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2017-04-17陆小敏
陆小敏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教育活动,要充分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和时间。”可见,游戏的开展对幼儿的发展是多么重要。而立足游戏让孩子通过游戏获得发展,在游戏中教师要做到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游戏行为并对其进行解读和精准的分析,从而提出针对儿童发展的可行性建议。这对教师的专业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为教师的专业行为决定了孩子的成长。
关键词:游戏;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观察记录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教育改革首先应该是教育理念层面上的改革,教师只有真正转变了教育观念,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要提升教师在游戏中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解读、分析等专业能力,教师必须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相关内容,并要熟悉儿童各年龄段的发展特点,加强阅读《幼儿心理发展学》《幼儿教育学》等理论书籍,从而使自己的教育行为从自发走向自觉。
从幼儿心理发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幼儿心理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差异性,有的幼儿心理成熟早,表现为早慧;有的幼儿心理成熟晚,表现为晚熟;还有幼儿其他方面平平,某一方面却有超常表现。因此,教师应该看到这种不平衡性和差异性,掌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歧视任何一名幼儿,尤其是那些心智晚熟的幼儿,不能轻易武断地给任何一名幼儿妄下断论,甚至把一名智力尚未开启的幼儿界定为弱智,我们应从“罗森塔尔效应”中得到启示:爱就是力量,满怀期望地对待每一位幼儿,热爱每一位幼儿,就会出现爱的奇迹。
从幼儿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角度来看:遗传虽然是幼儿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但环境和教育却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内因。因此,教师不能一味地从幼儿身上找原因,责怪幼儿天生脑子笨,而是应该从一个教育者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发展与提高,思考如何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发展。
二、转化教育行为,在游戏中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在自主选择游戏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跨区游戏:幼儿的能力、性格、喜好存在差异,他们对游戏内容的选择也是不同的。角色游戏中安排了菜场、点心店、医院、超市、娃娃家等游戏内容,很多孩子都按意愿选择角色参与到游戏中,但有一个小男孩什么游戏也不愿参加。观察到这一情况,教师把他带到娃娃家先让他独自游戏,老师说:“你的‘娃娃可能饿了,快到超市买些东西来喂他吧。”男孩听了老师情境性的语言,转身兴冲冲地抱着娃娃参与到超市游戏中,还顺便从菜场买了菜回来。又过了一会,老师又故意说:“呀,‘娃娃的额头好烫,快带他去看医生吧!”男孩又急忙抱着娃娃参与到医院游戏中,男孩就这样顺利地参与进来了。
在游戏中观察孩子的游戏行为并适时介入指导:精心设计游戏观察记录表,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对重点游戏进行重点指导,做到观察有重点,指导有重点。如在“举重”竞赛中,针对运动员多次出现同样的犯规行为,教师及时记录下来,并引导项目裁判及时暂停比赛,裁判向运动员再次讲解游戏规则与玩法,正确指导运动员参加比赛。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教师再次观察与指导,使游戏能顺利有序地开展。
三、以观察记录为依据,促进幼儿再发展
教师应培养自己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才能有的放矢。在游戏活动中教师是观察的主体,幼儿是游戏的主体,幼儿将自己最真实的游戏行为反馈给教师,教师通过观察思考不断调整游戏计划与过程。
例如,幼儿在投入地进行“家”的构造活动,玲玲用纸盒造好了一座高楼,她左看右看,总觉得缺少了什么,一会儿,她走到老师面前,说:“老师,我想在高楼上造许多阳台,用什么材料好呢?”老师说:“这里有许多废牙膏盒,你看能派上用场吗?”很快,玲玲将每只牙膏盒上的盒盖剪下,用胶棒一层层粘在楼房上,房子看起来立体而逼真,她开心地把楼房举起来给伙伴观赏,老师请她用想出的好办法去帮助同伴,她非常乐意地接受了任务。教师用拍照的形式记录下幼儿的游戏行为,后采用白描记录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发现问题,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教育计划。前苏联教育家阿尔金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维生素。”幼儿游戏蕴涵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机,在游戏中幼儿的认知、记忆、思维、想象、有意注意等应在没有任何强制关系的背景中维持较高水平,游戏中如何关注幼儿,怎样的关注是有效的,后续的跟进措施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长时间地去研究和探索。相信通过不断摸索,我们会积累更多的经验,真正在游戏中做到专业的观察游戏,助推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美)本特森.观察儿童——儿童行为观察指南[M].于开莲,王银玲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施 燕,韩春红.学前儿童行为观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江苏省常州市吕墅幼儿园)