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肢体语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2017-04-17魏平
魏平
人们把用人的眼神、面部表情、手势、体态动作等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进行社会交际的方法和手段称之为肢体语言。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宾曾制定了这样一个公式:传递信息的总效果=7%词语+ 38%声音+55%的面部表情。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肢体语言是教师展现课堂艺术、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交流的有效手段,从而使课堂趋于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完美境界,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利用肢体语言树立教师的讲台形象
教师的讲台形象教态,就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眼神、表情、动作、姿态、手势、语调和服饰等的综合。教师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特别深刻,因为学生对新教师总是怀有新奇感,十分注意教师的一言一行。第一印象好,学生对教师以后的言行常常往好的方面解释;第一印象不良,学生往往会感到大失所望,常從不好的方面解释教师的言行,教师的威信就难以形成。所以教师应加强自己的修养,不断改进自己的教态,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的要求。营造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亲近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和情感距离,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施和教学过程师生之间配合的默契,达到优良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肢体语言组织课堂教学
肢体语言表情达意,具有直观形象性。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有不少是靠肢体语言表达的,如上下课学生起立,目光注视教师,表示对教师的尊重,教师立正向学生微笑点头或鞠躬表示回礼。学生举手表示要提出或回答问题,教师掌心向上摆动表示叫学生起立,掌心向下摆动表示让学生坐下。上课时有个别学生“溜号”,为了不打断其他学生的思路,教师采用目光暗示,提醒学生注意。教学中常用环视、对视与学生进行目光交流等。可见,利用体态语组织教学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语言重复,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维护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利用肢体语言创设学习情境
教学是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善于传递知识、情感、技能和观念的教师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教师态度安详、表情和蔼可亲,学生就愿意靠近,感情容易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否则就会引起学生反感,容易造成教学上的失败。
当学生起立回答问题时,教师用亲切期待的目光注视学生报之以微笑,轻轻点头,既有肯定之意,又有鼓励作用,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如果轻轻摇头,学生得到暗示“不对或不完全对”时,学生可以再认真思考,查漏补缺,这比比教师直接说“错了!这么简单都不会。”委婉得多。学生自尊心没有受到伤害,乐于接受这种启示。相反,教师眉头紧锁、怒目相视、大声训斥容易造成学生心情紧张,难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面部表情、目标、手势,使课讲得有声有色,用惊奇感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区域”,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如果像背书一样毫无表情,学生就会感到乏味,缺乏兴趣,难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
四、利用肢体语言了解教学效果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效果不是单看教师讲得如何,而主要是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得怎样。有些教师喜欢问“听懂了吗?”学生常齐声回答“懂了!”实际上有少部分学生没听懂也不好意思提出来。教师除询问外,可以利用肢体语言知识,通过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神态动作洞察学生的心理。如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听课时皱眉头或摇头,证明他们没听清楚或理解;如果学生注视教师面带微笑或轻轻点点头,那是听入神了,教师的“导”起了作用。教师应根据观察结果调节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是观察学生接受反馈信息的方法之一。另外,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更应该走下讲台,和学生近距离地接触,这比呆板地站在讲台上一味地照本宣科有效得多。例如,当学生在练打字时,老师可走下课堂进行巡视,对打得又快又好的学生,俯下身来,亲切地拍拍他们的头,并微笑地对他们竖起大拇指,比只单纯地说一声“打得好”更具有鼓励作用,可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课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自信心。教师走下讲台巡视还可发现个别没有听懂的学生并给予及时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对个别“开小差”、玩游戏的学生也可及时发现并予以无声的制止,这样既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又提醒了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另外,对于信息技术课上每个章节的学生作品还可通过发“表情包”的方式进行评价,诸如“欢呼”“鼓掌”“惊讶”等夸张的表情进行鼓励,向学生传播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总之,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所以肢体语言的使用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能有效地利用口语、书面语,又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肢体语言,加强形象感染力,就会在教学上如虎添翼,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第二十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