升学生思维的问题,一定能收获学生精彩纷呈的回答。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共青团路小学)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