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诗”及“文”让习作与读诗比翼双飞
2017-04-17陈映洁
陈映洁
摘 要:古诗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之下日益受到重视。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学生在深刻体会其语言精妙的同时,还可以让语言积累得以丰富,文化底蕴得以积淀,习作资源得以拓宽,进而促进习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由“诗”及“文”;习作;读诗
古人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我国,诗歌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从低年级的组词造句和简单的写话到高年级的规范习作,习作水平不断发展,这和他们的观察、想象、思维等能力的不断提高是分不开的。古诗表现形式独特,学习理解并好好掌握诗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能力。所以,重视读诗与习作的结合,对小学生以后的学习成长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通过古诗的语言优势, 为习作提供丰富借鉴资源
语言的凝练和隽永是中国古诗的最大特点之一。与其他文学形式相比,古诗具有凝练性、抒情性、含蓄性等特征。古诗在短短的几十个字之中,既要叙事,又要抒情,更需列的辙韵、句式法则,因此,古诗字字都富有深刻意义。
从词汇方面来说,每首诗都有有限的词语数量,但每个用词却独具特色,字虽少但其能够表达无穷的含义。从字眼方面来说,古诗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仔细推敲的,其语言妙处往往难以用语言来表达。“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一个“绿”字展现了勃勃生机的江南早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的一个“潜”与一个“润”字,将春雨滋润万物而又默默无闻的美好品格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从音韵方面来讲,中国古诗遵循合辙押韵,除了给人一种音乐之美,还能够体会诗人的情感的律动,让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从而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因此,古诗在用词、用字、韵味这些语言上的优势,都给小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丰富的借鉴资源。
二、运用古诗的意境之美, 提高小学生的想象能力
如果文章要想形象丰富、富有文采,同时还想描摹人物的心理,渲染环境气氛,展现人物性格,必须拥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多样的,古诗则是培养小学生想象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和描绘古诗,让学生进入想象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的欲望。例如,让学生在《山行》 中去感受“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丽秋景;在《小池》 中我们可以静静地观看灵巧与清雅的“泉眼无声”“ 细流潺潺”,深刻感受“蜻蜓”与“小荷”相依的乐趣。通过教师的引导,在与诗人对话的基础上,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体味古诗,通过这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学生的想象力会被打开,自己的想象风格也会逐渐形成,其习作思路定会被拓宽。
另一方面,教师有意识地引导,让学生以诗入题,在把握古诗愿意的基础之上,借助诗词当中所描绘的意境感染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古诗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种意境:一叶孤舟在浩渺的江面上渐渐远逝,唯有蓝天碧水在天际间融为一体。通过这种深邃的意境,其动感如电影画面般,从而引起学生无限遐思,耐人寻味。这样由“诗”及“文”才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三、诵读古诗,涵养学生情感
一篇优秀的古诗具有丰富的感情、深邃的意境,不但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拥有真实情感是习作的重要前提,從诵读古诗中,可以让学生明白充沛的情感是习作的灵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句的内容和其所创造的背景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认真体会这些诗句,仔细感悟诗句中所要诠释的情感,从而得以启发。如在节日到来之际,王维独自身在异乡,由于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便有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正是有了对“夜雨”兴奋的猜测,才有了诗人“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喜悦之情。在繁花似锦、莺歌燕舞的盎然春色中,杜甫用“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表达其热爱和平宁静的生活的态度。因此,学生要想在习作中引起读者感情和思想上的共鸣,打动读者,必须具有真挚的情感。说真话、诉真情是习作的关键。
作为中华文化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精华,古诗言简意赅、寓意深刻、文化底蕴丰富,能够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思。如果学生要想让自己的习作文采飞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很好地引导学生,在习作时恰到好处地引用或化用古诗文中的名句。唯有如此,才能达到由“诗”及“文”,让习作与读书比翼双飞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彩伏.利用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刍议[J].神州,2014(14).
[2]周仁济.古诗赏析及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通江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